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翠香
摘 要: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以四节研讨课的教案文本和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运动负荷、体能练习方法与手段5个维度,对四节研讨课进行解构与评析,以期能够为一线的体育教师们带来借鉴与思考。据此,通过分析与评价得出如下5点结论:(1)教学内容的选择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2)教学过程重视创造复杂的学习和活动情境、学练结构化知识与技能;(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用体现多样化、新颖性;(4)运动负荷适宜,达到了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要求的标准;(5)体能练习方法与手段注重多样化、有趣性和补偿性。
关键词: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教学情境创设;结构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7-0018-02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针对我国青少年学生30多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社会现实,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国外体育课程模式的先进理念与中国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相结合,于2015年提出的极具本土特色和国际视野的课程模式。该模式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将课程理念与实践操作层面进行完美融合,为一线体育教师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总体要求和关键要点。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从2016年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市进行教学实验,截至2018年6月,已先后在河北、江苏、重庆、河南四省市进行了四次研讨活动,现就第四次研讨活动的部分课例作如下点评。
评课需要明确三个基本问题,即评什么、如何评、标准是什么。基于这一思路,对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就必须明确该模式的结构和内涵。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从课程的角度,提出了学习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选用、课堂氛围营造、学习评价运用等总体要求;二是从体育学科的角度,提出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等关键要点,并明确提出了具体标准。该模式非常重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通过创设复杂的情境、学练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保证适宜的运动负荷、进行多样化的体能练习等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起着引领作用。因此,本文将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理念,对本次研讨会第一天展示的四节体育课进行评价。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健康课程模式倡导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受学生喜爱、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必须同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相适应,即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相联系,不管是正规竞技运动项目还是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只要学生喜爱,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这四节研讨课(两节跳绳、一节武术基本功、一节排球)都充分体现出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所倡导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理念。如水平二(四年级)的“绳舞飞扬”(第三次课),首先,跳绳不是正规的竞技运动项目,属于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学生喜爱;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教跳绳技术,而且通过设计划船的情景引入跳绳的摆动,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课堂气氛热烈融洽,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有激情。
二、教学过程重视创造复杂的学习和活动情境、学练结构化知识与技能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每堂课应该让学生进行多种动作技术的学练,增强知识点之间或动作技术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问题导向,注重活动和比赛情境的创设,学会运用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力图克服体育课堂教学“无战术、无比赛”的现象。
1.首先,四节研讨课都非常重视创设复杂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和活动情境,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多个教学情境。例如水平二(三年级)“武步秘籍”第三次课教学设计,在课的准备部分,为了起到热身和复习的作用,设计了“石头剪刀布、开心解密”的游戏情境;在课的基本部分,为了强化之前所学步型,设计了“快乐武步、凌波微步”的教学情境;在体能练习部分,为了达到强化学生的体能、力量、柔韧、灵敏度等,设计了“铜墙铁壁、象形大比拼”的练习情境。又如水平二(四年级)“绳舞飞扬”第三次课的设计,从准备活动到结束部分分别设计了抓龙尾、模仿划船、拔河比赛等多个教学情境。水平四(八年级)“气排球”第七次课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集体的练习情境,又有两人、三人移动中的练习情境,最后还加入了分小组比赛的练习情境。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会运用综合的知识和技能应对情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品德。
2.其次,四節研讨课都非常注重学练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每堂课学生在体验完整运动项目的同时,学练多种技术动作,尤其重视组合技术的学练。例如两节跳绳课,在让学生体验完整运动的同时,加入多种单人跳练习和组合练习,如单人原地跳、单人跑跳、车轮跳等。武术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体验完整动作与组合动作的练习,难度从低到高,层层递进。排球课教学中,既有单一动作的练习,如传球、接球、发球,又有组合动作的练习,如传球-扣球、接球-传球-扣球等。只有这样的课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从而有助于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用体现多样化、新颖性
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指出:学生的运动能力主要是练出来的,不是说教出来的;倡导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实现这种教学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从教学方法角度来看,本次研讨课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水平二(四年级)《健美操》第六课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既有跟着音乐集体的自主练习,又有分小组讨论的创编新动作与展示的练习。从教学手段来看,注重器材的多功能运用。例如两节跳绳课,整节课从开始到结束都围绕绳子来开展教学,这提示体育教师在器材选用中,应坚持一物多用,一用到底,器材不一定多,但要充分利用并将之发挥到极致。从练习的方式来看,围绕练习的不同要素来进行设计。例如根据人数的不同,从单人的练习到双人的练习再到多人的练习;根据动作的不同,从单摇跳到双摇跳再到多摇跳的练习;根据练习位置的不同,从原地的练习逐渐向走、跑、跳练习过渡。体现出练习方法和手段的新、变、异特征,提高了练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四、体育课运动负荷适宜,达到了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要求的标准
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体育与健康课必须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以解决体育课堂教学“无负荷、无战术、无比赛”的现象。要求每节体育与健康课学生总体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即运动密度不低于75%;每节体育与健康课单个学生的练习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即运动密度不低于50%;每节体育与健康课学生的平均心率,即运动强度应达到140~160次/分。本次7节研讨课中,平均心率均在145次/分以上,运动密度在77%以上,其中障碍跑课的运动密度达到了91%,充分保证了体育课堂教学的运动负荷。
五、体能练习方法与手段注重多样化、有趣性和补偿性
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每堂体育课都要进行10分钟的体能练习,应该注重体能练习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和趣味性,注重补偿性的体能练习,这一特点在本次研讨课得到很好的体现。例如在《绳舞飞扬》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体能练习的时候,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手段多样化和有趣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1分钟速度跳锻炼孩子们的速度和耐力;(2)齐心协力跑锻炼孩子们的灵敏及团队协作;(3)平板支撑锻炼孩子们的腹肌及上肢力量,而爬行锻炼孩子们的全身协调能力;(4)拔河比赛锻炼孩子们的上肢力量增强趣味性。其中,平板支撑和拔河比赛练习体现了补偿性的原则,因为跳绳更多是以下肢力量为主,而对上肢力量的练习是薄弱的,因此在体能练习时要弥补这一不足,加强上肢力量的练习。
六、结束语
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将课程理念和实践操作层面进行完美融合的课程模式,极具本土化的特色和国际视野。因此,只要坚持“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就能解决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近30年持续下降问题,解决青少年学生在体育活动和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意志薄弱、活力不够、缺乏交往、性格孤僻、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