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新青年艺术家及未来市场

2018-10-29 05:24编辑辛晓星
艺术品鉴 2018年10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家艺术

编辑◆辛晓星

艺术市场换代司空见惯,早些年被称为青年艺术家的70后一代如今已活跃在艺术市场的第一线。在其之后,80后、90后艺术家也如雨后春笋冒出。经过艺术市场的多次变迁,我们知道即使再大的浪潮也终将过去,能历经起伏留存下来的年轻人,才可能像他们的前辈一样更加成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今那些值得关注的中国新青年艺术家及未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趋向吧!

马君辅《彩红战士─蓝地黄虎(闇暝)》 炳烯颜料 画布 50×50cm

徐累《龙马会》65×180cm 纸本 2010年

时代背景塑造一代艺术家

不同时代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蕴育出的艺术家也是不同的。在一次次的美术革命及社会环境的变迁中,一代代艺术家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影响中国美术的领军人物,他们都为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发展带来了各个阶段的新的生命力。

70后艺术家的创作不像50、60后艺术家一样一辈子用一个符号或坚持一种脉络创作,他们更多的是可变,喜欢怀疑创作,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关注点,喜欢鲜活的事物,摆脱现代派艺术的语言线性脉络和私密话语。70后艺术家大多曾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很多人还有在欧美留学或工作经历,具有国际化视野,掌握国际的艺术语言。他们更关注自己的青春私体验和微观叙事来折射现实境遇,对崇高直接的政治、宏观叙事现象关注相对较少。目前70后第一梯队中成功艺术家其市场轨迹基本可以概括为,有专业画廊的推动,同时国际方面运作得也不错,经常在国际上亮相,造成市场面很活跃。

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造就了一个新的时代,而生于这个时代并且见证和生活在这个时代变化中的人群,就是80后与90后的一代人。

如今,80后的三十而立和90后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使之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中逐渐站稳脚跟。在当代的中国艺术舞台中,80后90后年轻艺术家展现出了他们蓬勃且年轻的艺术生命力以及前卫并且具有时代性的艺术理念。青年艺术家的思索和表现的主题反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和环境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从社交到购物都逐渐网络化,这些变化都深刻而无微不至的影响到青年一辈艺术家的生活。他们也试图在作品中通过找寻更当代的方法和技巧来传承和发扬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

宋彦军《凝望》106×71cm

21世纪以来,世界艺术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艺术创作既强调了融通和统一,又强调了差异和多元。其中,青年艺术家们的创作越来越呈现其活力,他们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全球艺术市场也随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促进下,艺术资源的一体化速度明显加快,艺术市场交易也更趋频繁,艺术品市场的价格更处于长期增长的良好周期。在此新背景之下,发现新价值、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即成为艺术市场近期的拓展目标,而青年艺术家全面登堂入室已经成为市场中的潮流。青年艺术家,代表着艺术创作的现状,也代表着艺术发展的未来。

中国新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都在表述什么

从艺术家群体来看,中国在地艺术家和海归艺术家是80后、90后“艺术青年热”最主要的两拨力量。中国80后90后青年艺术家将是中国21世纪新美术的核心力量,除了各大美术院校所培养的学院派青年艺术家外,依然有大量“制度外”艺术家前赴后继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以及各类艺术活动中去。在未来的10年、20年里,他们的声音将越来越响亮,未来的艺术话语权,也将掌握在这群艺术家群体的佼佼者手中。同时,近些年来,大量的海外艺术学子的学成归国,为当代的中国艺术界带来了全新的力量。他们不仅将国外先进的艺术理念和技术带回中国,更重要的是,他们带回的是先进的艺术运营方式,以及更加宽泛的艺术视角和更为系统的当代艺术思维模式。这与国内的青年艺术互相扶持,融合推动。社会资本与社会行业的融入跨界,使得艺术理念与形式更加具有包容性、互助性和互动性,而艺术家与艺术品也将以更多样化的面貌出现在新的时代。

