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飞
在人才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的智力没有好差之分,学生的进步只有“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差别.笔者欣赏这句话,不只因为它教育我们不要人为地把学生分出等次,机械地去定性某一个学生,它告诉笔者要正确看待“进步慢的学生”.这句话暗示我们,在数学教学上要特别关注那些所谓的“后进生”,它指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事实上,数学学习的“后进生”令人心寒,一些老师唯恐避之不及;一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引发很多家庭矛盾;还有些学生受到了“后进生”这个名称的影响,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遭遇了老师、同学和家长不应有的歧视,在苦熬中度日.“后进生”这个定义更会让某些老师以此为理由,逃避自己教育上失败的责任.重视学习成绩好、纪律好的学生,无视学习成绩差、纪律差学生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做法本身就侵犯了每一个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阻碍了学校教学的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非常艰巨,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谨慎和小心,不应随意地放弃每一名学生.培养一个学生,需要很多人、很多年的努力;而毁掉一个学生,可能就因为一句话.从这个角度审视教师一生中的贡献,纵然有再多的“光环”和“奖励”,纵然有不少当年的“学优生”成为社会的栋梁,可是面对一个当年的“后进生”时,教师又怎能心安呢?
国民教育应是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初中学生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差,发展的潜力很大.爱因斯坦小时候也曾经被老师认为是“后进生”,爱迪生也同样如此,可他们一生的科研成就是突出的.
教学中没有后进生,只有“走得慢”的学生.这个观点体现了事物不断运动的本质属性,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学习生活中的,有的学生是跨越式的,有的学生是渐进式的.因为家庭背景不同、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不良等原因,确实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暂时落后于其他学生.但是,只要这个学生还在学,他就在进步,教师单纯从横向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排名,并由此认定所谓的“后进生”,这样做只会挫伤那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并迫使其最终放弃学业.
数学教学中没有“后进生”,我们有充足的依据.
依据一:既然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有差异的,我们就不应该仅仅根据考分或是否遵守纪律,给学生套上“学优生”或“后进生”的帽子,也不应该动辄用排名次等简单方法横向比较,因为这会扼杀学生的进取心,或者让学生产生盲目的自满心理.
依據二:学校不是工厂,产品不能克隆.社会需要的也是各种各样、各有所长的人才,因此学校不能以同一标准和要求,来衡量学生.我们应当承认差异,容许差异,鼓励冒尖,当然也要容忍落后.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注重因材施教,不仅是教学的要求,也应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一条准则.
依据三:认识自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元智能、多样化的个体差异与统一的学校教育模式是一对矛盾.教师应当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清楚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进步.所以无论在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中,碰到问题,都应当首先启发学生,自己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让学生在不断总结反省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自我更新、自我加压,从而挖掘出最大的成长潜能.
依据四:发挥优势,走向成功.适合自己是成功者成功的重要原因.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认识、重视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这是一项富于挑战性的工作.所谓伯乐相马,慧眼识才,对于教师来讲,除了直接指出学生可能具有的优势倾向之外,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努力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各展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成功的体验,找到前进的方向.一个学生成功的标准是,通过学习的过程,磨练出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出强烈的责任感、自制力.
只有从思想上清除“后进生”的理念.坚信数学教学中没有后进生,才能够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密切关注学习“掉队”的学生,及时帮助“学有障碍”的学生.在他们最需要关心的时候关心他们,在他们最需要理解的时候理解他们,在他们最需要鼓励的时候鼓励他们.在教育实践中,老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对于学习目的认识不足、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应该反复地进行学习数学目的的教育,要充分表达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热情与学习自觉性.
在教学工作中,笔者深深感到“后进生”大多有自卑感,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多表扬这些学生的优点,使他们觉得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只要肯努力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有获得成功、受到表扬的机会,从而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教师能以同情、关心、体贴的心态面对进步较慢学生,考虑到自己的言行很可能对他们今后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就能更好地找到解决“后进生”学习困难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