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试行合班分组教学模式的初探

2018-10-29 11:00尚尔思
中文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分组体育课体育教师

尚尔思

摘 要:在保留基本班级形式的前提下,对所教教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相应的改造。体育课进行合班分组分层教学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对比实验法等方法的研究。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分组教学模式的目的、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出合班分组层次教学的模式,进行分析其存在的优势及不足。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一项有利措施,分组分层次教学突出根据学生的性别、体质、兴趣、运动技能水平的不同等进行分组。根据各小组的特点进行指导练习,经过长时间反复的实践现已收到了良好效果的回馈。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加,体质逐渐增强,运动技能也在逐渐的提高。合班分组层次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将同一年级的几个班重新进行分组,通常按照性别分组、按照体能水平分组、按照运动能力强弱分组、按照兴趣爱好分组等。分组后,由体育教师分别带领小组进行教学,形成固定且相对稳定的教学形式。其优点是根据学生体能状况不同和技能水平不同,制定相应教学目标、选择适应难易程度的教学内容、采用学生接受较好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与参与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是学校课程的布置添加了相应的难度,学校体育教师人数缺乏、场地及器材有限制的学校具有相应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2

一、研究目的

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性别、体质、兴趣、运动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的小团体教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促进学生间交往和社会适应性的提高,同时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美国驰名教育家布鲁姆在驾驭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同学在学习中未能获得良好成果,主要原因不是学生智慧才能的不足,而是因为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协助造成的”。分组分层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技能的条件和学习的平台。”学生个体的学习技能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只要能把能力水平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层次内,学生们将在原有能力水平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课程应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根据这一精神指示,在学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客观学习情况出发,按照他们的体能、运动技能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低到高地进行自我选组定位,从而使学习符合于他们的个人实际能力,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需要程度的满足。因此,教师无妨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积极为学生营建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采取让学生自主抉择入组的教学组织模式。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经过查阅文献材料进行了解、证实所要研究对象的措施。积攒文献能够把文献完好地保存记录,也可以通过做卡片、写读书摘记、笔记等形式,有重点地进行采集文献中与个人所研讨论文相干的部分。

2.行动研究法

同年级同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中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综合活动能力、有效测试等进行观察,随时进行总结、改进、提高。

3.对比实验法

在试验过程中,始终探究实行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可以有机联合起来。在理论与实践的比较中,最终形成有效的手段完善研究成果。

三、结果与分析

1.应注意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合班分组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是现场处理实际问题的决策者。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体育老师的自身素质存在不足。首先,体育老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都是以自身的专项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如果运动技能过于单一,且运动技能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掌握多种体育技能的学习需要。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所呈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处理的能力不足;再次,体育教师的知识更新不够及时。

2.应注意运动技能的提高与“健康第一”的矛盾

合班分组教学所选用的教材是某一运动项目,并且小组中的学生对该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和一定的运动技能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大家更容易进行竞赛,同组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相应地提高,进一步体现了体育课教学中的竞技性,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合理地安排教学练习或教学比赛的时间,必然会出现竞技性、健康性和娱乐性、教育性之间的矛盾。

3.应注意教学过程中的伤害事故防范

在合班分组教学中,学生能够自由的选择本人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教学中出现意外事故,该由谁负责,值得考虑。如果处理不当,教学的意外事故会产生附带的法律纠纷,经济补偿,这将会影响学校和教师的名誉,更会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给社会、家庭、学校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尤其一些具有高强度的对抗性的游戏及运动项目,深受学生们喜欢,但在实行过程中学校和体育老师有所顾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安全事故责任的问题。虽然在教学中教师竭力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但是一些伤害不可避免,如扭伤、擦伤、骨折等。这个问题给体育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束缚老师的手脚,使体育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受到影响。使教师产生一种一切以“安全第一”为准绳,教学的效果并不重要的心态,使体育教学成为一种形式,体育课沦为课外自由活动的看护模式。

四、结论与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由之前的“发令官”位置,转变成体育教学的“参与者”、学生潜能的“挖掘者”和体育锻炼的“引导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同时要符合“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要贯穿在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教法和运动负荷等各个方面。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应要求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学习及练习后争取完成技术动作。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区别看待学生。合班分组的授课模式要遵循“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原则。从实践结果来看,实施“分组分层”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使部分不具备参与体育运动或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每节课都能学有所得,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终身参与体育运动及锻炼身体的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具有参加体育运动能力的学生,每次课都让他们“吃饱穿暖”,同时加强其自学能力和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教学过程中,只需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才能愈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因为体育课不是对个别身体素质较好学生的特练,而是最终目的要要提高全體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果教师忽略了这一重要的基本教学原则,那么不管其主观的愿望有多么的美好,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组层次”的教学方法,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教学所提出的学生要全面发展、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对全面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和培养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必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刘伟.浅议体育课分组教学的种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

[3]王玲美.探讨新课程标准中分组教学的新模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6).

[4]蔡春霞, 杨月敏, 郭华英. 定向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J]. 福建体育科技 , 2005.(2)

[5]陈宁.论农村体育的新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

[6]乔梁.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存在问题探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4).

[7]刘丽朋,高延军.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4).

猜你喜欢
分组体育课体育教师
体育课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