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1974年的时候,院里邻居老陶家买了一台九时的黑白电视。这电视哪里是给老太太买的?全院子二十几户人家都跟着沾了光,尤其是像我一般大的孩子。到了放电视的点儿,就会拿上自己家的小板凳,到他们家蹭看电视一早可以占个好位置,晚了就得在边上站着看。
后来他们觉得这电视太小了,买了一个屏幕放大器,这样的话屏幕就放大成12时,正面看还可以,可是坐在边上的人就看不好了,图像都变了形。
又过了几年,他家换了一台18时的电视,但仍是黑白的,仍是招一屋子人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他家便把电视搬到院子里,从屋中扯出电线,大家就围在院子里看。但秩序显然不比在屋里好,你来我走,七嘴八舌,是个热闹一那时的电视节目,现在看真是兴趣索然,可人们居然看得津津有味有许多年到他家去看电视的人有增无减,这样的盛况,一直持续到他家买了21时彩色电视,此时黑白电视已经普及到各家,既然自家有了电视,就不好意思再去打扰别人家了一遗憾的是老太太没能看上彩色电视,她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以后,祭奠她时他的儿女们特意烧了个纸糊的彩色电视,说让她在那边看吧。
我和老太太的孙子很要好,有一阵子形影不离,成天混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童年时说的都是废话,但每一句都很开心、青少年时好像开始讨论人生哲理一类比较严肃的问题了,话题一般都是由某个电视节目引起的,说多了会有冲突或有不高兴的情况。现在想也想不起来,到底为什么了。讨论的问题与后来的生活也基本接不上轨,如果说讨论是有意义的,就当是消耗了青春期用不尽的精力。
随着中国社会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也日新月异,仅是电视机就更新了好几代,从带遥控的,到大屏幕的,又到平板的,换了一台又一台。忽然有一天我们却发现我们不再看电视了,我们这会儿都用上了平板电脑,电脑尺寸大约与当年的九时电视一般大。我和老陶家的孙子还有联系,但各忙各的,一年也难得一见,更别说在一起讨论什么人生之类的严肃问题了,因为我们的人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大半一我们现在每天都在拿着这个九时的电脑,用微信互发些有趣的段子和與吃喝玩乐有关的消息,日子过得十分悠闲,仿佛又回到我们的童年时,看到什么都傻乐的状态在余下的时光里,我们就捧着九时大小的电脑,上网,看电视剧,看电影,看各种东西,而四十几时的大电视几乎成了摆设。
想想这可真是有趣,四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我们获取信息的工具却又从九时回到九时,我是有些感慨,不知道别人是否有同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