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柄运 郑璐
摘 要: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从人民利益和根本幸福出发,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并对扶贫攻坚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征程,要求,从根本解决贫困区域发展难,群众收入难的问题。
关键词: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新征程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引言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时至今日,我国部分地区依然存在严重的贫困景象,在我国中西部每天收入1美元左右的贫困人群仍超过了6000万。
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做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并且要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到目前为止,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扶贫取得很大的成就,人民大众的生活在日趋改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贫困率从10%下降到3%左右”。17年10月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坚持大扶贫格局,将精准扶贫转变为精准脱贫。
一、突出致贫问题
1.贫困家庭中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多存在年老或残疾
缺乏劳动力的贫困人口依旧是扶贫上的难点,目前养老制度和社会服务机构结构建设还存在缺陷,对于家中有年老体弱者或者家中有残疾人的家庭来说,他们不但无法获得经济收入还给其他家庭成员带来沉重的负担,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类居民难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摆脱贫困,就是脱了贫也会返贫。
2.贫困户家中有长期患病或突发重病亲属
贫困户中家庭成员身患重病或长期患病的比重也很大,这些家庭不单是要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有些家庭甚至还债台高筑。对于贫困户来说,往往都是小病抗,大病拖,实在到了拖不了的时候,医疗费用就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
3.贫困地区缺少项目和落户企业
很多贫困户不能永久性脱贫,出现脱贫后又返贫现象主要是当地没有安置贫困人口的企业,在财政帮扶后,不能使其有稳定的经济、资金来源,没有稳定的收入,扶贫资金消耗完后就会出现返贫现象。
4.财政支持有限
虽然根据国家贫困补贴计划,财政部门有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户支持保障工作,但各贫困户的情况不同,财政拨款有限,政策灵活度不高,不能因人而异,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二、建议方案
1.对失去劳动力的实行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交给有创业经营能力的人员开展生产经营,并安排贫困户人员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可以在获得合作社分红的同时,也可获得一定的劳动收入。
2.有劳动能力的,针对个体情况,开展养殖业、种植业等扶贫。
3.开展金融扶贫,采取财政贴息、设立风险补偿金等方式,支持金融企业对贫苦户中的个体工商业户进行信贷扶贫,解决资金不足及运转难题。
4.针对农户合适的房顶、农村河滩、不适宜耕种的坡地,可以采取光伏发电项目产生收益,解决农户自用电的成本,同时多余电量并网后还可以有一定的收入。
5.采取村集体为主体的产业项目扶持,如:建温室大棚进行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等,种植经济林果园,乡村旅游等。
6.转移就业。通过借鉴 “扶贫车间”、提供公益岗位就业、介绍务工等模式,积极探索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就业的办法措施,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7.最终无法通过扶贫方式脱贫的贫困户由财政来兜底。
三、结语
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点工作,是发展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最终实现全国范围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在。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敲響精准扶贫的钟声,是中国共产党在人类发展史上一曲极为重要的时代强音,具有重大而悠远的历史意义——是积贫人群严冬里的雪中送炭,是贫困地区大地上的久旱甘霖,是中国消除贫富差距的滚滚春雷!
参考文献
[1]白描,中国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精准扶贫进展与前瞻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4期。
[2]刘丹萍,农村精准扶贫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赣州市4个村的调查[J],南昌大学,2018年4月。
[3]陈爱红,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中国审计报,002,2018年4月16日。
作者简介:陈柄运(1998-),男,汉族,山东日照人,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机电工程系学生。
郑璐(1998-),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机电工程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