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高速铁路也在飞速的发展中。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后,既有线的饱和运输能力得到了大大缓解,为既有线的货运和客运释放空间,缓解了其繁忙的运输状况。文章从高速铁路和既有线的分工以及运输组织特点出发,深入分析高速铁路的运营对既有线运输的各种方面的影响,对优化既有线运输组织提出建议和策略,希望能为相关领域以及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 既有线运输组织 优化
中图分类号:U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a)-0061-02
既有线作为普速铁路,其运输模式多是客货共线,这种长期采用的模式加大了运输干线的运输压力,导致客货运输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客运和货运的矛盾难以调和、相互冲突。因此,当下我国多条高速铁路的运营成立客运专线,承载了大量的客运量,为既有线的货运任务预留空间,释放货运潜力,高速铁路被看作我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其技术的成熟度以及改进的潜力和空间,发挥分散客运的压力,对既有线运输组织模式的调整和运输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1 高速铁路和既有线的分工
1.1 高速铁路
我国高速铁路是既有线平行运行的。在高速铁路建设初期, 当与之平行的既有线运输压力大,客货运输矛盾难以解决时,高速铁路会发挥一定程度的货物运输作用,形成客货列车混跑的情况。在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之后,会发挥客运专线的能力,主要完成客运的任务,不再发挥货物运输能力,客货分流。
1.2 既有线
客货分线运输之前,既有线运输以客货混跑为主,但因各列车的运输速度不同,很有可能会浪费线路,在假期等客运繁忙时期,既有线运输压力过大,运输繁忙,甚至要减少货物运输量来满足客运需求。随着高速铁路的运营,客运专线分担了大量的客运任务,为货运腾出拉载空间,形成了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的运输模式,分工方式的优化,大大提高了既有线的运输能力。
2 高速铁路和既有线的运输特点
由于投入技术的差异和运输任务的不同,高速铁路与既有线运输组织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异。
2.1 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工程耗费高,投资大,投入的技术水平高,主要用于为旅客出于生活、学习、工作等各种需要在国内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奔走而服务,对线路中基础设备的配置、行车速度、指挥系统都有很高的标准,车站分布少,对时间把控精准、车内环境整洁、设备完善、速度快,能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2.2 既有线
既有线分布广泛基本贯穿全国,在我国的主要城市基本都设有站点,分布密集, 均为主要的铁路网干线,运输组织复杂,承担客运和货运双重任务,运输量大且多处于满荷状态,设备较为落后,速度较慢,时间点难以保证,多有晚点和延误状况,旅客的乘坐环境较为恶劣,服务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当下人们对出行方式和体验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
3 高速铁路运营后既有线运输组织特点
3.1 减少列车间的速度差
高速铁路运营之前,有多种类型的列车在既有线上运行,这些列车运输速度各异,其中最高运行的速度为:动车组列车250km/h;直达特快列车160km/h;特快旅客列车140km/h;快速旅客列车120km/h;普通旅客列车100km/h;低于1500t的快运货物列车和普通货物列车120km/h。高速铁路运营后,既有线中运行速度最高的是160km/h的直达特快列车,既有线各类列车之间的速度差由之前的时速150km减少到60km。而动车组列车则是转移到了高速铁路线路,与最高时速300km的高速动车组列车一同运行。
3.2 提升货运能力
在高速铁路运营之前, 既有线客货列车混跑,各类列车时速差异较大, 客运和货运任务调和困难,给既有线运输带来极大的压力,严重损失线路的运输能力。高速铁路运营之后,一部分的旅客量得到分散,分担了既有线的很多客运任务。随着各类列车间的时速差异减小,货运空间释放,使得既有线的运输能力得到发挥,货物运输量增大,继而随着线路货运的不断趋于专门化,货运效率会不断提升。例如,武广高速铁路的开通, 使得既有京广线的武汉—广州段的货运列车平均每日增加4千車, 年货物输送增加约9000万t;郑西高速铁路的开通, 使得既有陇海线的郑州—西安段的货运列车年货物输送增加约1000万t。高速铁路的运营大大提升了既有线的货运能力。
3.3 降低运输调度难度
由于既有线列车类型多样、时速差异较大,导致了运输调度难度的加大。而高速铁路运营后,在既有线运行的旅客列车种类、数量减少,各列车的时速差异缩小, 大大降低了日常运输的调度难度;不同类型的列车速差的减小,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安全风险, 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重点物资的平稳运输和安全到位,满足社会对物资和运输的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提升产品质量
高速铁路的运营,进一步提升了铁路运输的能力和效率,也促进了货运产品体系的丰富和完善,为其提供和释放了更大的运输空间和运输能力。加大了货物的品牌开发和宣传力度, 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产品的质量,占据更大市场;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调研等方式了解客户的运输需求,并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开发新产品, 结合各种运输形式,开发水铁联运、公铁联运、国际联运等新型运输模式,提供创新型、个性化服务,为客户提供多重选择, 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客户对于资金、运输时效等多样化需求。
3.5 释放平行既有线能力
