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需念好“五”字诀
——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城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18-10-26 01:01伍松柏周锐华达州市通川区农业局达州市通川区委农工委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8年5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

□伍松柏 周锐华/.达州市通川区农业局 .达州市通川区委农工委

1 念好“优”字诀,提升农业供给质效

一是推动种植业提档升级。在环城经济带,合理区分农业、城市、生态空间,突出高效园艺生产,构建设施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结构,打造近郊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在北部巴达高速经济带,以“名特优新”为标准,建设标准化菌蔬果基地,注重熟期配套,实现错位发展、错季(峰)上市,拉长时令果蔬上市期;建设1.13万hm2粮食生产功能区,创建1.00万hm2绿色粮(油)高产高效示范片,引领农业从“生产什么卖什么”向“市场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增强大田种植业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增加中高端、特色农产品供给。

二是加快特色养殖业发展。统筹考虑城镇化进程、土地限制、环保要求,引导畜牧业向北部巴达高速经济带转移,按照“稳猪禽、兴牛羊”的思路,优化生猪品种品质,加快发展草食牲畜,积极发展特种养殖;总结推广畜-沼-粮、山地养鸡、果园养羊、稻田养鸭和种草养畜、农作副产物过腹还田等生态循环利用模式,让区域内种植养殖互为促进、相互补充,推动农业废弃物就地就近消纳、能量循环,降低种养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经济收入多元化、风险分散化。拓展池塘健康养殖、水库生态养殖、稻(藕)渔综合种养,申报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巴河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等项目,加快发展增值渔业和休闲渔业,推进水产渔业提质增效。

三是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以质量替代规模出效益,加强农业品牌规划,建立品牌担保品质、优价激励优质机制,引导发展“三品一标”、原产地保护产品生产,创建全国灯影牛肉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提升“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区域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做大做强“川汉子”“百年灯影”“七星椒”“保丰大米”等具有文化底蕴、地域特征的农产品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从吃饭农业到品牌溢价、品质农业转变,放大品牌富农效应,破解农产品同质竞争、增产不增收困境。

2 念好“绿”字诀,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一是强化生态环境安全、源头严防。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行农业项目通过PPP、第三方集中处理等模式,搭建全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畜禽粪污、病死畜禽、废旧农膜、农作物秸秆等专业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平台,重点支持企业发展有机复合肥生产项目,建设中小型沼气工程和在田间地头建设与种植业对接的厌氧发酵罐、沼液储蓄池、配套管网、堆肥场、粪污集中处理场,在提高农牧结合可操作性、便利性的同时,将有机肥机械设备和吸粪、转运车辆纳入农机补贴目录,对生产使用有机肥、用养殖粪污加工成的沼液发展水肥一体化和秸秆腐熟有机肥还田的企业及个人给予奖励补贴,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修复生态、改善环境。

二是推行农业绿色生产、过程严管。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免耕播种、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土地轮(歇)作休耕;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效药械替代,推进光诱、色诱、性诱防虫和蜜蜂授粉、稻鸭共作、稻鱼共栖,推广植保无人机、抗病虫良种、新型低毒农药、生物农药,全域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实现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及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重点加快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程标准化,摒弃高投入、高污染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粮食的绿色种植、养殖环境的生态无公害、加工环节的卫生无添加,为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奠定基础。

三是切实加强执法监管、风险严控。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属地管理、部门监管、企业主体三级职责,严格执行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率先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三品一标”规模主体纳入追溯管理,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严格执行畜禽产地、屠宰、引种申报检疫及“四不一处理”制度,全面推行农产品自检和质量监管抽检,强化农资打假及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和农(兽、鱼)药残留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渔业禁捕期和兽用处方药、兽药休药期的规定,防止农(兽、鱼)药乱用、滥用和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开展畜禽屠宰监管“扫雷行动”和提升年行动,建立农业生产信用档案,实行“黑名单”制度,加强与公安、食药等部门协调配合,构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协同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经营环节拆包、分装等再加工行为,依法惩处非法添加隐形成分尤其禁用药物的违法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 念好“融”字诀,拓展产业链价值链

磐石肉牛养殖基地

一是推进农工对接。背靠主城区百万城市消费群体,依托达州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利用密集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与商业网点密布和快速便捷的物流配送资源,采取直接投资、参股合作、签订合同等方式,鼓励生产类经营主体集中连片发展优质粮油、生态果蔬、现代畜牧、特色水产等传统优势产业,适度扩大中药材、保丰贡米、蜀宣花牛、黄龙飞鸡等特色效益农业规模,引导餐饮、流通类服务企业向前延伸产业链,建立原材料直供基地;以“农超”“农社”“农校”、电商物流平台对接和旅游观光采摘等形式,打造订单生产、连锁配送等农产品流通新业态,解决农产品集中上市价低或储存不当导致腐败变质等农民损失之痛。在提升精(深)加工水平、促进产品综合利用上下功夫,重点培育主食、方便休闲食品及净菜加工企业,推进环凤脆李、盘石草莓、秦巴蓝莓等特色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升值。

