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供稿
一座国际化的城市,必定是一座不同国籍人员大量聚集、高度流动且文化包容、生活便利、机会众多的城市。纽约、东京、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具备这些特征。
2012年,成都提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宏伟目标。成都的国际化进程,集中表现为外籍人士尤其是高端人才高速增长、加快融入。据统计,目前以投资、就业、留学、考察、旅游、生活、探亲等各种目的在蓉停留的境外人员逾60万人,常年居留的外国人超过1.6万,且呈逐年增长态势。在蓉外国人中,按国籍排名人数最多的分别是美国、韩国、加拿大、印度、英国;从事工作岗位最多的行业分别是教育、制造业、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和餐饮;从年龄分布看,23—45岁的青壮年占总人数的55%。外籍人士已经成为推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人群,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16年初,为营造良好的国际化工作居住氛围,吸引更多外籍人才来蓉创业生活,增强外籍人才认同感、融入感,成都市政府启动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建设工作,由成都市外事部门负责牵头,整合全市 24个部门的涉外管理服务工作。“家在成都”工程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被纳入2016至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建立涉外管理服务体系,
助力城市国际化建设
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包含“政府公共信息发布工作、涉外公共服务保障工作、涉外公共服务提升工作”三大板块,内容涉及“信息平台建设、媒体建设、信息刊物、政务及出入境服务、城市交通服务保障、公共信息标志、涉外义务教育和中文培训、涉外医疗服务、涉外就业和社会劳动保障服务、涉外旅游服务、外籍人士置业、涉外餐饮购物、涉外法律服务、涉外宗教服务管理、国际语言环境提升、国际航线开辟、涉外文体”17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涉外公共信息发布,实现“信息畅通”
目前,建成并运营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官方网站、手机官方APP、微信公众号;开播英语电视栏目《西望成都》和新闻广播双语栏目《爱上成都》,每周一期,反映外籍人士在成都生活工作情况;开通“12345市长公开电话”英语服务热线、“12308”涉外法律服务热线,受理并解决外籍人士反映的问题。推进多语种指南编订和印制,已完成《外籍人员在蓉办事指南》《外国人在蓉生活指南》《在蓉外籍人士购房及租房办事指南》《2017成都投资指南》《成都涉外法律服务指南》(国内、国外投资篇)、《家在成都,此心安处是吾乡》《成都就医指南》《涉外宗教活动服务指南》《成都自助游》《72小时过境免签自助旅游手册》、线上线下《成都文化地图》编印等工作。
二、提升涉外公共服务质量,坚持“服务惠通”
一是充分保障外籍人士出入境、医疗、教育、饮食、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出台“成都公安出入境改革创新15条”,下沉出入境服务至社区外籍人士之家。支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以及国际化教育窗口学校建设,保证在蓉外籍人士子女入学机会实现度达100%。全市27家医疗机构开展涉外医疗服务,提供手机APP、现场、电话等多种形式的外籍人士预约和专业咨询服务,推出外籍人士“一站式”就诊服务。申报确定宗教活动临时合法活动点,出台《201处开放宗教活动场所名录》。
二是创造便捷的国际化城市环境,在火车站、汽车站设立外籍旅客出行双语购票窗口與外籍旅客服务岗,配套双语道路交通标志标牌及交通播报,规范公交车站牌中英文标注,在新增公交、地铁线路及时更新中英文播报。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和涉外窗口服务单位中开展普及英语的教育培训,提高全市涉外窗口人员英语水平。
三是通过创新政策再造流程,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海外人才来蓉落户。实施外商投资备案管理新模式,出台《关于做好外商投资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下放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管理权限的通知》,缩减90%申报材料,实施网上办理服务,压缩工作时限至三个工作日。出台“成都人才12条”、《成都市鼓励引进外国人才实施办法》,建立人才绿卡制度,对国际顶尖人才、产业和企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等,分层分类提供服务保障。
三、营造开放包容城市文化氛围,坚持“民心相通”
