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理念下的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究

2018-10-27 11:25邓祥敏赵晶阮仁余
科技视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精准扶贫高校

邓祥敏 赵晶 阮仁余

【摘 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全面部署的情况下,精准资助工作成为未来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明确方向。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下的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策略,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校;精准资助

中图分类号: G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6-017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6.081

【Abstract】Universitys poor students financing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work.Under the overall deploymen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of central government,precision funding has become a clear direction for universitys poor students funding work in futur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thods for the feasibility and operability of the problems in the work of the poor students of university.Thus this study has strong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Precision funding;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oor students

扶贫攻坚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而教育扶贫是彻底脱贫的重要推手。国家始终高度重视高校扶贫资助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理念的指导下,切实做好高校的精准资助工作任重而道远[1-2]。

1 精准扶贫理念下的精准资助内涵

“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3]。

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理念为现阶段大学生的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将“精准扶贫”思想的理念和基本内容引入高等教育的资助工作,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2016年初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提出未来大学生资助工作要尽可能实现“精准资助”。所谓精准资助,首要任务是找准资助对象,根据资助对象采取差别化的资助形式,保证资助目的与资助对象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资助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具体体现在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精準帮扶受助对象、精准管理资助过程。

2 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助工作缺乏积极宣传

高校学生首次获得国家资助政策的途径是随录取通知书一同发送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对资助项目和政策不知晓,或者对资助政策的解读不够全面、申请条件的理解等方面存在偏差,因学校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困难学生错失入学前的第一次资助机会,例如生源地助学贷款。

学生入学后,会接触到上至国家下至学校院系的各项奖、助、贷、勤、补资助政策,由于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学生对其关注度和认识程度不同,而高校辅导员及班主任往往是上传下达,对政策无差别地传递给学生,导致部分符合资助条件的贫困生对政策的解读不到位、或不能正确对待贫困没有主动申请而错失机遇,也存在少数学生认为申请就可以拿到钱,出现宿舍成员集体申请的误区。

2.2 贫困生认定缺乏精准

目前贫困生认定的主要依据是《普通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学生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或街道办事处加盖公章的《贫困证明》或低保证,而这些很难显示学生家庭经济的真实情况,造成贫困资助对象和等级的认定缺乏精准依据。高校辅导员及班主任在入学初根据学生的申请建立贫困生库作为资助对象,但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会发生动态变化,高校辅导员及班主任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未能及时深入关注和调研,导致家庭经济情况好转的不符合资助要求的学生未能及时出库,因突发事件导致的家庭经济突发困难学生未能及时入库,使得资助缺乏精准性。

2.3 资助金使用缺乏引导和监督

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最后一步是将资助金下发到受助学生手中,而学生拿到资助金后学校对其使用缺乏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存在部分学生使用不合理现象,如请同学吃饭、旅游、购买名牌产品消费等,严重影响学生对资助工作的认识,使高校资助工作的意义大打折扣。

2.4 受助学生缺乏感恩教育

部分学生对国家、社会及学校给予的资助不能正确对待。有的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获得资助是一种奖励;也有部分贫困生不能正确对待贫困而产生逃避心理,拒绝资助;还有的把国家、社会及学校的帮扶政策认为是理所应当、 “不拿白不拿”错误观念,缺乏最基本的感恩意识。而国家、社会及学校的感恩教育虽然也在开展,但不足以引起全体受助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未能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内在的学习动力[4]。

3 精准扶贫理念下的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策略

3.1 加大资助政策宣传

在省教育厅资助管理中心的指导下,高校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例如每年7月份开展“高校资助政策宣传周”活动,并制作资助政策宣传海报,置于高中、社区及乡镇,让家庭贫困学生及家长在入学前及时了解资助政策,减少因经济困难导致的辍学;以“助学·筑梦·铸才”为主题的书法和篆刻作品征集、评选及展览活动,在校园及社会上营造知晓学生资助政策的氛围;“江苏励志成才之星”评选活动,让受助学生分享典型励志成才成长故事,积极传递正能量,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行有楷模、赶有目标。

3.2 大力推进精准资助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通知以国家精准扶贫为指导思想,提出贫困生的精准认定工作是保证精准资助的前提[5-6],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及班主任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走访家庭,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仔细筛选,精准识别,在资助对象的数量上不搞绝对平分,根据系部、班级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情况进行精准分配资金名额,而不是仅凭学生提供的《普通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建立贫困生库及贫困等级。同时要实现受助对象的动态管理。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将需要扶助的学生录入贫困生库,同时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调整,让扶助对象能进能出,以实现资助的精准和帮扶的动态科学管理。

3.3 强化扶助后续管理

精准管理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重视资助过程管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扶助后续管理。高校辅导员及班主任日常通过深入宿舍、班级、关注受助学生的微信、QQ等方式详细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状态,监督和指导资助金的合理使用,促进达成资助的意义所在。

3.4 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国家实行精准资助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资助工作帮助广大贫困生走出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并通过资助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和回馈社会的理念,因此资助的价值和最终目的是育人,要做到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7]。首先,要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贫困生普遍存在自卑与封闭等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及班主任要及时关注与引导,在交流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让贫困生走出自卑与封闭,积极乐观地学习与生活。其次,感恩教育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及班主任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育人机制,定期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以感恩教育演讲视频宣传为抓手,加强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全面推进资助育人活动的开展。

4 小结

高校资助工作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资助的意义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在精准扶贫理念的指导下,精准资助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指明方向。本文剖析了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照精准扶贫理念下的精准资助内涵,提出今后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策略,以不断提升高校资助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EB/OL].

[2]冯光娣.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模式的研究与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76-80.

[3]俞力.高职院校大学生“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3):154+156.

[4]解雪梅.精准扶贫理念下的大学生资助探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7,19(05):122-125.

[5]谭亚男.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7.

[6]刘晓杰.“精准扶贫”思想下的大學生“精准资助”[J].教育教学论坛,2017(03):3-5.

[7]马萱,胡蝶.新资助政策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联动机制的实践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02):111-112.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精准扶贫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