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桂珍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积极采用分层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分层化教学方式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性以及接受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规定目标方案进行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分层化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小学数学;应用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方式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按班级为单位。由于班级的成员较多,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特性各不相同,从而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其次,由于老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为严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性并不了解,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从而严重导致了学生成绩出现很大的差距性。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
1.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是采用班内分层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的主要原理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性、合理性的分组,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隐性分层模式是指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暗中观察和深刻的分析,根据每位同学的学习状况、接受能力、心理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学习习惯等情况。将这些学生分成优秀组、中等组和后进组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行个别化学习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工作是将班里所有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档次,然后根据每个等级的同学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训练材料以及考核资料等。但是在选择这些材料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数学成绩情况等进行合理的设置,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指导过后,应该对每个等级的学生进行考核,如果学生的考核情况达到标准时,则可以进入下一等级的学习。
二、分层数学教学模式应用措施
1.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成绩差异性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根据学生成绩不同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将班里的学生分成优秀组、中等、后进生组等三种层次。为了便于教师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在分组之前,应对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进行综合性考核。教师在开展教學活动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优秀组的作用,让优秀小组在班级起带头作用,从而可以促进中等组和后进组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从优秀小组中学习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实行分层授课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分层授课顾名思义,就是对不同等级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例如:
(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应采取少讲多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大量的练习题积极总结答题技巧;
(2)对于中等学生而言应注重的是对课后习题以及教材中的例题进行讲解,从例题中寻找答题方式和技巧,加强巩固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3)对后进学生来讲应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入手;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中的面积这一章节时。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可以增加难度,为学生讲解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式可以解决多边形面积运算;对中等学生来说,只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对课本习题以及同步练习进行加深巩固;对于后进生来说,可以降低要求,只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本图形面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即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不同的学生获取相对应的知识,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根据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激发不同等级的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由此可见,分层考核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考核,是为了让学生更能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
4.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保证分层教学模式发挥出良好的效果。在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过程中,不能过于盲目,在新课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从而不仅实现了教材内容的创新和改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掌握和巩固。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充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等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同时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小学数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金花.重视分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
[2]夏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追问须适宜[J].教学与管理, 2018(5).
[3]安晓燕.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