自古以来,传统的纯艺术和应用美术都在一直融合和变通,而作为新时代的纯艺术家与新时代的应用美术家,都将会用一个词“Artist”去概括。特别是在当代艺术中,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不仅只是传统概念中的国、油、版、雕,很大一部分作品则利用了应用美术的语言和表达形式去创作;而在应用美术领域,不仅有大量的传统艺术形式和语言出现,艺术理念的注入,也使其更具有艺术灵性和艺术表达性,从而使得应用美术作品本身也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因此,现今到未来,无论是应用美术还是纯艺术,定义一个好作品的标准在改变,而80后、90后的青年艺术家,具备了这种融合的能力和理解力,他们的艺术创作无论是纯艺术还是应用美术都会呈现出一种新的形式、状态和精神面貌。并且,也将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去推动社会艺术的发展。

例如1984年出生在中国上海的陆杨,201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硕士学位。她作为新媒体艺术家在新媒体艺术和生物艺术领域中备受瞩目,她善于利用多种媒介, 包括影像、装置、动画、摄影和游戏等,探索生命的本质及其生命的存在。作品利用融合科学、宗教、心理学、神经科学、医学、游戏、流行文化和音乐等多种领域,呈现她独有的幻想,信仰以及宇宙观。同时,在其美学体系中特有的生物与特定元素,也隐喻了人自身短暂脆弱无常的存在。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先锋艺术留给当代艺术的遗产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观念艺术,这使得艺术中被注入极强的理性主义成分,在90年代新的先锋艺术家看来,人和人文主义因此被挤压到边缘,因此转而强调极端的感觉和体验。这种艺术理念的对峙在依托于新媒介和新技术发展起来的艺术中尤其明显。如何在外在于人的设备与人的内在之间建立联系,并构筑有机系统,成为许多新媒体艺术家讨论的重要主题,也正是在该主题的指引下,互动、参与和分享成为艺术家热衷的新方式。

陈磊《造梦系列》雕塑 2015年

如今的新青年艺术家成长在改革开放的中国情境和日趋多元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在这个全民互联网的时代,随着科技对艺术的介入以及对艺术公共性的提倡,使得艺术更趋于全球化、多元化,也更趋向于大众化、生活化。很多青年艺术家对于如何运用互联网的工具不再陌生,从微博到时下名目繁杂的APP再到依托互联网的创作形态,这几年来我们看到了很多进行跨界创作的青年艺术家,甚至有很多艺术家会使用现在最新潮的VR技术,或者说用动画技术的方式来表达艺术家的假想世界,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对平面绘画进行重新的审视,包括扫描二维码可以直接进行画面中,使观众可以用互动的方式参与到作品中。这些作为纯粹的艺术品,针对某个事物进行重新的审视,并且将观众从以往被动性的欣赏方式引导到主动性参与的方式进行感受,观众也变得更加想要参与到艺术当中。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作品的过程性也得到了更好的强化。

余含兮《扎西德勒》 之二 2011年作 230×435cm

市场喜欢青年艺术家吗?

从艺术市场上看,资本市场对年轻艺术家的追捧呈现出新的热潮。当前的美术界对青年艺术家成长的关注无疑是热门,评论家、策展人等都使出浑身解数去挖掘他们的潜力。国际间频繁的展览活动交流,拍卖场上的人声鼎沸,艺术市场的热闹火爆,诸多藏家都将目光投射在青年人的身上。过去和当下的成名艺术家已被过度消耗,而青年艺术家还有待开发和期待,这无疑成了资本探寻的洼地。选择青年艺术家,就相当于购买原始股,风险小回报却很乐观。在当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虽然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仍然处于成长期,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

贾洋洋《泊》综合材料

据不完全统计,70年代、80年代艺术家的市场份额集中在油画类作品,国画、雕塑、版画等门类市场份额较小。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青年艺术家们在实验艺术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经过“亿元时代”的洗礼,中国艺术品市场渐趋理性,对“70后”、“80后”青年艺术家的关注渐有升温之势。通过聚焦、分析他们在中国拍卖市场的表现,可以真实具象地了解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及时准确地把握艺术投资的脉搏。

北京保利是今年对青年艺术家作品推荐力度最大的拍卖行之一,不仅凭借“尤伦斯收藏专场”在榜单中独占5席,还在青年艺术年度成交额和成交量方面分占总量的57.11%和39.34%。这一方面反映了2018北京保利今年在青年艺术板块的成绩。同时从2015年年底发布的“青年艺术100”综合指数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遇冷,青年艺术却呈现市场上升。

