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隆渊
【关键词】 榜样激励;有效性;规律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7—0023—01
无论是人类发展的历史还是今天,榜样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载体,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榜样就等于一面旗帜,将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在教育工作中,老师利用榜样的力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育所需要的管理效能。榜样都有其内在的共性,同时任何榜样都有潜在的激励功能,虽然榜样普遍被认定为一种有效的激励资源,然而榜样并不能自觉地直接转化为人们的行为动力,它的激励功能实现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榜样的本质并不是一个实体的人,而是一种价值的载体,它不仅代表着某种人类对于自身的道德或精神的期望,还承载着整个社会价值的观念走向,所以榜样的激励不仅为人们提供一种价值工具,还试图启示让人们走向社会的预期目标。
既然榜样有其社会性,那么榜样激励就是有规律可循的。榜样激励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榜样与激励客体的合理匹配。榜样教育中观念价值的契合则是最为重要的。榜样教育必须要研究其具体性、针对性,比如学校中的榜样教育,老师必须通过判断得出该榜样是否值得学生去学习、效仿或者确定对该榜样的态度及情感倾向,如果两者出现价值偏离甚至价值冲突,榜样就可能丧失激励功能,榜样教育也就无法发挥它的效能。
第一,行为方式必须相容。行为相容指由榜样、激励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似特征诸如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等决定的行为方式。研究表明,同伴榜样比非同伴榜样、同性榜样比异性榜样更有激励力量。譬如男性更倾向于模仿富有男性特征的行为,女性更倾向于模仿富有女性特征的行为。人们对身份相似的榜样也更容易接纳,因此老师可以经常请一些名家教授或者成功人士来开办讲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有着间接的相似身份,榜样的能量也就发挥出来了。身边的同学的成功事例可能比任何榜样的刺激都强烈。正确认識行为方式的相容性,我们就必须将榜样教育着重于性别、年龄等相似特征的发掘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行为相容性,找出当下最适合最贴近他们的榜样,这样才能发挥出激励的效能。
第三,顺应社会环境。人的社会性是非常重要的,处在社会环境中的人不可能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同的榜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命运是不同的。 每一个时代的特殊环境下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时代造就的环境影响了人们对于榜样的定位判断和崇拜程度。美国的制度、历史环境都让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滋生,个人的成功便是他的努力得来的,这是值得他人学习的;而中国由于社会制度的需要和人口历史的原因,更加注重集体利益,一个注重集体利益的人就可以成为榜样,成为国人弘扬的“感动中国人物”。环境影响了榜样的激励效应,商业企业文化更多涉及诚信、公正、效益、质量等价值观;军营文化中则更多地涉及奉献、利他、保家卫国等价值观。根据环境的适应性,榜样教育在学校环境中必然要形成它的特色,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些社会对他们期望的价值观,如尊敬老师和父母、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等等,同样,过去学生们崇拜的可能是英雄人物但现在的学生却是追星族,时代环境让明星式的榜样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此,想要逆趋势而行必然是无用的,不如去试着理解或发现其中的激励意义,并给予学生重要的榜样观,让他们不要无理智的模仿,而是有选择地学习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这已是经过历代人的社会生活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寻找出榜样激励的有效性规律,根据规律寻找榜样教育的出路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从榜样激励行为相容、环境适应等规律来看,榜样教育存在着自身的不足。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不断深化,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文化、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等的全面提高,人们应该更趋向于实现自我的价值,寻找自我的个性,榜样教育固定了所谓的正确价值观。在未来,榜样是不会消失的,但是榜样教育的激励作用会逐渐减弱,人们学习榜样、效仿榜样也会更加理性、理智,榜样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逐渐会被自我教育所取代。如今,榜样教育的作用已有所减弱,老师和家长更在意孩子的个性发展,工作单位也需要更多各式各样的人才。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