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PP模式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要点及对策研究

2018-10-27 11:00岳杨韬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18期
关键词:PPP模式

岳杨韬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发展速度的加快,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涨,老旧的集资方式已经不能顺应现代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PPP模式则应运而生了。基于此,本文以高速公路PPP建设模式的项目质量管控状况为基础,提出其中存在的难点,并探析了PPP模式下公路项目质量管控要点,提出了相应措施对策,从而期待在PPP模式下提高公路建设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PPP模式;质量管理和控制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8-0133-01

1 PPP模式产生的背景及特点

之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多数是以“贷款修路、收費还贷”方式进行建设的,这种方式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后期债务规模大,融资成本高,致使利息负担相对沉重。根据有关报道,这种模式相当于收取了10元的通行费,要以7元支付给银行用于偿还贷款利息,其中还不包括偿还债务的本金支出。这种负担对于现在日益增长的经济投资需求来说,是非常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PPP模式则能很好的规避这种问题的发生。它是以政府吸引社会资本进行建设投资并且市场化运作,之后通过达成特许经营协议而完成权益转换,最终实现双方共赢的局面。这种模式有诸多的优点,但现在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点。本文从我自身的工作经验出发,主要谈几点对高速公路建设PPP项目质量管理的粗浅见解。

2 公路建设PPP项目中质量管控的难点

2.1 项目建设模式的改变所引起质量管理的风险

通过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将社会资本吸引进行投资建设,是建立在收益较大的基础之上。作为投资人来说,他们的目标是寻求既能还贷又有投资回报的项目。他们有可能既是投资人,也占有一定的施工份额。相对于在运营阶段的收益来说,其往往较为看重前期的建设收益,所以项目建设期间,在收益和进度的双重作用下,质量观念难免有被弱化的可能。这一方面需要从施工主体全面落实质量管理的责任和体制,另一方面需要项目监管方要加强项目建设质量监管力度,形成多方共同发力,才能营造优质工程;如果各方配合不到位,协调沟通不畅,没有形成一种执行有效的机制,质量控制也就增加了风险。

2.2 社会投资人联合体的职责界定

国家现行的项目建设的交工标准定位于达到“合格”,而相对于之后漫长的运营阶段,优良工程的运营与维修成本明显更低,这之间的差距不所谓不大。对于既是出资方又占施工份额的总承包单位,如果不能明确在项目建设中具体的角色划分和定位,在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使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并且作出影响项目质量管理方面的决策,这样对保证工程质量是非常不利的。

2.3 总承包商规模资质不够导致管理能力不足

采用PPP模式的高速公路项目存在体量大、路线长的情况,总承包单位自己承担全部施工份额会存在一定困难,很可能将一部分工程进行分包。这种方式虽然能提升施工速度,但也给质量管理带来了不可预见的隐患。在高速公路承包过程中,部分分包商欠缺管理能力,有的分包商甚至为了利益不惜抛弃市场诚信,提供虚假的施工证明,以此获取分包资格,或者是将承包的工程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再进行分包和转包。这种分包商不仅不具备实际施工经验和施工资质,更容易忽略施工质量以及安全责任等。这样就在质量管理上出现了不可控因素,使得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 PPP模式下公路建设质量管控的措施与展望

3.1 建立质量监督监管的有效机制

项目管理公司在项目建设中承担管理责任,施工单位是项目建设的主体,对项目施工质量负直接责任,政府职能机构、监理单位等为项目负监管责任。各方有各自利益,也有整体质量目标。如何将各方质量目标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将是项目质量管控的关键。首先各方应该明确自身管理职责,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及有效措施并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并且分解到每一个岗位和环节中,将各自质量管理形成责任清单并且互相之间有机对接,发挥各自质量管理的能动性,使之形成项目整体的质量保证体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发现质量管理环节存在的漏洞不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得这一体系持续运行,进入良性循环,杜绝质量隐患的出现。

3.2 明确参建各方权利职责,建立质量管理朔源机制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按照建设质量目标,制定岗位目标责任制,使每个参建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质量管理目标和职责,进而推行责任追究制,做到人人有目标、有责任、有标准,切实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并在事前、事中控制中,不遗余力完成质量管理责任目标。保留保全工程建设原始资料和质量隐患处理档案,促进每个岗位开展自查、自纠,强化自检、自监体系,形成质量隐患处理全过程覆盖并使处理结果、流程闭合,尤其是在项目质量管理的重点过程和环节中,如:图纸设计、设备材料、关键部位、实体质量、四新工艺等必须形成质量自检、审核管理程序并使交验流程、处理结果严格闭合,留有明确的责任人处理意见及签字,形成完整、可追溯的施工质量管理资料档案,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失职追责,这样使质量隐患、质量问题从各个环节消除在萌芽状态。

3.3 加强施工准入制审核力度,严守质量监管红线

公路建设面对日益严峻的质量管理形势,对资格资质、现场准入的审核尤其重要。这不仅体现在施工单位对其承包商、分包商、劳务资质需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准入制度,还体现在监理单位、试验检测单位、设计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商等参建各方的审核上。一方面是对各参建单位从业资质的审查,另一方面对从业执业人员资格的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或人员严格把关,严禁进入建设工程项目。除此之外,各方还需强化在过程中的抽查力度,在过程中发现仍有问题的,一方面及时整改,一方面追朔责任,严守质量红线,进而为工程质量提供保证。

3.4 建立互相竞争性的项目管理奖罚机制

PPP模式中项目公司管理的水平从很大程度上带动和决定了项目整体质量管理的走向和结果。项目公司应该通过制度化、规范化、高标准的管理办法进行全过程管控。而进行管控的手段措施最有效的就是建立奖罚激励机制。这不是仅指简单的经济奖罚,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营造一种氛围,使得参建各方都能树立质量管理高标准,通过互相竞争形成好而向上的建设局面。

3.5 树立全员质量意识,加强业务培训学习

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直接决定了每道分项、每个检验批的质量层次,因此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是项目管理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也是质量控制中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参建各方应积极组织职工培训学习、交流心得,或统一组织观摩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总结经验互相超越,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发挥个人作用,使个体完全融入到整体质量管理体系中去,使质量工作能够切实可控。

4 结语

总而言之,公路建设PPP模式和传统项目的质量管理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区别于融资渠道和建设方式的不同。质量管理对于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于公路建设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且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国家不可动摇的发展方向。因此,为了响应建设改革的步伐,顺应时代的发展,就要求公路工程建设人员不断摸索经验,开拓进取,努力建立更好更高效的项目管理模式,努力建设更优质的公路工程项目, 通过管理手段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进而提高公路工程建设水平,给国家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陈晓雨.浅谈如何加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2):260.

[2]孟凡成,王楠.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8(8):209-210.

[3]于文涛,张建骄.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研究[J].科技成果纵横,2009,(4):66-67.

[4]陈德华.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PPP应用模式探讨[J].建筑经济,2015,36(9):36-38.

猜你喜欢
PPP模式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