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润平
【关键词】 幼儿园;幼小衔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7—0036—01
现阶段,学前教育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这是为幼儿成功进入小学阶段打基础的过程。但是因为幼小衔接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地影响到幼儿的成长,使其在踏入小学之前,未能树立起正确的认识。本文重点分析了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展开讨论,明确解决相关问题的正确思路,提出科学化的方法保证幼小衔接更加顺利。
一、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方法不得当。幼小衔接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保证幼儿的茁壮成长,使其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逐步树立起独立意识及学习意识。现阶段,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往往是给幼儿传授基础性的知识,但是并未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以至于盲目地关注其学习成绩,忽视了其心理及生理上的变化,不利于实现幼小合理衔接。
2.家长教育观落后。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快乐成长并未给予高度的重视,为了能够让他们学到更多元化的知識,主张为孩子们报班,不管是学习班还是兴趣班,都成为了孩子们学习之余的活动场所。其实,这些做法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甚至使其独有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所降低。分析这类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家长们存在着错误的观念,这并不适合学龄前的儿童,也会使其在幼小衔接的阶段出现较多的负面问题。
3.教师素质亟待提升。幼儿园的教师自身素质水平需要提升,因很多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的技能,所以无法展开新型的教育,对幼儿教育抱有错误的理解和观点,加之缺少足够的实践经验,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很容易误导幼儿,难以树立起一个典型,导致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幼儿的学习习惯也无法及时养成,而且还缺少最基本的独立能力,严重地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及未来发展。
二、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园本身就是一个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需要幼儿园中的园长及教师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往固化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幼小衔接中,幼儿园应明确幼儿园及小学的差异,如幼儿园教师往往是借助于游戏让孩子们接触基础知识和技能,但是到了小学,老师会时刻督促小学生坐于坐位之上,认真听老师们讲课。对于特殊年龄段的小学生来说,从幼儿园的自由一下子过渡到受限制的课堂,在心理上会出现较大的落差,需要教师正确看待学生们的心理承受状况,应以平和的方式让小学生适应新阶段的学习生活。
再就是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幼儿所学习的知识是浅显的技能,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就是相对系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技能,整个过程显现出死板的状态,幼儿在实际接触之后会感到吃力,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会受到打击。除了上述提及的不同之处,还有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要求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积极给孩子们普及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等,使他们提前具备基础性的认识,能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以便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2.适当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很多家长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更看重成绩的高低,却忽视了他们心理上的变化。针对幼小衔接的特殊阶段,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注意使用温和的态度循循善诱,让孩子可以逐步施展出自身的才华,由此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逐步提升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幼儿教师面对的教育群体具有特殊性,因此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通过适当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起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应不断总结日常教育经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可以在健康活跃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此外,还应在强化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巩固基础,让原本调皮的幼儿可以在循循善诱中积极改变,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
幼小衔接工作本身就是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应该积极地落实各项细节性的工作,可以保证幼儿更顺畅地实现从幼儿到小学生身份的转变。教师需要和家长共同努力,积极地分析出幼小衔接中尚存的主要问题,适当地做出合理的改变和调整,保证实现幼小阶段的无缝衔接,促使幼儿更健康地成长,拥有更光明的未来。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