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5月开始,荷兰鹿特丹的人们发现,街道上经常会驶过一辆外观精巧时尚的小型货车,时不时在某个街道或居民区泊位的车辆旁停下后,两个身着壳牌专业制服的工作人员下来进行简单设置现场后,开始给泊位上的车辆加油,整个过程熟练、流畅,两三分钟完成;然后,小货车又开往下一站,继续它的加油使命。
自从1905年世界上第一座加油站在美国诞生以来,去加油站加油的模式从未改变。如今,从荷兰鹿特丹开始的壳牌实验性数字化智能服务项目壳牌Tapup,可能会颠覆这一百年未变的传统。
胡葛布鲁格是当地一家网络销售公司的设备经理,也是最早尝试这种新加油方式的顾客。他的观点很具有前瞻性:“我们现在可以用手机APP购物、约车、叫外卖、买机票,为什么不可以给自己的车订油?”胡葛布鲁格每次享受壳牌的这项“上门加油”服务,至少可以节省6个小时的时间。“在智能手机上下载‘ShellTapup’APP, 点击确认加油时间和地点,一分钟内完成,然后继续你的工作。”
这个“上门加油”的想法,出自一个只有15个成员的创业小团队,他们都来自壳牌,而他们的办公室竟安在鹿特丹工业郊区的一个租用仓库里!在想法的落地过程中,包括载油的小货车设计和制造,还有APP的设计、测试和上线,数百位壳牌工程师和技术专家也随后参与进来。
去年,壳牌在美国推出了一个车联网方面的数字化智能服务产品FITCAR。整个车辆使用运行情况由一个与之相连的APP进行管理,可以实时查询保养提示、行车信息、引擎信息,搜索附近服务站点。该系统甚至还可以监控司机的驾驶习惯并提出改进提醒,可以大幅节省养车成本、提高驾驶安全、延长车辆使用寿命。
在最近的一次能源峰会上,壳牌集团CEO范伯登向外界透露了壳牌的数字化进程:“目前,整个公司的数字化战略越来越清晰,转型在加速。我们在新能源和零售业务板块已经打磨出了一系列可以改变现有价值创造模式的服务产品,这对其他业务的数字化转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在持续播种数字化种子的同时,已经开始品尝到转型的果实。我们相信,数字化转型不仅能提升企业效率,增加新的收入来源,还可以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重新定义我们的行业。”
时隔一年,壳牌在财富全球500强2018年度榜单上重新回到了第5位。正快速向多元化、数字化转型的壳牌,历史对她来讲,只是个起跳板,新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将让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再立潮头。
壳牌是较早洞察到数字化变革大趋势的能源企业。早在70年代,壳牌就率先采用了可远程遥控的水下机器人进行海底油田探测和监控。
但是,像壳牌这样的百年企业,认知上的前瞻性和技术应用上的零打碎敲,并不能让它真正摆脱传统的惯性束缚,必须要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数字化战略和路径,其数字化进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时间进入到2015年,壳牌的数字化迎来了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当年,经过数月的商讨,壳牌全球执行委员会决定:授权各业务部门从壳牌全球现有的人力资源中抽调技术、市场和管理方面的精兵强将,组建数字创业孵化工作组,采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模式,小规模、高度灵活、独立运作,而壳牌各业务部门将扮演类似“风投”的角色,为孵化团队脑洞的各“创新项目”提供评估并给予资金上的扶持;此外,壳牌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全球数字化卓越中心,为创新孵化项目提供数字专家咨询、数字工具和管理指导等支持,涉及非壳牌自身擅长的技能时,还将外聘专业人员参与进来。
至此,壳牌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进入了快车道,依然延续了壳牌一贯的“创新”基因,不过这一次,更大胆、更具有颠覆性。
数字创业孵化这项战略决策的宗旨是让“创业精神”重新回到这家百年企业的血液中,焕发新的活力,激发新的动能。
新一轮数字化转型涉及的是壳牌的“深水区”,也就是触及到壳牌的现有业务架构、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目前,壳牌有四大业务模块“上游业务”、“下游业务”、“天然气新能源”和“项目与技术”。
壳牌希望通过实施全面的数字化战略,在传统业务中挖掘新的商业价值,以提高现有业务的运营效率,驱动可持续性增长,驱动跨地区、跨业务的协作,并能创生新的数字化业务模式,用全新的产品和服务体验构建新的客户关系,培育新的收入来源。
因此,我们看到,壳牌数字创业孵化工作组,如同一个个独立的初创型企业,由一群数据分析专家、AI工程师、设计师和程序员组成的脑洞团队负责运营,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充满了“痛点思维”、“快速试错”、“快速迭代”、“系统升级”、“交互设计”、“界面友好”、“平台开放”这样的前沿词汇。
壳牌鹿特丹数字创业孵化工作组的创始人之一埃里克·米德马 ( ErikMiedema ),年轻、充满活力,曾被壳牌派去麻省理工学院接受过相关培训。工作组在他的领导下,更像是一家“硅谷创业公司”,大家在一个自由、灵活的工作环境中从事创造性工作。
