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喻世明言》中的封建正统思想

2018-10-27 11:28贾瑞芳
牡丹 2018年23期
关键词:孝悌忠义保安

贾瑞芳

《喻世明言》这本书由四十个小故事组成,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儒家一向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和“忠、孝、节、义”,这是过去做人的基本原则。其实,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综合反映,且这种思想又极为广泛,包括男尊女卑、子弟孝悌、践行忠义。当然,作品也体现出了许多对封建的突破。比如,作品中体现出对商业的重视、对女性贞节观的松弛以及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这些方面可以清晰地凸显出冯梦龙小说思想的深刻与复杂,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本文仅从《喻世明言》中的封建正统思想方面进行提炼浅析。

一、忠于婚姻

《喻世明言》共四十卷,描写婚姻主题的占有相当多的数量。作品通过对婚姻的刻画,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暴露社会的残酷、黑暗,也反映了社会对封建男女忠于婚姻的鼓励与重视。另外,作品中的故事大多选于宋到明代,其间封建社会不断发展,封建集权体系不断得到完善,统治者对贞节的要求也逐渐趋严,贞节观念深入人心。该作品中,各色各样的贞女、烈女反映着人们对贞节观的重视,也诠释着女性对婚姻的忠诚。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中,陈从善(陈巡检)的妻子被掳去。在寻找一年未果的情况下,“心中好闷,思忆浑家,终日下泪”。陈巡检寻妻时间很久,而且内心悲伤,此处淋漓尽致地刻画出陈巡检对妻子感情的真切。妻子张氏被申阳洞主掳去之后,对对方的诱惑毫不在意,并且义正辞严:“奴奴不愿洞中快乐,长生不死,只求早死。”如此的坚决显示了张氏不畏强暴,对丈夫、对婚姻的忠贞。在红莲寺,“陈巡检大怒,拔出所佩宝剑,劈头便砍”,而且“不顾崎岖峻岭”去梅岭山头寻找。这种举动显示了陈从善作为一个丈夫对爱人的真心,对婚姻的负责。张氏不服申阳公,宁愿挑水三年,忍受痛苦。用申阳公的话说就是“长老,小圣心中正恨此人,罚他挑水三年,不肯回心。这等愚顽,决不轻放”,它深刻地反映出张氏坚持自我,忠于丈夫与婚姻,与丈夫情深意切,即便挑水三年,最终仍不会背叛婚姻。小说最后:“夫妻团圆,尽百年而终。”这说明两人对待爱情矢志不移,不管是因为艰难险阻,还是时光流逝,他们始终不离不弃,终结一生。这是对他们婚姻观、爱情观的奖赏与肯定,也是作者提倡的。

小说中对于忠于婚姻的故事情节的描述,宣扬了封建礼教正统的婚姻观念,为世人提供了处理婚姻观的样本,使封建社会下的男女按其行事,遵循封建礼法,女子守节,从一而终,男子勿破坏他人姻缘。这种观念对于造就当时和谐的封建社会是起积极作用的。但是,其思想观念也存在着种种的保守性。比如,要求女子从一而终,这对女子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也是对女性的迫害。在小说中,诸多女性为了守节不幸徇情,或苦守寒房。这是社会的落后的表现。

二、子弟孝悌

孝悌属于儒家的伦理范畴,“孝”主要指尊敬与善待父母。儒家认为,孝是最根本的道德。“孝”在封建宗法制社会中是家庭关系等级化的表现。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洪流中,“孝”一直被视为最高的行为美德,它限制或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悌”,指敬爱兄长,顺从兄长,经常与孝并列,合称“孝悌”。孝悌思想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洪流中源远流长,在《喻世明言》这部小说中表现突出。

《滕大尹鬼断家私》开卷入诗是劝人家弟兄和睦的《西江月》,接着举例儒、释、道三教劝人为善的经典藏经。之后便直抒胸臆,“要做好人,只消‘孝悌两个字”,这句话的出现可以说明作者是主张子弟孝悌的,而且把它作为小说的主题思想来写。可见,该作品的教化思想严格符合当时的社会原则,并且通过该作品发扬光大。“所以古人说得好,道是‘难得者兄弟,易得者田地。”揣摩作者的心思,后半句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金钱是不能和兄弟情相比的,兄弟间的情谊是极难得的,也是最宝贵的。运用这样的句子点透兄弟和睦的可贵,可以说是意味深长。故事的主体内容中,倪太守家累千金,拥有肥田美宅,娶得捣衣女梅氏为偏房,其又为倪善继诞下一弟弟。倪太守极为高兴。但大儿子为了家财,处处挤兑梅氏母子,让倪太守很不高兴。最终藏了《行乐图》,家产被他人骗走了不少,“白白里做成了别人,自己还讨得气闷,又加个不孝不悌的之名”。不孝不悌的倪善继没有算计别人,却只算计得自家人不和不睦。故事对倪善继不孝不悌的行为发出了严正有力的谴责之声,让其讨得闷气,子不孝、不才,家财散尽,还要落个不孝不悌的名声。故事对孝悌进行了极大的宣扬:遵循孝悌之道的子孙兴旺,反之,就会像倪善继那样搞得一败涂地。

