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

2018-10-29 11:07祝茹
读天下 2018年19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文化素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和魅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教学实践经验,对文章做以下探讨。

关键词:爱国精神;道德自律;文化素养

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精髓,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形成健康的个性,塑造完美的人格。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和魅力。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古诗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一、 弘扬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长久不衰的重要保障。初中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不断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不断强化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增加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辛弃疾、范仲淹、杜甫这些伟大的文学家不仅留下了不朽的艺术作品,也表现了对祖国由衷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与社会责任感,可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例如,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让学生感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学习杜甫的《春望》,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百姓疾苦的同情;读陆游的《示儿》,引导学生感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恢复故国的期盼以及“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报国忠诚。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及他们的精神有一个更加全面且深入的理解与感悟,学习并感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

二、 关注社会和谐,提倡仁爱平等

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华传统文化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平等,更加注重仁爱精神。孔子所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准则得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并且成为我们处理现实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初中古诗文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平等和谐仁爱精神,让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做人,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领悟这些作品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并将之内化为精神品质,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境界。

例如,学习《岳阳楼记》,引导学生感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心忧天下的高贵精神和品格;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这首诗中,作者尽管经过长期的颠沛流离,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散无以安身,但始终心忧天下,想到的是天下苍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多么深厚的仁爱精神。

三、 坚持修身为本,引导学生道德自律

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注重道德自修,以修身为本,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其精髓。

例如,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的精神和品格,重点引导学生感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习曾皙的“三省吾身”的自省品质,等等。通过感知这些古诗文中的诗句和思想精神,不断强化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断增强学生自我修身养性的内在动力。

四、 引导学生明晓先义后利,树立舍生取义的价值

取向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义”。义是指国家利益、民族大义;利则是个人的名誉地位等。先义后利、舍生取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更应该培养他们的义利思想,引导学生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例如,在学习《孟子二章》时,引导学生重点感知舍生取义的精神,结合历史和社会现实,组织学生加深对有关思想的认识,从中国历史上寻找更多的仁人志士,感知苏武、张巡、文天祥等面对威逼利诱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和品格。

五、 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开展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让学生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一) 举行讲座,开阔学生的傳统文化视野

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于丹讲《论语》、钱文忠讲《三字经》、蔡礼旭讲《弟子规》,本校教师开展《毛泽东诗词探究》讲座等。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增强课外阅读能力,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 举行诗词名篇诵读比赛

开展唐诗宋词等经典名篇诵读比赛,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从中领悟生活的真谛,树立人生理想,明确对社会的责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帮其树立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思想品德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作者简介:

祝茹,湖北省黄冈市,蕲春行知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文化素养
浅谈陆游作品中蕴含的爱国精神
浅谈小学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追求及处理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性研究
电视媒体实证“国家记忆”的价值功能
基于湖湘文化的毛泽东诗词爱国精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