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网络文化娱乐产业进入全面繁荣期,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情况越发明显。加之网络内容良莠不齐,易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养成出现偏差,思想动态呈现隐蔽化、单一化、特殊化的趋势,学生无法感受到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传统的以点对面思想政治育人方式难以有效开展,思想培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探讨如何借助微信,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入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微信 新媒体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情况越发明显。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高校大学生利用智能移动终端浏览网络接近100%,已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1]同时,网络文化娱乐产业进入全面繁荣期,互联网用户规模年增长率高达22.6%。但直播内容良莠不齐,加之“90后”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追求自由个性,易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养成出现偏差,思想动态呈现隐蔽化、单一化、特殊化的趋势,学生无法感受到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传统以点对面思想政治育人方式难以有效开展,思想培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势在必行。
一、现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限
首先,如今的大学生家庭殷实,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抗压能力差,社會责任感、抗挫折意识淡薄,容易在情感、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不顺利情况下做出极端行为,而且不愿意主动与辅导员老师沟通,但却习惯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抒发感想,使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埋下隐患。
其次,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化产业进入全面繁荣期,以微信、支付宝为主的移动终端正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如果不能正视这些变化,积极探索与新媒体融合的教育方式方法,必将导致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陷入僵局,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再次,高校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偏大,虽然经验丰富,但面对互联网、手机APP等新媒体时略显乏力。一些辅导员有心学习,但较为困难,还有一些辅导员在心里抵触新媒体的工作方式,质疑采用新媒体教育的效果。尽管近两年高校招聘了一批年轻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更加亲切,学生更易于接受,但毕竟欠缺经验,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最后,传统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多是以辅导员一点对几个班级的面来开展的,这种教育方式效率高,覆盖学生广,但问题是无法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感受,而且也无法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沉闷的课堂气氛对学生毫无吸引力,无法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对于易出现或已经出现思想问题无法及时发现,难以保障整个“面”的受教效果。同时,在离开高中班主任的监督后,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和抵触,学生自然感受不到思想教育的现实意义,这点从年级会议的出席率和逃课率就能看出问题的严重性。
二、如何利用“微信”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微信是2011年出现的网络即时通讯app,如今微信的功能早已覆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随着新功能小程序的出现,微信必将继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有数据表明,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高校大学生覆盖率达到100%,月活跃用户达到8.06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2]在这样的趋势下,借助微信的覆盖率和丰富的功能完全能够满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需求。
在微信中,有一个很好的功能——微信公众号。其实,很多高校早已开通公众号,甚至各个学院、部门也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但实际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形式大于内容。究其原因,一是学校不重视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开发,缺乏相应技术人才,致使微信公众号只能进行简单的文章和信息推送,功能单一,内容乏味,吸引力差。二是微信公众号通常由技术专员或学生维护,辅导员只负责审核公众号的推送信息,却忽略了公众号收到的信息,导致学生在利用公众号发表感想或咨询问题的时候得不到回应,甚至还有泄露隐私的危险,失去了使用的价值。因此。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媒体的融合,要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价值,弥补传统以点对面教育方式下点对点的教育缺失。重点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开展微信公众号运营技术培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辅导员,辅导员理应是微信公众号后台的主要维护者。这样做有两个优点,其一,有的放矢。可以根据自身工作习惯搭建公众号功能;其二,保障隐私。只有辅导员可以第一时间查看并回复学生的问题,免去了添加私人微信的烦恼,保障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推送消息这种点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了点对点的工作效果。当然,微信公众号也需要学生协助维护,以便降低辅导员的精力消耗,但在维护结束后要收回权限,保障学生隐私。
不断丰富微信公众号功能。利用公众号的多级菜单增添功能、栏目,使丰富的功能吸引学生习惯使用公众号。譬如,在公众号中增加投票栏目,将民主评选等环节转移到线上,利用微信自动统计结果,省时省力,减少纰漏;在公众号增加就业栏目,实时更新与本专业相关招聘公告;增加通知与请假栏目,可将通知直接发送至公众号,减少通知环节,保证时效性和准确性。学生也可以在该栏目填写请假申请,通过录入详细请假时间、事由、联系方式等,使辅导员随时了解请假情况,做出批示。
参考文献
[1]记者张晓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8-02-06(004).
[2]王曙光.以“易班”“微信”为例浅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2):239-240.
作者简介
王雪纯(1990.02—)女,汉族,吉林长春人,法学硕士研究生,吉林农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