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壶的创制与早期发展

2018-10-27 10:57王忠华张芯语
中国美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鼻烟壶烟草广州

王忠华 张芯语

【摘要】关于鼻烟壶创制时间,学界众说纷纭,而在经过康熙至乾隆时期的初期发展之后,逐渐形成了以广州、苏州、扬州、蒙古等多个生产加工中心。由于经济、文化的差异,这些地区生产的鼻烟壶风格迥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因此本文主要从鼻烟壶的创制、早期发展及其地域特色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鼻烟壶 创制时间 早期发展 地域特色

鼻烟壶是盛装鼻烟的容器,小巧玲珑,造型精美,形制多为阔膛小口,配以半球形壶盖,盖下装有象牙或木质小铲,它工艺精湛,选材多样,集书画、雕刻、镶嵌等多种工艺于一身,方寸之间,包容万千。它的创制产生与初期发展受烟草传播路线、皇帝的旨意和地域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数个生产加工地区,这些地区生产的鼻烟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征。

一、鼻烟壶的创制

烟草最早由美洲大陆向世界传播开来,明代传入我国,《烟谱》记载:“烟草处处有之,其初来自吕宋国,名淡芭菰,明季入中土。”烟草传入我国有两条路线,其一是东南传播路线,即菲律宾一福建一江浙地区。《景岳全书》记载:“此物古未闻,近自我明万历时,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问皆种植。”《物理小识》记载:“淡把姑烟草,万历末携至漳泉者,马氏造之曰淡肉果。”明代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万历年间由菲律宾传入我国福建漳、泉地区,这一地区最早开始引种烟草,而后向内陆不断扩展,江南地区也有种植。其二是东北传播路线,即日本-朝鲜-东北地区。日本天正年间(1573-1592),葡萄牙人将烟草传入日本,日本开始种植,并传入朝鲜,后经由朝鲜商人将烟草传入中国东北地区,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李氏朝鲜政府也以礼物形式馈赠建州官员,很快在我国的满族、蒙族居住地区兴起了吸闻烟草的习惯。

关于鼻烟的传入,最早文献资料见于《熙朝定案》,其中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皇帝南巡至南京,有传教士携四中方物进献,康熙传旨云:“朕已收下,但此等方物你们而今亦罕有,朕即将此赏赐你们,唯存留西蜡即是,准收。”其中“西蜡”即鼻烟(英文“snuff”的音译)。康熙朝臣刘廷玑著《在园杂志》中记载:“更有鼻烟一种,以烟杂香物、花露,研细末,嗅入鼻中,可以驱寒冷、治头疼、开鼻塞。毋须烟火,其品高逸,然不似烟草之广且众也。”鼻烟品格高逸,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加工工艺较为精细,虽然不如其他烟草受众广泛,但康熙时期我国已对鼻烟进行生产加工了。

鼻烟壶的作用等同于欧洲的鼻烟盒,有研究者做过相关的考证,認为鼻烟和烟具于十七世纪末作为西洋传教士的晋接礼品传入我国。雍乾二朝多有关于西洋各国为敦睦邦交,以鼻烟、烟盒进献清代皇帝的记载。鼻烟自西洋传入之初,除一同传入所用容器鼻烟盒外,并无专为此制造的容器。旧时以瓷质小瓶贮存贵重药品,造型玲珑精美,便于鼻烟的存放和使用,人们便以此类药瓶作为替代品盛装鼻烟。后来,随着鼻烟的传播发展,便创制了专为盛放鼻烟的容器,即鼻烟壶。