整个团队的工作方式“灵活敏捷”,以不高于八周的周期为一个产品规划单元,基于最小可行性单元,每两周进行测试和迭代,以这样的方式快速促进产品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再进行规模化,或者快速试错后迅速调整项目方向和策略。
所有孵化产品在进入实施阶段前,都要进行充分的评估,要满足“解决了客户痛点、技术上可实施、商业上可行、具有市场竞争优势”这四个基本条件。
这样的工作模式,在壳牌传统的运营体系中是不可想象的。
挪威Nyhamna天然气厂,操作人员正在进行航拍前的例行检查。这种装有摄像头的航拍无人机能飞到人工难以达到的位置进行拍摄,壳牌也在使用这种“航拍神器”来检查一些欧洲大型的能源设施。整个检查过程仅需几个小时即可完成,其间工厂可一直保持运转,工程师们也会处于安全地带。
与壳牌下游零售业务同时,壳牌新能源部门也组建了数字创业孵化工作组。两年来,他们在伦敦、洛杉矶、马尼拉和东京先后投放了很多实验性数字化智能产品,包括今年年初在伦敦上线的一款帮助自雇车主搜索需求高峰区并根据峰值定价的机器学习类孵化产品FarePilot。
在壳牌工作近20年的罗杰·亨特(Roger Hunter)是这个工作组的副总裁,在他看来,像壳牌这样深度、快速、自我革命式的“数字化转型”,在世界500企业中是很少见的,在能源领域更是独树一帜。
他认为,壳牌多年来在“数字技术”方面的积累,已为它的数字化转型培育了肥沃的土壤,不管是那些相对成熟的技术、如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还是具有变革性甚至是颠覆性的技术、像无人机、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壳牌的态度都是积极的、开放的。
不过,亨特强调,在壳牌,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应用,而是将数字思维与数字技术全面融入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和流程创新中去,这涉及到企业文化的重构、核心业务和流程的重置、员工知识储备和技能的更新、与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交流方式的变革,更重要是,要与客户有深度的互动,以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化,实现以客户为核心的整个业务生态的价值再造。
在数字化创新的落实上,壳牌还制定了五项指导性原则:客户为中心、利用数据资产、业务单元掌管数字化项目、提高企业内部数字化实力、未来为导向。
然而,壳牌的“数字蝶变”还不仅于此。近两年,壳牌内部,从上到下,各业务部门,正在孕育一种开放、同创、共享的“数字文化”。走进壳牌,你能感觉到那种“变化”的气氛。这家百年老店正在焕发一种“朝气”,历史的荣誉感并没有成为一种负担而让她失去方向感。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新晋养成的特质,像灵活敏捷、勇于试错、承担风险、快速迭代。
中国,将站在壳牌全球数字化战略的前沿,并将推动壳牌实现数字化转型。
自1894年第一桶供应中国的“煤油”运抵上海码头那一刻起,一个多世纪的岁月流转,壳牌与中国的情结从未中断。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席卷工业制造业的大背景下,中国这个互联网大国,在工业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全面推进,中国工业制造业的重点正在转向全面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定制化。
壳牌集团全球商务业务副总裁、壳牌中国润滑油业务总裁汤明然女士认为:“工业互联网本质上是人和机器以及数据三者之间的连通。把生产系统、管理系统、信息联系起来形成网格,让数据在上面像小汽车一样奔跑起来,这对于制造业降本增效具有非凡意义。”
预计到2022年,“壳智汇”数字化平台将实现连接2万家工业客户、20万台工业设备的目标。壳智汇将帮助工业客户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最高实现设备总拥有成本30%的节省。
不久前,壳牌在浙江的北仑明州、富阳城北、桐乡乌镇三地率先推出了前沿的车牌支付技术,车主只需开通车牌支付,加完油后不需要下车就可直接完成付费,创造了全新的数字化便捷体验。
除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壳牌也在通过其“壳”动未来品牌活动积极联合民众、社区、政府、学术界、政府等社会各界力量,希望能够通过创新,释放“众人智慧”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寻找更多、更清洁的能源解决方案。
埃森哲预计,到2020年,善用数字化将为全球创造2万亿美元新产值!届时,超过五分之一的全球GDP均源自某种形式的数字技术、资本以及数字化产品与服务。
壳牌相信,通过强化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创新价值驱动的业务模式、培育全员上下的数字思维方式、采用灵活敏捷的工作方式,同时基于壳牌对能源体系的深度理解、对数字技术的投入和掌握、配合自身的整合能力和全球资源网络,壳牌将能赢在数字化的未来。
壳牌,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进入下一个“数字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