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平 ,刘红菊 ,甄少明
(1.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重庆 400054;2.重庆理工大学云会计大数据研究所,重庆 400054 3.重庆芝诺大数据分析有限公司,重庆 400054)
随着经济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的不断深入,小微企业的发展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为了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2012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从财政、融资、创新发展、结构调整等角度加大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2015年3月,银监会发布《关于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定价机制,规范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收费,切实降低融资成本。但是由于缺乏信息化技术支持,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管理呈现出管理粗放的状态,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应用逐渐深入各行各业,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小微企业解决财务管理困境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通过采集互联网数据对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关注现状进行了大数据分析,然后主要从信息化的角度剖析了小微企业在账务管理、税务管理、融资管理、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文采用大数据爬虫技术采集并分析了新华网、和讯网、网易、腾迅等16个网站的网页数据,并从记账、融资、风险和税务等四个主题去分析,发现2015年小微企业相关的新闻数量较以往成倍增加,并且每年都有增加的趋势,且2016年仍然延续了比较高的关注度。从四个年份分析,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记账问题保持平稳波动,风险相关问题则保持稳定增长,但是,小微企业的税务相关问题在2015年变得比较突出。从图1四个年份的新闻条数变化,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于小微企业问题的关注在日益加强,且2015年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与国家近些年开始频频释放有关小微企业的利好政策,出台减税政策以及营改增的推行等存在关联。
图1 和讯网小微企业新闻数量对比
图2 小微企业新闻中包含“大数据”的条数占比
图2展示了小微企业的新闻中,正文包含“大数据”的条数及比例关系,本文发现融资与风险相关的新闻中提及大数据的比例很高,在风险相关的新闻中达到了33%。记账和税务相关的新闻中提到“大数据”的只有8%,说明当前的热点在于大数据技术在小微企业风险防范、信用建立以及融资需求等方面的应用。
小微企业的记账业务作为一项基础业务,伴随着小微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小微企业记账相关的新闻表现出了比较分散的关注点,但是与其密切相关的互联网、创新等词汇仍然是重点关注的词语,词频增长率位居前列。小微企业的融资和贷款问题从2014年开始就得到大量关注并且热度持续,这是由于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和技术创新服务于小微企业开始爆发式增长,并且越来越广泛。小微企业的税务问题关注度近4年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但2015年开始关注度明显提高,“创新”仍然位于词频的前列,“税收优惠政策”和“营改增”都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小微企业的风险问题关注方面则呈逐年稳步增长的态势,是四个主题中最平稳的一个,“互联网”的每年增长率遥遥领先,“创新”以及“金融”的出现频率位居前列,可以体现出“互联网+”时代使用创新的技术来解决小微企业金融风险是企业以及创新型金融企业所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国家、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小微企业受制于治理结构、资金成本、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等因素,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给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税务管理、融资管理、风险控制等带来诸多问题。
1.记账不规范,观念落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小微企业规模小,部门设置简单,一般不具备完善的账务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的理念和处理流程上与一般的中小企业相比差异较大。目前,绝大多数小微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账务管理理念上,把账务管理理解为简单的记账工作,只保证企业的账务清晰、数据准确。小微企业主要通过聘请兼职会计、委托代理记账机构等两种方式进行账务管理。
聘请兼职会计进行账务管理往往只能满足基本账务管理需求。由于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依然采用流水账式的记账方式,经常出现漏记或不记的情况,账务收支明细比较混乱,基本没有形成正规的财务报表,这就导致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财务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代理记账主要利用传统财务软件完成会计核算,缺乏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监督。
委托代理机构记账作为一种以社会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会计服务外包解决方案,主要利用传统财务软件,通过人工和信息化平台两种方式实现代理记账。尽管委托代理记账能够为小微企业节约一定的人力费用,但是,由于代理记账行业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对代理记账机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小微企业在账务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风险。大多数委托代理记账机构的业务仅限于委托记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和税务代理等。目前,代理记账机构仅仅是将小微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事后核算,失去了账务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监督职能。另外,虽然财政部门每年都会对代理记账进行例行年检,但有的年检审核仅停留于批准代账许可证上,对代账机构的经营情况和内部管理不能进行有效监督。
3.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帮助实现经营数据的采集并与财务数据融合,防范账务风险。
从大数据的视角对目前小微企业的记账现状分析,不管是聘用兼职会计记账,还是委托代理机构记账,对于记账过程形成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小微企业都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不能充分利用企业数据对账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事实上,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实现小微企业经营过程电子数据的采集,然后与小微企业记账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数据融合,并依托大数据技术分析和挖掘电子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能够规范小微企业记账过程,有效控制账务风险。
