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习作训练指导的方法

2018-10-29 11:07吴轶菲
读天下 2018年19期
关键词:习作美丽校园

摘要:这个阶段学生的写作是从写话转到习作的过渡,也就是片段作文到习作的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习作的含义,还停留在浅水平的写话中,只知道用自己简短的语言结束一篇习作,更夸张的是只是用三十到五十个字写下一篇习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策略

作为老师既要做好作文引导,也要尊重孩子思维的发展,不能把孩子引进死胡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是的,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指导要从审题入手,在成文的过程中把动情与传情有机地统一起来。

一、 审题精而准

(一) 抓关键词,也就是写作的题眼

比如说《美丽的校园》“美丽”就是写作的题眼,围绕这个“美丽”展开对校园的描写,那些地方体现美丽?

(二) 抓限制词,明确写作的中心

比如上面提到的《美丽的校园》,要求写的不是其他而是“校园”。与此同时,在限制词当中最常见的就是数量的限制,例如,选择几种动物、物品或植物,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篇童话。在这里“几种”就成为习作的限制词。

(三) 搜索要求

通常一篇写作会给予中心题眼的同时,也会给予许多写作的要求。比如写你最喜欢的一种玩具,把它的特点和你喜欢的理由写下来。在这里的要求就是两个:(1)写玩具的特点;(2)写喜欢玩具的理由。

二、 结构框而不死

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也就是说学生入门首先要教会怎么样构思一篇文章?如何设计一篇文章的结构?古人所说的三部分就是写好文章的开始,要教会学生如何设计自己的文面才是写作的开始。在这个框架的指导中,许多孩子就会陷入教师的误导中,认为写作就是三段。我认为灵活处理学生习作的结构可以让孩子的文章更有灵气,而教师要学会引导才是关键的开始。

(一) 开头的精彩亮丽,但是不能华而不实

有时候单刀直入比没必要的装饰会更加有效。比如写《秋天》,许多孩子都写了许多美丽的语言来赞美秋天作为开头,貌似美丽的秋天尽收眼底,可是却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没有自然而来的功效,而以:“我喜欢家乡的秋天!”更让作为读者的我有着零距离的接触。因此我觉得开头的精彩亮丽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哪些文章需要渲染,哪些文章需要更多的实在也是在引导过程中的一个关节点。

(二) 中间要充实丰富,但不能冗长拖沓

中间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要做到充实丰富必须从中年段的作文指导上给予要求。比如第七册第二单元要求写一篇观察日记,有学生只写了不到五十字,大概就是写我观察到什么东西,然后就结束了。这样的文章显然没有达到中间充实和丰富的条件。本身要求就是仔细观察,把观察到的植物等的特点,或者有什么新的发现写下来,可是学生就是没有达到习作的要求。于是教师在引导习作要求的时候必须要对中间部分做一个铺垫式的引导,不然学生还是停留在写话的水平上。有的写观察蜗牛,可是前面花了大篇幅叙述怎么看到蜗牛,到最后观察蜗牛的文字不到前面的三分之一,这是明显的主次不分。因此引导学生写作要主次分明,重点内容充实而丰富,次要内容要简单明了。

(三) 结尾要响亮有力,但不能有姿势没有实际

有时候简单的一句话结尾也会让读者余韵绕梁,可是如果只是一种架势而真正的响亮的话就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比如写《我的妈妈》,有的学生结尾写的是:“我爱我的妈妈!”有的学生就会换另一种方式表达:“有这样的妈妈真让我觉得幸福!你觉得呢?”后者留给读者的是一种思考,前者给读者的只是品读的完成,而且很多情况之下前面并没有真正表达出那种爱,那么结尾就是虚势。

(四) 做好作文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就好比在孩子一路欣赏景点,辨不清方向时,一位导游从旁指点迷津。指导作文一般要紧扣“写什么”“怎样写”“怎样改”三个环节。“积累”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它是语言表达的源头,是儿童创新的基石,在大量语言的反复撞击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独特的个性。如让学生将参观、调查了解到的素材按要求写下来,将课内外阅读中积累的优美词句片段等记录下来。根据习作要求进行构思时,引导学生对所积累的生活、语言素材进行筛选、组合、连接,完成初稿,再进行随心随性的灵动“修改”。这样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高积累、构思、修改的能力。

三、 从兴趣入手

(一) 课前精心准备,提前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在每一次学生写作之前,必须做好精心的准备,帮助学生提前做好生活素材的积累。如五年级下册习作《童年趣事》。教师在课前可组织班上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活动,如:我的新发现或发明展览,秀秀我学会的新本领表演,等等,力求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发现生活有趣的一面。同时不忘鼓励学生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积累好词佳句。

(二)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写作课中创设情境引发观察,不仅能使学生触“境”生情,有话可说,而且情境本身会激起他们的情致,引发他们习作兴趣,改变以往望“文”生畏的心态。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急于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

四、 情感真切而实在

(一) 指导学生准确深入地观察认识生活,“以物迁情”

劉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迁物,辞以情发。”作者在景色的感召下,涌起了不能自已的情感,便要用文辞来表达。初学作文时,指定事物,指导学生观察认识事物来迁动学生的情感。如第八册教材“积累?运用二”中的习作是“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这就需要我们组织学生去观察校园的景物。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细致观察校园景色,在教师的指导观察中引起学生愉快,热爱校园的情感反应。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观察认识生活的习惯和动力,真正使学生“以物迁情”。

(二) 让孩子品尝成功之乐

乐学才有利于孩子乐写,因此每次的习作都应该有鉴赏的时间,让孩子在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在体会自己的成功同时迁移下次写作的兴趣“导了为了不导”,在中年段开端的作文指导上显然是一个入门式引导,过多干涉和放任自流都会让学生无法掌握写作要领,只有把握一个度才能为学生的写作路途中做一个很好的铺垫,只要学生领取了写作的敲门砖就不会有心有千言万语而打写无力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王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综合),2015(29):86.

[2]张国芹.小学作文起步阶段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4):38.

作者简介:

吴轶菲,江苏省宜兴市,江苏省宜兴市洑东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美丽校园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