其实青年艺术家并不缺少市场、销售、展览、展示的机会,“以前很多艺术家有名气了,作品动不动几十万、几百万元,但新兴藏家只会从低价位作品入手,在这种情况下,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就有优势。”

谈及青年艺术家作品价格的情况,从目前情况看,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还处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尤其是刚刚毕业的青年艺术家,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作品定价并不高,单件作品在几千元到几万元区间里。对于想要收藏的中产阶级而言,可选的作品是存在的,从实际情况看,单件作品价格在5万元以内的作品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不过,艺术品收藏毕竟还是少数人的行为,虽然越来越多的大众在关注艺术,很多从事新兴行业的青年人也开始介入到艺术品收藏中来,但它在短期内还很难成为大众化行为。当然也有一些新兴的、年轻的收藏者,因为成长经历和兴趣爱好使然,偏重于发掘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青年艺术市场近几年确实获得了长足进步,青年艺术板块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话题。其原因,首先是近几年青年艺术家创作面貌的丰富性、多元性和未来性,让业内外看到了他们在创作上的无限可能性。再有,最近两年关于青年艺术家的学术性展览越来越多,对青年艺术家的梳理也越来越深入,除官方美术馆、非营利机构以及商业机构的介入、推动外,越来越多的策展人把相当大的精力放在了青年艺术家生态的梳理与研究上,推出了很多高品质的青年艺术家展览。一二级市场的焦点也在向青年艺术家身上转移,同时,资深藏家和新兴藏家涉足对青年艺术家的收藏,经过多年培育,在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青年艺术市场有所发展也是理所当然的。

朱迪《喜马拉雅之一》高温颜色釉瓷板 112×60cm

中国未来的当代艺术市场猜想

艺术市场创作任务的接力棒,正在被新的一代青年艺术家接过,而他们的成长轨迹和生活环境、信息渠道,传播方式已经注定会和之前的一批中国当代艺术家群体有着极大的不一样,也必将呈现新的市场形态,产生新的审美趣味。

“沉浸式展览”便是新时代青年艺术形式非常好的延伸体现,并且可以看到这一新兴展览概念已经使冷却已久的艺术市场迎来新的活力。就比如近日主打沉浸式体验的上海宝龙美术馆的《WAVELENGTH:出厂设置》,7月7日开幕当日便吸引了近万名观众入场,开幕两周内总共参观人数超过3万人次;同样以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吸引了大批观众的上海昊美术馆新展“虚·构”,从6月1日开幕至今参观人数已突破7万人次;而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也在7月5日启动“寻梦海底两万里-深海之光沉浸式艺术展” 。

由于青年一代艺术家作品的形式更加多元,将艺术产业引领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多元产业的跨界将是艺术市场未来强大的发展空间,如已具初步雏形的“艺术+地产”,“艺术+餐饮”,“艺术+品牌”,而未来有更多领域有待实践和拓展,如“艺术+影视”,“艺术+娱乐”等。而当这些变成一个个可实行的产业时,何不可变成一项项可投资的艺术项目呢?成为艺术金融一项可健康运营的方向,避免了艺术品估值难、流通性差等迟迟市场难以解决的难题。

陈嗣兴《静月》 铜 2017年

我们一直说大众艺术消费,但如何达到却是一个难题。因为大众艺术消费认识的缺乏。大众对时尚消费要先于艺术消费,朋友圈效应、网红效应是这个市场的契机。而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正符合这一点,视觉感、趣味性强,更能引起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共鸣。加之免费的传播,影响力将倍速扩大。

2008-2018是对中国当代艺术家挑战和考验特别大的十年,其中既有市场起落的幻灭和虚无,也有对艺术家创作的残酷激励。时代总在不断的更迭,如今“90后”已经登场,“70后”、“80后”也在挑选未来的市场名单。当代艺术的中坚一代现在处于既不年轻,又不够老的阶段。所以,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还远远未到下历史判断的时机,当代艺术旋律仍在谱写当中,市场还将随之起舞。

青年艺术家的思索和表现的主题反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不断加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对社会和环境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这些变化都深刻而无微不至的影响到青年一辈艺术家的生活。在更多元的当代社会,艺术的形态必然会更丰富,出现更多难以被归类和总结的独立个体。青年艺术家更是如此,也理应如此,我们应当对未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未来抱有信心。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艺术家艺术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