关于我国创制鼻烟壶的年代这一问题,大致有三种看法:即明末、顺治年间和康熙年间,需要指出的是这仅指专为盛放鼻烟而加工制作的容器,而非此前的药瓶或其它带盖小瓶等替代品。烟草早在明万历年问就传入我国,但是吸闻鼻烟在当时并未流行,因此我国创制鼻烟壶的时间也势必晚于此时。传世鼻烟壶中并不见明代作品,且明代生产鼻烟壶亦不见文献记载,因此鼻烟壶的创制年代应该在明代之后。沈豫著《秋阴杂记》中载:“鼻烟壶起于本朝”,其中明确阐述了鼻烟壶制造始于清代。关于传世最早的鼻烟壶这一问题的讨论,不得不提到顺治年间程荣章造款铜胎鼻烟壶,许多研究者正是基于它的存在,将鼻烟壶的创制年代提早到了顺治年问。程荣章款铜质鼻烟壶海内外藏品至少有十五件,其中最早的年款为顺治元年。程壶正面微凹呈盘状,是烟壶与烟碟的结合物,器物在造型方面的发展规律即:早期功能单一,而后功能逐渐复杂,可兼容多种功能于一身,程壶违背了器形演变的这一规律,因此兼容烟碟功能的程壶不应该是鼻烟壶初创时期的形制。另外,程壶的云龙纹不属于清代龙纹款式,名款中的“荣”“榮”两种字体极为怪异,且程壶现世的时间集中于20世纪50至70年代,杨伯达先生遂认为程荣章款鼻烟壶为1952年前后所作的一批伪器,程荣章的名字也是杜撰而来。除程壶以外,在康熙朝之前并无鼻烟壶传世,亦无相关史料记载,由此基本可以判断,鼻烟壶的创制年代应为清康熙朝早期。

二、鼻烟壶的早期发展

鼻烟壶创制之初,康熙皇帝下令组织内府生产玻璃鼻烟壶制品,并将其作为赏赐品,用以封赏朝臣,以示恩德,这极大地促进了鼻烟壶的发展,很快内府生产的玻璃鼻烟壶便在京师地区开始流行,可以说,康熙皇帝是我国鼻烟壶发展的奠基人。

康熙朝御前大臣王士祯撰《香祖笔记》中记载:“近京师有制为鼻烟者,云可明目,尤有避疫之功,以玻璃为瓶贮之,瓶之形象,种种不一,颜色亦具红、紫、黄、白、黑、绿诸色,白如水晶,红如火齐,极可爱玩。以象齿为匙,就鼻嗅之,还纳于瓶。皆内府制造,民间亦或仿而为之,终不及。”《香祖笔记》撰于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三年间,从文中可以看出,此时京师地区鼻烟壶为内府制品,壶身为玻璃材质,颜色多样,设计巧妙,匙为象牙质地,十分考究。赵之谦论及鼻烟壶引沈豫文后有按语:“制壶之始,仅有玻璃,余皆后起也。”他也认为早期鼻烟壶为玻璃材质,其它材质都是后来发展产生的,这里所指的就是康熙朝内府生产的鼻烟壶。

至康熙晚期,鼻烟壶生产所选用的材料已经由玻璃扩展到玉石、瓷器、珐琅等,工艺亦日趋精湛,尤其是珐琅鼻烟壶令康熙皇帝最为得意,外国使臣与清朝官员都曾被赐予珐琅鼻烟壶作为奖赏。雍正朝延续了康熙朝鼻烟壶的生产,仍以内府制造为主,工艺亦继承前朝余绪,虽有发展,但并未产生大的繁荣。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乾隆朝,乾隆朝为清代的鼎盛时期,乾隆皇帝对艺术的热爱、投入和所作的贡献皆超过前人,鼻烟壶恰好迎合了皇帝的雅趣,使之迎来了繁荣的发展时期。

三、鼻烟壶的地域特色

自乾隆朝始,鼻烟壶的生产不再限于清宫制造,民间逐渐形成了数个生产加工中心,如京师、苏州、扬州、广州、蒙古、景德镇、山东博山县等,鼻烟壶的发展逐渐繁荣起来,这些生产地区各有所长,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其中以广州、苏扬二州、蒙古三个地区最具典型意义。

