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会学,而不只是让学生掌握课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注重推理,决定了我们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科学的学习中本着科学服务于生活,生活体现科学的理念,学有所用,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科学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教育;创新;科学;理念
一、 坚持新课程理念提倡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模式
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课堂应该是民主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无处不在,在这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广泛倾听学生的意见,这样的课堂上不见了往日的师道威严,少了学生胆怯、羞涩的目光,更多的是老师循循引导,学生积极的发言,让思维活跃,迸发出激情,使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走得更高远。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这样课堂上学习的学生,他们的积极性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学生的高参与度,使得探讨、交流的气氛异常活跃、激烈,看似紧张的课堂氛围却将民主教学的理念充分体现出来。这时教师也要把握时机,要使学生归心,回归到知识点上来,回到课堂的教学目标上来,这里要体现的就是老师的主导作用;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讨论、交流和知识的迁移创新代替了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尊重、信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取代了以往的唯命是从。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在这样的氛围中而提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新思维的最大驱动力。
二、 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增强学生的创新力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既备教材,备学生,并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把握,并运用自己知识积累,生动的发挥,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营造和教学内容相似或相关的氛围,撞击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要体察细微,善于发现,鼓励表扬学生每一个具有新意的想法,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利用一切可能锤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教师也要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求新,不因循守旧,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 理论学习与实验紧密结合,培养感知创新力
任何理论都是为实践服务的,科学的学习更是是这样。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法宝,它能够使抽象、深奥的理论变得具体,又因为感知了理论生成的整个过程,所以学生对科学事实的获得水到渠成,深奥的原理由此变得浅显具体起来,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也加强了。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分析、类比等探索手段,获得结论,这样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并善于观察,在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提出问题,因疑获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猜想——实验——探讨——兴趣,物理的学习就是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只要我们适当引导,方法恰当,学生学习科学的这个过程就会由浅入深,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烈,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学生的创新力就会在日积月累中提升起来,科学课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四、 培養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精力充沛,学生有充足的兴趣去学习。所以,教师要多在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改革课堂教学,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知疑善问,在解决遇到的难题时,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加以比较,形成最佳方法;此外,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力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由学生自主进行对问题的相关探究,这里的探究指的是自己去搜集相关问题的材料,根据现有材料,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是主线,所有的探究活动都是基于问题来进行。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的思维定势由此形成。
总之,小学科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浅显,知识覆盖较广,内容也比较贴近生活。教师要想让学生创新首先自己得开拓创新,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角色定位,使授课由过去空洞的说教变为体现学生主体,自助探究的创新场,从而真正达到新课程理念中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目的。
作者简介:
李素鑫,湖北省大冶市,大冶市叶家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