二是促进农旅融合。紧扣“巴人故里、山水通川”整体形象,以新村梨花节、北外脆李采摘节、磐石草莓采摘节等节会为载体,串联景区、农田、乡村多元文化,打造集特色产业、休闲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农业主题公园、田园综合体,向城市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的“菜蓝子”产品、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更为愉悦的生活体验,促进农文旅功能互补、多维协同、跨界服务、融合发展。在环城经济带,以凤凰山-犀牛山-莲花湖-双鱼湖-神剑园为节点,构建以巴国水乡(双鱼湖双河口水库)、巴人农耕(盘石田园综合体集聚区AAAA风景区)、巴人植物园(蒲家食用菌产业园、秦巴植物博览园及蓝莓产业园)、巴医园(复兴中药产业园)为主的近郊农业休闲旅游体系;在巴达高速经济带,打造巴人狩猎场(金石野生动物园)、巴人探险谷(龙滩盐井河谷)、巴人农耕场(金石梯田与青宁空中草原)、巴渔码头(江陵)等远郊乡村旅游胜地,推动农旅(文)融合由景点近郊游向全民参与、全域旅游转变,在不断适应城市居民对奇蔬异果与动物观赏、了解农耕文化、体验农趣活动、感受农业科技、品尝特色美食、购买土特农产品等消费需求升级的同时,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注入活力。

三是引进电商支农。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借助手机、电脑终端和互(物)联网、大数据、传感器等现代科技,加快土特农产品标准体系、溯源体系建设,将“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纳入网上追溯,变“跟着感觉走”为“数据说了算”,实现从农产品种植养殖到收购储运再到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以扫描溯源、视频图文直播和邀请参观体验等方式,使市民对农作物的耕种流程、生长状态、用肥用料和动物运动轨迹、饲养管理等情况了如指掌,实现线上线下自主选择并同步呈现,让农产品安全“摸得着”“看得见”,加快发展乡村共享经济、智慧农业,带动发展农产品“私人定制”、众筹农业。以秦巴电商谷、秦巴智慧物流产业园、川东北电商快递分拨中心为载体,借助本地电商平台和知名第三方平台,推进农村电商进园区进企业进基地;以开网店、微店和制作网站(页)、二维码等形式,引导农民主动“用网”,推动土特农产品全面“触网”,实现农村小生产与城市大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解决农产品卖不出去、卖不起价的问题。

4 念好“补”字诀,夯实产业转型基础

一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发挥中心城区大专院(职)校、涉农科研院(所)等科技资源密集、人才聚集的优势,依靠专家主体、依托项目纽带、服务从业主体,共建蓝莓科技产业园、苗源科技创业园、达州台湾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构建从品种到品牌的全产业链“产学研”技术联盟或创新团队,展示示范农(畜)新品种,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推广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新技术新装备,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和休闲、观光、康养等多种功能开发提供全程、精准服务。坚持效益与服务并举的方针,支持鼓励农技人员带薪离岗创业、兼职兼薪创业,创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办农业科技型企业、联办科技型农民专合组织,或对接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涉农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服务、产品开发等成果转化活动,将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与模式,送进千家万户的田间地头与猪圈鱼塘,提升农(畜)新品种覆盖率,扩大新技术新装备应用范围,加强农业科技在生产储送加工等环节的运用。加强农民技(夜)校等资源资金整合,在做好科学素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转向经营能力、法制观念等综合素质提升,加大对生产精英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乡土人才的因材施教和培训力度,大力培育懂技术擅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实施“创新创业”战略。借助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契机,给予良种推介、农机推广、技术引进、市场接洽、品牌建设、深加工等方面扶持,引导城乡有志青年、院校毕业生、复退军人等投身乡村建设,运用新理念和现代生产要素,发展高效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休闲农业、观光采摘、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聚集反哺桑梓、泽被乡里的退休人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等新乡贤力量,使“城归族”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让农村重现生机。

三是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抢抓农业提质增效保生态的转型升级商机,按照政府引导方向、群众参与生产、企业投资管理的原则,引进和培育整体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回引城市二三产业中的成功人士和返乡企业家下乡投资兴业,以投资开发、对口帮扶、企业带村、村企联建等模式,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名特优新”产业基地,挖掘拓展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休闲景观、文化传承等多维功能,促进一二三产联动,带动农户步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实现共进同富。

5 念好“改”字诀,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突出支撑导向。按照“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农业农村”等要求,以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财政奖补、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建立涉农资金统筹安排、高效使用的整合长效机制,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促进城市资源“上山下乡”,加快偏远乡村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完善农村地区水网电网路网,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络延伸到乡村,建设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引进喷灌滴灌设施、畜禽智喂系统,推广山地小型特色的农机装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将农业补贴的增量资金、奖补资金重点向绿色发展、质量安全、带动小农户增收的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倾斜,推进农业支持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探索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发信贷、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农村,解决发展现代农业贷款难、担保难、融资贵、保险少问题。

二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和林权改革,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整合农村老宅老院、农房等闲置(沉睡)资产,激活撂荒土地、荒山、荒坡、村集体道路等低效(闲置)资源,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土地流转履约保证金与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监管运行平台,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托管、入股等方式整合土地,推进承包地小块变大块(小田变大田),提升种养机械化水平,在改变传统耕作方式的同时,扭转农户土地流转中的不利地位、增强业主抵御农业经营风险能力,解决土地撂荒、农技推广难问题。

三是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发展要素集聚、机制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业,开展农技推广、代耕代种、联耕联种、代管代收、统配统施、统防统治等生产性服务,拓展种苗与农资供应、收储加工、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等服务功能。将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部分量化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持股,建立风险防控、价格保护、风险基金等制度,探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固定租金+企业就业”“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收益分配形式,健全多样化、多元化、多形式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按照让农民付出劳动、创造价值、分享利润的要求,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产销联盟等)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降低物化成本、管理成本、人工成本,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通过产业联动、制度创新、技术渗透、交叉持股,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依法自愿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打造生产、加工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区域现代化产业集群,多业态、多功能、长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破解农户小规模兼业经营的盲目性分散化困局,解决谁来种地(养猪)、传统农业效益低下问题。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