(一)西洋风格的广州鼻烟壶

烟草自福建传入我国后,广东地区成为烟草的主要产区,吸闻鼻烟在当地较为流行,且广州的手工艺发展也十分繁荣,如象牙雕刻、玳瑁雕刻、画珐琅等等,具备生产精美鼻烟壶的工艺基础,因此逐渐在广州地区形成了鼻烟壶的生产中心。自唐代以来,广州一直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乾隆二十二年(1757),皇帝诏令西洋商舶只限进入广州港后,西洋商舶带来大量的外来工艺品,同时广州所生产的包括鼻烟壶在内的工艺品也用于出口,因此广州的鼻烟壶加工受到外来文化的直接影响,极具西洋特色。

鼻烟壶创制之初,由康熙内府生产,用于封赏朝臣与和睦邦交,属于国家的礼仪用品,传播范围很小,乾隆朝以后,广州生产的鼻烟壶为民间制造,从性质上完全不同于彼时康熙内府的制造,已经成为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的商品。李调元在《南粤笔记》中记载了乾隆年间广州地区鼻烟壶的发展情况:“鼻烟、烟草,今在处有之……贮以秘色瓷器及玻璃、水晶、玉器瓶、盒中,与银相等。来自西域市舶,今粤中亦造之,足以馈远。”可知此时广州生产的鼻烟壶在海内外颇受欢迎,且所选用的材质十分丰富。广州生产的鼻烟壶按照市场需求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外贸出口,另一类销于国内市场,所以在装饰图案和颜色选用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由于对外贸易促使中西方文化产生融合,因此在加工工艺、技法上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

为迎合西洋市场的需要,广州生产的鼻烟壶多描绘西洋人物、风景以及圣经故事,用色鲜明艳丽,在讲究透视原理和明暗关系的同时,还保留了中国绘画的某些特色元素。广州出口鼻烟壶中比重最大的应该是彩绘瓷鼻烟壶,大量的白胎瓷鼻烟壶半成品从景德镇运往广州,经过广州工匠以小毛笔描绘上外国商人喜爱的特定图案,成为精美的彩绘鼻烟壶。西洋商舶带来的印刷品、绘画、国王浮雕像以及外国货币上的纹章等等,也都是彩绘工匠参考的素材,形成了极具西洋特色的广州造彩绘瓷鼻烟壶。

除了生产西洋风格装饰图案的鼻烟壶外,广州还生产了大量我国传统图案装饰的鼻烟壶,这一类多销往本国市场,受到清代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的钟爱,其中画珐琅工艺的装饰图案最为精湛。画珐琅为西欧传入我国的工艺,广州画珐琅鼻烟壶康熙晚期即有之,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旨,命粤海关监督图明阿照样做画珐琅鼻烟壶。广州造画珐琅器胎体薄而轻,釉色浓艳,纹饰复杂繁密,工匠在方寸大的鼻烟壶上装饰作画难度很高,小桥流水、花鸟鱼虫、楼宇台阁,取材十分广泛,画面工致完整,且融入了勾勒皴染等绘画技法,图像真实生动,将西洋工艺与我国传统装饰图案巧妙结合,艺术风格十分独特,是中西合璧艺术的典型。此外,广州工艺的特色,还以精密复杂的雕刻见长,因此发展至清中晚期,广州生产的鼻烟壶材质愈加多样丰富,水晶、端石、竹、木、牙、角等皆有雕刻生产,其中象牙镂雕鼻烟壶精巧无比,是广州鼻烟壶的典型,而玳瑁和砗磲鼻烟壶更是广州独有的。

(二)清赏文雅的苏州、扬州玉雕鼻烟壶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定了准噶尔部、回部叛乱后,和阗玉料大量进入内廷,期间生产了大量精美的玉石类鼻烟壶,其中大多数是由内府玉作和苏州、扬州这三处制造的。苏州、扬州在明代已是民间琢玉的中心,巧工云集,供职于清内府的玉匠也多出自苏州玉巷。生产鼻烟壶的程序一般是先由如意馆选玉料、做出画样,再交予各处去成造,乾隆曾亲自命如意馆“另画样做鼻烟壶十三个”,在审视过画样玉料后,再下旨“交苏州织造萨戴处成造”,从中可以看出:苏州、扬州地区琢制的玉雕鼻烟壶获得了清代帝王的认可。