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是国家的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于2013年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企业在进行纳税申报工作的过程中,调整事项大大缩减,降低了纳税申报工作的难度。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降低小微企业的税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小微企业的负担,为小微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纳税意识欠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够使得税务管理水平低。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许多小微企业由于受到自身规模以及经济性质因素的影响,经营管理理念比较传统,财务管理水平低,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纳税意识欠缺,会计信息化水平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小微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更加的严峻,从而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2.由于信息化水平低,使得小微企业税收政策掌握不够、纳税筹划水平低。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涉及到诸多方面,受制于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的约束,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者很难主动并比较及时地掌握和利用这些优惠政策,其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也无法得到发挥。小微企业的纳税筹划只是停留在根据经验来简单地运用税务筹划政策,并不能及时根据税收政策变动和企业实际经营现状主动进行税务筹划。
3.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帮助实现政策的及时获取和智能化的纳税筹划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会计时代,小微企业要利用好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通过云平台,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与决策支撑,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分析和利用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征管程序,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在充分了解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之后可以发挥出自身的纳税筹划主观能动性,借助信息系统的支撑,熟悉掌握企业纳税的具体步骤、方式、顺序、时限等,将税收实体法的内容具体化为可操作的程序,通过提前制定最佳纳税计划的方式,做好合理避税以及税前的预测工作,最大程度上的提升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从而真正为小微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发展。由于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往往较低、信息不对称导致信息共享程度低,进而阻碍了征信建设,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比较突出。
1.较低的信息化水平使得小微企业征信数据来源少,信息更新不及时。
由于信息化水平低下,传统的征信数据主要来自借贷领域,不能从小微企业的经营过程提取,限制了征信数据的来源。同时,传统的征信模式还存在征信数据来源少、信息平台上传与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目前,很多金融机构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征信和电话征信的方式,与小贷公司或担保公司的平台合作来获取借贷企业的征信数据,但是,这种传统的征信数据来源,并不能科学、全面地采集征信数据。此外,金融机构很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小微企业违约率、违约损失率等重要数据库,不能全面了解小微企业信用情况,因此,无法进行准确的贷款定价。
2.会计信息化水平低下使得财务透明度不高,信用信息无法共享。
小微企业受成本、规模和人力资源等自身因素限制,对征信建设程度低,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化水平低下,导致金融机构不能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估。同时,小微企业的管理者不希望对外披露财务信息,财务透明度不高,也阻碍了对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
3.大数据、云计算能够帮助建立小微企业多维度的征信数据库和征信评价机制。
数据来源单一、数据量小,很难全面反映小微企业的信用真实情况。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实现多渠道对多种类型较大规模征信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分析利用,真正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全面的小微企业的征信数据库。通过这种建立的征信数据库,借助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同时,还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小微企业征信数据分析模型和相应的评价流程,然后从财务信息、生产经营信息、销售信息等多个维度来评价,并为小微企业生成个性化的信用报告,这样金融机构根据报告结果自动判断出是否向小微企业借贷。
小微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主要面临着账务风险、税务风险和信用风险,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风险应对能力差。
1.未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使得小微企业在代账主体利益最大化追求下存在账务风险。
目前,大量小微企业并未建立自身的会计信息系统,这使得不管是聘请代账会计或者是委托代理记账机构,都是一种会计代理服务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代理记账制度不够完善、小微企业与代账会计或者委托代理记账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各个主体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小微企业的账务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
2.信息化水平低,使得小微企业税务风险预警只能依靠人工进行。
小微企业由于信息化水平低,其税务筹划往往依靠他人,这就使得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往往存在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导致的税务筹划、避税、违反税法行为、违法犯罪等四种不同程度的税务风险。同时,由于未实现税务风险预警信息化管理,大量的小微企业很难制定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对策和措施,不能在事前及时识别风险并进行风险预警,而通常只能在税务风险发生后承担风险损失。
3.信息化水平低下,造成不准确的信息或虚假信息提供带来了信用风险。
由于大部分小微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低下,当企业面临经营危机时,为了顺利经营,有可能会向金融机构提供不准确的信息或者虚假信息骗取贷款,而实际上小微企业并没有能力去支付本息,这无疑会给小微企业带来较大的信用风险。
4.大数据、云会计帮助小微企业实现比较全面、及时的风险管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小微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采用云会计模式可以实现对小微企业的财务、税务和融资等方面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采集,然后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处理、分析与挖掘,帮助小微企业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推动小微企业实现比较全面、及时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