推进社区国际化建设,探索外籍人士参与社区治理模式。在外籍人士聚居较多的社区推动建设“外籍人士之家”,融合出入境服务、社区管理、文化生活,助力创建良好国际社区环境。聘请外国人担任社区主任助理,成立外籍人士组成的社区安全巡逻队,借助“以外管外”、“以外助外”的管理新模式,有效提高外籍人士社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目前全市中心城区已建成“外籍人士之家”七个。另外,在高新区挂牌设立“外籍人士创新创业之家”。按照“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营、国际化整合资源”的思路,由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具体负责运营,为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外籍人士提供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外籍人士出入境咨询办理服务、政策咨询、国际交流互动等一系列国际化服务,营造融合、开放、多元的创新创业国际化氛围,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组织丰富多彩的涉外文化体验活动,向外籍人士展示成都的城市特色和天府文化风貌,帮助外籍人士更好地融入成都生活。着力打造“家在成都”品牌,使“家在成都”成为在蓉涉外活动主力品牌。举办涉及人文、风俗、美食、体育、医疗、教育、双创、经贸等领域的多项活动,着重帮助外籍人士感受天府文化魅力,知晓成都产业布局、人才政策、营商环境,了解未来发展前景。
创新涉外管理服务模式,
营造开放包容城市氛围
三年来,“家在成都”工程紧紧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总体目标,努力提升全市涉外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营造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家在成都”工程群策群力、勇于创新,推动城市国际化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首次针对外籍人士提出了“家”的概念
改变过去对外籍人士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将外籍人士当作“市民”和“自己人”来看待和服务,努力为外籍人士营造温馨、亲切、“来了不想走,走了还常回来看”的“家”的氛围。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不仅在成都历史上是首创,在西部城市中也当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既体现了成都的开放意识,更展示出这座城市自古以来就蕴含的包容基因。
二、首次形成改善涉外环境的整体合力
改变过去部门“碎片化”“少合力”“小规模”等外国人服务管理格局,以工程实施方案为统领,由外事部门牵头整合涉及全市 24个部门的外籍人士管理服务工作,形成“系统化”“有合力”“大规模”的外籍人士管理服务新机制。同时探索将涉外办证等业务向基层社区延伸,优化外籍人士签证、居留、驾照办理点位布局,解决外国人申办停(居)留手续、驾照办理过于集中等问题。
三、首次调查和应对外籍人士的合理诉求
敢于主动暴露问题、正面应对外籍人士各种合理诉求是工程的一大亮点。“家在成都”工程设立“12345”市长英文座席、“12348”涉外法律援助热线等举措来正面应对外籍人士诉求,提供咨询、投诉处理、简明国内法查明、免费代拟法律文稿乃至部分重大涉外刑事案件诉讼服务,对相关诉求以工单形式转至相关主管部门限期办理,及时回应。
四、首次尝试让外籍人士参与城市管理
武侯区桐梓林社区聚居着来自46个国家(地区)的两千余名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将首个“外籍人士之家”试点设于该社区,探寻“以外管外”“以外助外”管理新模式,创新外籍人士参与社区事务管理。聘请美国人约翰担任社区主任助理,成立了外籍人士组成的红袖套、调解员、网格员、劝导员志愿者队伍,由清一色外籍人士组成社区巡逻队,成为桐梓林社区一道新的风景。
提升涉外管理服务定位,
服务城市发展大局
一、加强领导统筹,确保工程建设服务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大局
“家在成都”工程事关成都国际化软环境建设,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对工程建设的统领;推动各单位勇于创新,在制定工作目标时“跳起摸高”,广泛调查研究,深挖工作潜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工程建设符合外籍人士的合理诉求
“家在成都”工程事关在蓉外籍人士的切身利益,各成员单位加大意见征询力度,积极研究出台既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又符合成都实际情况的涉外管理服务措施。开展前瞻调研,“精准制导”,调整完善工程建设方案。
三、广泛动员参与,确保工程建设融入和谐成都的美好蓝图
“家在成都”工程事關中外人员的和睦共处,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取得市民的理解支持,展现成都人的开放包容;实施“家在成都”工程2.0升级版,引导高端外籍人士来蓉汇聚,共谋发展。
(责任编辑:邓长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