从琢玉的传统工艺而言,将玉材加工成一件鼻烟壶,需要具备高超的琢玉技巧,对玉工的技艺水平要求极高,加工程序中重要的一步掏膛操作难度尤其大。鼻烟壶方寸大小,小口阔膛,口径仅数毫米,且玉材质坚,在这种微小的开口处掏出大膛,并保证壶璧厚薄均匀和内璧光滑,这是极难做到的,因此只有技艺精湛的匠人才可以完成玉质鼻烟壶的琢制。苏州、扬州地区是全国琢玉水平最高的地区,玉匠能够出色完成掏膛工艺,并因材施艺,以浮雕、线刻、巧琢,甚至镂雕等技法琢制出精美的装饰图案。所制鼻烟壶不仅工艺精细巧妙,且在造型和装饰图案中融入了江南地区特有的文雅和逸趣,使文人雅士开始争相把玩欣赏,形成风潮。由于玉材珍贵和工艺复杂,玉雕鼻烟壶的价格要远高于其他材质鼻烟壶。文人雅士对玉雕鼻烟壶的收藏、欣赏和把玩,已不再是作为鼻烟容器的意义,而是作为能够代表品德与志趣的玉雕文玩,发生了内涵的转变。经过苏州、扬州玉工的加工,象征美德的玉雕与鼻烟壶完美融合,鼻烟壶从烟具成为文人清赏的雅物。

(三)民族风俗与宗教礼器的蒙古鼻烟壶

烟草传入东北地区后,吸闻鼻烟在游牧民族中迅速流行开来。蒙古族由于马背上的生活方式,要求鼻烟壶坚固耐摔,因而大多以金属、木、角材质制成,并将民族特有的审美、工艺和吸闻鼻烟的礼仪融入鼻烟壶的加工,形成了蒙古族独有的鼻烟壶形制。

蒙古族人有着以互相吸闻鼻烟以致问候的习俗,通常主人双手递出鼻烟壶,宾客双手(或右手)接過,打开壶盖,礼貌的吸闻后,盖紧壶盖归还主人。他们的风俗要求人们会面时,主人以一件高贵、美丽的鼻烟壶来接待宾客,象征吉兆。鼻烟壶是蒙古族人生活的伴侣,能够用于传达情感,包含尊重、友谊、和睦的社会意义。蒙古族人的财富、身份和社会地位可以从其拥有的鼻烟壶上得以体现,是衡量社会阶层的标准,所以人们把大量钱财耗费在鼻烟壶的收藏上。

此外。鼻烟壶还是蒙古族人祭祀神佛和祖先礼仪中最严格的信物,妇女在宗教礼仪场合也都带上精巧的石刻鼻烟壶。对蒙古族人而言,鼻烟壶既是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的必需品,也是象征财富的收藏品,还是宗教祭祀的礼器,其中前两种功能与我国其他地区相似,第三种宗教祭祀则是其民族独有的。

蒙古族金属工艺繁荣,尤其是银器的制造工艺,制有大量精美的银质鼻烟壶。蒙古族的银质鼻烟壶多镶嵌珊瑚、宝石等,排布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吉祥图案,或錾刻各色花纹。此外木质、骨质、角质、皮质鼻烟壶也都体现了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和审美意识,与其他地区生产的鼻烟壶具有明显的不同。可以说,蒙古族鼻烟壶是我国鼻烟壶文化与工艺中最具特色的一支。

随着鼻烟的传播与发展,除上述地区之外,景德镇的瓷质鼻烟壶、山东博山县的玻璃质鼻烟壶、京师地区的“辛家皮”“勒家皮”“袁家皮”套料鼻烟壶以及光绪至民国初年名家辈出的内画鼻烟壶等,皆极具时代与地域特色,需要作深入的研究与梳理。

猜你喜欢
鼻烟壶烟草广州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玛丽庄智博夫妇与中国鼻烟壶的半世情缘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一地烟草,半世孤独
广州车展展位图
全国首次青少年烟草调查
“娇嫩”鼻烟壶忌油烟怕日晒
智擒掉包贼
鼻烟壶:收藏界中绽放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