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调查研究

2018-10-29 11:00聂斌
中文信息 2018年9期

聂斌

摘 要:十八大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人们意识形态,缅怀先烈,追寻红色经典,激发爱国热情成为国家和谐稳定的需要,从而更加促进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不仅是人们寻求信仰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教育的方式。贵州黔东南施秉县的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众多,但由于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红色旅游资源尚未开发,在此背景下,本文应用文献梳理、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施秉县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供施秉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施秉县 红色旅游资源 开发和利用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01

一、施秉县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施秉县1543.8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既有雄伟秀丽的自然景观,也有色彩缤纷的民族风情,汉、苗、侗、布依等19个民族相亲相爱,17万人民和谐相处,人偎着山,山连着水,水绕着城,处处呈现出水墨画卷的精彩,时时彰显着天人合一的美丽。施秉不仅山水风光秀美,更留下了红军、解放军遍地足迹,是丰富红色旅游资源地。目前有毛泽东住址;红六军团任弼时,肖克、王震指挥部和住址;鹅翅膀战斗遗址;马号、双井、白垛、城关等地写的红军标语;冰洞、平寨渡口;红军坟;红六军团转移要地——滴水岩;解放施秉原型纪念塔;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和文物。

二、施秉县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

施秉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乡镇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这些地方发展红色旅游可以解决山区人民就业,改善基础设施,治理环境,提高生活水平以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帮助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近年来,施秉县把“大旅游”作为“十三五”时期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1%、59.3%;今年1至7月,全县接待游客308.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0.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5.28%、74.52%,旅游业持续呈现“井喷式”增长。依托施秉“大旅游”,红色旅游可以整合山区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生态环境、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将“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环保的“绿色旅游资源”、民族风情的“多彩文化旅游资源”等联合开发,这样既丰富了红色旅游的内容,又让游客在感受到红色文化精神实质的同时又体验到旅游的巨大愉悦感,从而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效益。

三、施秉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红色文化遗产保护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健全。由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运行机制不完善,部分红色文化遗址已经损毁。调研时发现,毛泽东在双井镇的住址,红六军团任弼时,肖克、王震在黑冲指挥部和住址等因未采取保护措施年久失修而损毁。

2.红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今年按照“国际慢城”式特色旅游小镇新城对县城进行全面提升打造,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生态休闲施秉,但是整个县城对红色文化旅游气氛不足,没有感受到红色文化旅游氛围。

3.红色文化尚未有效挖掘,体验项目单一。在施秉纪念类的红色旅游资源,目前开发的就只有黑冲纪念碑在那立着,缺乏特色的红色文化和内涵,资源开发简单,缺乏吸引力,不符合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4.纪念馆内讲解宣传效果不佳。纪念馆是陈列红色文化遗留下来的物品,通过展示和讲解,让参观者身临其境,仿佛又置身于那个年代。但是目前只有在烈士陵园里有一个简单的纪念馆,参观者只能跟着馆内的结构走马观花的参观,没有创新性的产品,也没有特色的讲解让参观者对纪念馆眼前一亮。

5.红色文化遗产基础设施不完善,红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由于红色文化大多分布于基础设施落后的乡镇,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导致交通、食宿、供电、供水、垃圾处理、停车场、厕所等设施不够完善。红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与其他资源不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地区资源优势没有发挥。

四、施秉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加强地方立法保护红色文化遗产,明确部门管理职责。目前制定的法规都是根据《文物保护法》制定,保护对象是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对于乡镇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略显不足。应制定《施秉县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定》,对保护和利用工作进行立法,将一些尚未成为文物保护单位或不可移动的红色遗址列入保护范围,切实加强遗产的有效保护,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

2.加强资源整合,品牌形象定位。以“施秉长征之旅”为品牌定位。将“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环保的“绿色旅游资源”、民族风情的“多彩文化旅游资源”等联合开发增强施秉红色旅游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建立特色旅游。

3.依托县党校培训,建立“红色文化学堂”。在红色遗产地建立培训基地,让参观者参与景区项目,真实感受革命战争年代氛围,亲身体验革命战争年代生活,最终深入了解革命历史,领会革命精神,并将其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4.加速纪念场馆建设,配齐配优讲解员。在传统的参观教育活动基础上,努力体现红色旅游特色和旅游接待专业水平。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改变单一的讲解模式,在学校内从感兴趣的小孩中优选一批义务讲解员,不仅锻炼了小孩,还反转了传统以大教小的理念,给参观者新鲜感。

5.加大区域红色旅游资源合作,创立红色旅游联合品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红色旅游资源以其特殊性和跨区域性,决定红色旅游开发必须走区域合作之路。加强与台江、黄平、余庆、石阡、镇远红色文化旅游区的合作,创立“长征主题”品牌,实行资源共享、线路对接、市场互动、客源互送、效益共赢、共谋发展的新格局。

6.红色旅游资源纪念品开发,饮食文化挖掘。纪念品一定要有特色,充分利用马号、双井的民族工艺竹编、蜡染和刺绣,开发红军斗笠、红军竹篮、红军荷包等。同时,根据战争时期战士们使用过的生活品制作成商品,如红军水壶、红军帽、红军包等。

挖掘红军时期餐饮特色,结合施秉生态资源开发红色主题农家乐,举办亲自采野菜活动,游客自己动手煮食,让游客全方位了解红色时代背景下人民的生活饮食。还可以结合施秉特色美食农家社饭、农家腌猪脚、农家酸汤鱼等共同发展施秉饮食文化。

红色旅游资源对世界而言都有教育意义,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美好生活的今天都是前人为我们铺好的道路。而施秉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需要我们繼续探索,我相信施秉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走向世界,并在世界旅游发展道路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