高速铁路运营之前, 干线运输压力大,运输空间有限, 会发生运输需求过大,运输任务难以完成的状况,因此需要将一切任务转移到平行的干线或其他线路中,延长了货物运输距离,也增加了运输时间,同时占有了平行线路的运输空间,限制了平行线路的运输能力。高速铁路的运营大大减少了既有线的运输压力,释放了既有线运输能力,运输任务无需转移至平行线路,缩短了货物运输的距离,节约运输时间,同时减少了干线和平行路线的运输压力,释放了运输能力,使得运输更加合理化。武广高速铁路的开通, 不仅释放了京广线的武汉—广州一段的运输能力, 而且缓解了京九线和焦柳线的运输压力,运输距离缩短约200km,实现了运输效率的提升, 便利了进出华中和华南的物资运输,满足了华中和华南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对于物资的需求。
4 优化既有线运输组织
4.1 加强货运的组织工作
我国当前的道路建设趋于完善,越来越发达,促进了货物运输中转站的减少和直达运输的发展。减少货运列车的改编工作, 提升列车的运行效率和运行速度,降低运行成本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采取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的运输模式,兼顾部分中低速客运列车运输角色,积极转变运营方式和运营思路,了解顾客和市场的需求点,加大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化经营。提高货物的装卸效率,缩短装卸时间,为列车运输释放更多运输空间。
4.2 明确权责,健全考核机制
根据列车运输各个任务、程序特点,健全各个责任机构,合理设置工作人员,保证各司其职,人人有事可做,事事有人来做。在各个岗位和机构上,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细化管理,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健全考核机制,赏罚分明,一方面对表现良好、负责到位的员工给予合理奖励和激励,另一方面对失职行为进行惩罚例如经济罚款等,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执行力度。
4.3 引进互联网系统,提高科技水平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增强铁道运输系统团队的专业化水平,为货物运输顺应现代社会要求奠定坚实的人才技术。建立开发货物运输专门的系统,收集客户需求信息,满足多方位需求,完善系统实现信息的查询与修改,为客户提供便利。通过引进新型技术,加强货物运输和客户与其他行业的联系,创新经营形式,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动,拓宽渠道。对物流信息、货物运输量和种类进行实时掌控和分析,对列车、集装箱进行实时追踪和管理。
4.4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人员行为
铁路运输工作的管理离不开运输制度的保证,要不断完善既有线的制度规范,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将约束和规范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加强对规则的普及和宣传,提高人员的规则意识,通过科学化的培训规范人员的行为。管理不仅在管人,在既有线的各项相关作业中,所有行为都应该符合标准,例如在对运输协议进行审批时必须严格,协议必须保证安全性和运输效率,以保证运输能力的发挥。
4.5 大力建设大货运量通道
既有线发展铁路货运需要建立大能力的货运通道,保证安全、高效和顺利。既有线要成为大能力货物运输通道,要加强对通道改造, 构建贯彻全国南北、东西之间的运输通道,提高地区覆盖率,增设站点,增加里程和载货量,及时优化路径,调整布局和分工,提高运输效率,释放运输能力,不断满足现代社会对于货物运输的需求和客户对运输投入和时效需求。
5 结语
我国巨大的客运量和货运量使得客货分运成为不可避免的状况,又随着人们对出行的效率和体验的要求不断提升,高速铁路的运营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技术投入和运营目的的不同,高速铁路和既有線的分工和运输线路的特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高速铁路的运营减少了既有线列车间的速度差,提升货运能力,降低了运输调度难度,提升了产品质量,释放了平行既有线能力,对既有线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要进一步优化既有线运输组织,就要加强货运的组织工作,明确权责,健全考核机制,引进互联网系统,提高科技水平,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人员行为,大力建设大货运量通道。
参考文献
[1] 徐利民,贾永刚,韩雪松,等.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线能力利用及运力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研究[Z].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3.
[2] 徐利民.我国铁路客货分线运输发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34(11):20-27.
[3] 徐利民.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线能力优化利用特征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36(8):19-25.
[4] 贾永刚,徐利民.高速铁路对既有线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12):14-18.
[5]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客货分线后线桥隧适应货运重载关键技术及相关运输模式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
[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重载铁路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深化研究[Z].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