《滕大尹鬼断家私》是《喻世明言》中宣扬孝悌思想的杰出代表作品。作品对维护封建等级制的家庭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深入浅出地将倪善继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并且将其送入公理不容、饱受煎熬的境地。这是为了劝诫世人不要做出不孝不悌的事情,要兄弟和睦,孝顺父母,给世道一个公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封建社会的孝悌是建立在“愚”之上的,远离正确的方向,一味地順从,满足封建家长,孝悌思想的要求也显得趋于过分,这就使得孝悌在封建家庭生活中存在着极大的畸形,不利于封建家庭的发展。此外,《喻世明言》中宣扬的孝悌思想是建立在封建家庭关系的基础之上的,是封建时代正统的家庭关系准则,不具有新的内涵,作者所强调的也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家庭关系。从这方面来讲,作品中强调的孝悌之道还是具有极大的保守性的,也存在着不利于封建家庭发展的因素。

三、践行忠义

“忠”“义”是封建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为儒家所推崇,也是封建统治者大力宣扬的道德规范。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无比。”(《论语·里仁》)践行忠义,是封建社会人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所谓“忠”,就是尽全力帮助别人。“义”是指合乎道义,重视契约和责任。儒家将“义”与“仁”“礼”“智”“信”结合在一起,称为“五常”。该作品中,践行忠义之作更是不少。

《吴保安弃家赎友》中,郭仲翔为人义气深重,书中用“然素知其为人意气深重”这句话来形容,而且通过吴保安的口对郭仲翔进行评价,这样就更加突出了仲翔的“义”。吴保安与其素未相识,求其扶持济拔。书中记载了郭仲翔的心理:“大丈夫遇知己而不能与之出力,宁不负愧乎?”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理由有两个方面。第一,“遇知”两个字表明,仲翔对“义”本来就看得很重,应该说是个重义之人,碰到吴保安这样信任自己,当然要称之为知己了。第二,一个“愧”字可以看出郭是个很讲求实际行动的人,这个字暴露出郭一定会有所行动。因此,他的心里会有“愧”这个想法。以上两方面皆证明郭仲翔是一个义气深重的人。因此,便有郭仲翔基于义,不想负于知己,因此向李蒙夸奖吴保安的才华,乞求征到军中留用这样的举动。结果,吴保安被李蒙任命为管记。由此可见,“义”在古人心目中的分量是极其大的。后郭仲翔被蛮贼掳去,书中描述了吴保安的态度:“不得郭回,誓不独生也!”单从吴保安的表态就可以看出,吴是一个忠于“义”的人。另外,“眠里梦里只想着‘郭仲翔三字,连妻子都忘记了”这句描述性的语句更加深刻地刻画出一个忠义之人的高大形象。以上两处显示,吴保安同样是一个意气深重的人。此后,他因宰相郭震已薨,家小扶柩而回,不能拯救郭仲翔而悲痛欲绝。他倾尽家产得绢二百匹,而且撇下妻儿在外度过了十个年头,历尽坎坷,尽全力将郭仲翔赎回。此义举让杨都督深为感动。同样,出于义,杨都督帮助吴保安照顾家眷,还帮忙凑齐千匹绢,营救郭仲翔。整个故事情节都是围绕朋友间的忠义展开的,以忠义之人叙忠义之事,各个环节层层相扣,与忠义紧紧地连为一体。此外,《范巨卿鸡黍死生交》《杨谦之客舫遇侠僧》等也将封建时期的忠义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忠义行动的突出描写,给予故事主人公以肯定的态度,进而鼓励人们践行忠义。践行忠义让封建时期的社会秩序得到维护。小说阐释的忠义观符合封建正统的思想道德理论,对于造就进步、良好的社会道德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为时人所推崇,也符合统治者统治的需要。然而,小说中的忠义观存在较大的保守性,也存在诸多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因素,如为了忠义做出不必要牺牲的张勋与范巨卿。忠义固然重要,但为了忠义让生命如草木一般贫贱就有点过分了。小说夸大或放大主人公为忠义所做出的牺牲来凸显忠义的重要,却忽视了对生命的重视,这是作品的不足之处。

四、结语

《喻世明言》主要宣扬的是封建正统的思想道德,如今看来虽然有一定的保守性和落后性,但是其中也有对封建传统的突破。作者在创作时运用极为巧妙的方法将小说中各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融入到入话、题材、人物上,并通过这种方式使作品主题思想影响读者。而具体的方法就是通过对封建正统思想道德的突破,最终达到教化的作用。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猜你喜欢
孝悌忠义保安
孝悌思想探源及对当代启示
路灯下的保安
传话游戏
病榻侍母
保安成了幽灵人
这条忠义街
唐代制举孝悌类科目考论
朋友的情谊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体意识探析
为何“逆袭”的都是大学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