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洁
摘 要:本文在对商务人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江苏朝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校企合作订单班,对复合型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总结和思考,深入分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提出基于校企联盟的复合型商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具体内容。
关键词:复合型 商务人才 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a)-0144-02
1 商务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现状分析
1.1 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职业能力需求脱节
⑴实践教学内容理论化。
在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上,虽然学校安排了大量课时,但是实践课程内容基本是理论课程的强化,主要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不高,岗位实践模拟性操作设计不强,学生即便花费大量时间做实验报告,开展实训周,但是仍然学不到相应的实践工作技能。
⑵实践教学模式忽视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忽視对未来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与社会脱节,对企业工作岗位任务没有直观认识,创新意识缺失,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不符。实践课程体系中理论基础知识和岗位实践没有很好结合,整个实践教学难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导致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差,难以获得与职业岗位相匹配的系统知识和职业技能。
1.2 实践教学环境与企业真实工作场所脱节
1.2.1 实践教学设施不健全
学校实践教学设施主要是机房软件操作和模拟实践工作场景,实践教学设施不健全,经费支出主要是配置实训基地和模拟实验室,购买电脑和仿真模拟教学软件。模拟实践工作场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工作业务流程,模拟实践操作,但是缺乏真实性,处于假设情景,是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工作场景比较理论化和刻板。同时基于模拟教学软件设计的局限性,与企业工作岗位实际操作流程有很大差距,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不强。
1.2.2 实践教学创新性不足
在实践项目的设置中,研究经费主要是购买电脑、模拟仿真教学软件,很少投入在实践课程项目设计和应用上面,缺乏创新性项目,主要以操作性实验项目为主,和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职业能力素质相差较远,从而导致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差,无法使学生完成从模拟操作到实际工作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2.1 可以将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引入课堂
结合企业、行业和地域对人才的技能需求,在商务类专业实践教学设置中,确立一个适合工作岗位职责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校可以将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引入课堂,完善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积极构建一个与企业需求一致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以理论知识强化与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根据高职生实际情况,构建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2.2 可以将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引入课堂
校企深度合作基地共建,学校可以引进企业真实项目,通过建设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企业订单班,使学生有企业归属感,了解熟悉企业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做到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实践无缝对接。企业成为学生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企业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企业环境,拓宽视野,积累社会经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3 可以将企业真实工作案例引入课堂
高职校可以把企业真实工作案例引入课堂,可为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提供真实企业背景和运作案例,以技能实训作为核心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模拟实际工作情景中,夯实专业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获得更多的工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可以做到校企合作信息共享,学校向企业通报人才培养情况,使企业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和人才能力信息,实现校企双赢。
3 无锡旅商高职校商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具体内容
3.1 校企共同制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深度合作,学校邀请朝阳集团企业专家共同调整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共同研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学校对学生教学质量的要求,共同制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实践教学计划切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通过校企双方共同探讨,我校商务管理朝阳集团订单班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如下:第一学期是入学教育和军训,第二学期是连锁经营实训,第三学期是社会实践,第四学期是电子商务实训,第五学期是货物运输实训,第六学期是门店管理实训,第七学期是ERP项目实训,第八学期是营销策划实训,第九学期是创业实训和毕业设计,最后一个学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其中每个学期实训学时是一周,顶岗实习为一个学期。实践教学内容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进入企业,循序渐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3.2 校企共同开发实践类课程校本教材
在实践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校企双方应密切开展课程专家团队、教师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应突出“任务引领、案例导入、知识讲解、实践检验“的原则,讲究实用性和针对性。所以在教材的使用上,应选择适应校企共同制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鼓励校企共同开发教材并采用。
一方面,学校邀请朝阳集团的专家来校与校内专业教师探讨,基于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由行业专家提供企业中工作流程素材、工作岗位任务、所需具备的能力要求。另一方面,学校派专业教师深入朝阳集团,下企业实习,使教师掌握企业一线的实践工作环境。通过资料收集,基于朝阳集团岗位需求,编写贴近企业实际要求的校本教材,以工作任务为模块,企业实践案例为拓展,使专业课程理论更加贴近企业工作岗位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业竞争力,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服务于企业。
3.3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3.3.1 开设企业课程
为深化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成效,应积极开设企业课程。以我校商务管理订单班为例,在五年的培养周期中,就开设了企业文化、连锁经营管理、商务经纪与代理、理货与门店管理、个人与团队管理、顶岗实习等7 门“定岗”特色专项实践课。由朝阳集团派企业师傅进课堂,通过讲授企业工作流程和实际岗位工作任务,让学生对企业的操作流程和各个岗位有直观了解,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铺垫,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实现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企业岗位工作任务无缝对接。
3.3.2 聘任企业兼职讲师
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結合学生学情,制定实践教学课程表,企业派高管和专家进入订单班课堂,开设企业特色专项实践课程,将企业实践知识和企业文化理念教给学生。由于企业兼职讲师都是专家和高管,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实际、贴近工作,学生听得更加认真,在授课中产生了对企业的向往,增强了企业归属感,形成对企业诚信、服务的职业价值观。
3.3.3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校企双方通过应聘、面试、培训、带薪上岗的多次演练,安排学生在毕业前半年的时间,到朝阳集团和天惠超市进行完全的顶岗实习,独立上岗, 学生与企业员工一样,以集团员工的身份出现,同样接受企业的各项考核。在实习期内,学生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企业安排实践指导师傅,学校设立实习专管老师,实习老师定期到企业实地走访实习学生,了解学生实习工作情况,为学生排疑解惑,学生定期提交工作报告(每两周一次),在实习结束时交实习总结报告,教师梳理学生实习期间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在实习期将其集中攻克。
每次实习结束后,学校会联合朝阳集团和天惠超市对学生进行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工作业务能力等考核,将学生自我评价、校内实习专管老师评价、企业实习指导师傅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考核,只有综合考核合格,学生才能取得相应学分。通过在企业顶岗实习,可以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职场能力,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企业减少岗前培训的成本。
4 为学生安排企业师傅
根据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内容,在校内实习专管老师和企业实习指导师傅的带领下,学生进入朝阳集团和天惠超市的岗位工作,学生分组在不同岗位实习,一名企业实习指导师傅带一组学生,由师傅指导每天的工作任务和流程,学生从开始的观摩学习、参与协助工作到可以独立工作,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是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相较于学校独立培养,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也更具挑战性。但从培养效果而言,校企合作的模式更符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将继续推进这一培养模式,并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及时修正和完善培养模式,力求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曾凌.高职商务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4):141-142.
[2] 裴智民,朱平.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扬利避弊”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63-66.
[3] 李璐.商科类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3):226-228.
[4] 严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福建质量管理,2016(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