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当代文学的宽度和高度

2018-10-26 05:52郝雨
人民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文学人类精神

郝雨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我们的文学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前一历史阶段的自然延续,更是伟大变革的新起点。对于文学而言,它意味着文学创作者在新时代社会环境中,面对新时代生活现实和精神需求,借助新时代创作资源和传播手段,创造具有新时代气象的文艺作品。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探寻文学发展的新领域,提升中国文艺的精神高度。

立足中国现实书写时代新貌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思潮风起云涌、佳作层出不穷,其发展历程为今天建设新时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经验。伴随改革开放的雄壮历史脚步,“改革文学”率先以振奋人心的姿态,表现革故鼎新、大刀阔斧的改革进程,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一时间洛阳纸贵,此后,晋军崛起,陕军东征,河北“三驾马车”在世纪之交掀起“现实主义冲击波”……一批批优秀作家奉献了丰富多彩、姿态万千的精彩作品和典型形象,留下一批让读者手不释卷的当代文学力作。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文学,深深扎根改革开放伟大进程,或忠实记录时代变迁和精神光谱,或以时代精神观照中华民族悠久历史。这些杂花生树、摇曳生姿的中国故事,是当代作家对时代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精神观照,这种观照回应了读者的精神渴求,造就了无数次心灵震撼、精神会通甚至灵魂洗礼,也因此走出国门,受到世界读者的喜爱与认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贴近现实、超越现实,当代文学之花在时代沃土中绽放,为发展新时代文学提供重要启示。新时代文学面对的生活和现实是什么?是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面貌日新、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今天的文学应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归根结底要落实为书写中国人喜怒哀乐、讲述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中国故事。

在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我们的人民经历着怎样的生活变迁和心灵跃动?发生过哪些感动人心的故事?显示出怎样的情怀和境界?这些来自人民、来自生活的声音如何汇成一曲磅礴激荡的新时代交响?有志向有抱负的文学工作者当书写这样的时代史诗,为新时代立传,为伟大人民歌唱。

面向世界舞台关注人类命运

创造世界级经典的意识,至少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激励又“折磨”着中国当代作家。“走向世界文学”是当时响亮的口号,甚至形成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潮。在新的时代起点上,中国文学有条件、有责任胸怀世界、放眼五洲,关注人类命运,沟通多元文明,为人类贡献文学经典。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地球日益变成一个不同民族共建共栖的大村落,世界文明互鉴,人类文化交汇,使人类越来越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这种大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当前,世界风云激荡,波诡云谲,不稳定性因素在增加,全球面临着一系列十分突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问题,经济增长缓慢,贫富差距加大,恐怖主义活动盛行,生态危机加剧,这些问题非单一国家所能应对和解决,需要世界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共同面对。我们的文学当然不能对此无动于衷。文学是人学,也是人类之学。人类命运的大课题,包括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样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怎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等,不仅是政治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需要思考和解答的课题,也是文学应该深入思考和着力表现的题材和内容。

除了在视野上放眼世界,关注人类共同挑战,还要在精神世界上能够沟通影响其他文明的读者,通过有民族风格的典型人物和精彩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今天的中国文学亟待在影响范围上创造出像埃斯米拉达一样让世界充满爱,像哈姆雷特一样让世人警醒,像安娜·卡列尼娜一样让世俗震惊的经典形象,亟待创造出像《神曲》《人间喜剧》《红楼梦》《战争与和平》那样体现人类文学高度的鸿篇巨制。面对这样一个伟大时代,中国文学要与世界文学平等对话,成为世界文学版图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并产生持续广泛深入影响。新时代的作家应有这样的雄心和气魄。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拥有数千年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今天,我们又创造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奇迹;我们的文明孕育了一大批具有中国气派、代表人类文学最高水平的文学名著名家,今天我们文学事业繁荣发展、新意迭出,这一切都提示:当代文学创作站在很高的起点上,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而要满怀信心、踏踏实实地搞创作,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贡献中国文学的独特价值。

提升精神高度打造文艺高峰

漫长的中国文学史群星璀璨,优秀作家、优秀作品各有各的耀眼,而在他们光芒的最深处、奠定他们恒久价值基础的,无一例外是他们担起了文学净化灵魂、充实心智、提升精神的重要职责。当代中国文学无论如何气象万千,对精神高度的坚守不能变,而且,要通过超越前人的艺术创造,把精神引领的价值发挥得更广更深远。

不可否认,当今文学在精神追求和价值引领方面还存在问题,甚至有鼓吹“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错误倾向。文学不是空中楼阁,它深嵌于时代背景之中,于字里行间渗透着丰富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记忆,于润物细无声间传播着思想意蕴和价值追求。它当然需要表现个人生活和精神状态,当然可以抒发个人情绪和情怀,但是,绝不是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复杂人物关系的纯粹肉体、纯粹欲望、纯粹物质享乐的个人,更不是低俗、庸俗、媚俗的个人;它当然可以选择抒情、言志不同路径,唯美、深奥不同风格,通俗、高雅不同趣味,但它作为精神产品的精神性不能变,它在被阅读与接受过程中潜移默化发挥的价值观指引作用不能变。

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作家艺术家“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当代文学要想真正写出新氣象,必须要有发掘时代精神、传达时代精神、创造性弘扬时代精神的抱负,通过书写历史实践中的鲜活个人,彰显人物身上的道德力量、精神力量,来提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背后的精神密码。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电视节目收视火爆,《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文学经典长销不衰,充分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饱含精神内涵和美学意蕴的优秀作品的强烈喜爱和迫切需求。

“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在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的背后是光彩跃动的精神火花。要想表现它们,除了需要借鉴古今中外的宝贵艺术经验和理论资源,研究和总结中国特色文学艺术的普遍规律,更根本的是要有新时代的独特原创。文学创作的本质是创造,创造的意义不仅是艺术内容的创造,不仅是表现形式和技巧手法的创造,更是思想精神的创造——文艺高峰同时也是精神高峰。

猜你喜欢
文学人类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我们需要文学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拿出精神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