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宁娜
作者为中关村储能技术联盟高级研究经理
根据CNESA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 2018年上半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697.1MW,同比增长133%,相比2017年底增长24%。中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100.4MW,占全球新增规模的14%,同比增长127%,相比2017年底增长26%。
从技术分布上看,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都是锂离子电池的新增装机占比最大,分别为99%和94%;从应用分布上看,辅助服务领域和电网侧新增装机规模分别占据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的最大比重,分别为51%和42%;从地区分布上看,英国无论是在新增装机规模还是同比增速上,均实现了双高,新增装机规模为307.2MW,接近全球市场的45%,同比增长441%。
自去年底,Tesla在南澳投运100MW/129MWh锂离子电池储能项目后,各个国家都开始竞相发布大规模储能项目,这些项目的装机规模与以往相比均有大幅提升,很多项目的规模都在百兆瓦级以上,如下表所示。储能作为“可靠性电源”和“灵活性资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关注。
2018年上半年全球已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地区分布(MW)
2018年上半年,以江苏省和河南省为代表的电网侧储能项目迎来了规模化发展。这些项目布置在多个变电站附近,规模合计均为百兆瓦级,项目的投资主体包括许继、山东电工、江苏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平高集团等国网的下属企业,许多储能企业,包括中天科技、力信能源、科陆电子、天津力神、南都电源等电池企业、PCS企业、BMS企业也都参与了进来。虽然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电网企业也释放出积极信号,但是这些项目是否具有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投资收益如何等等,才是关乎产业能否真正规模化发展起来的关键所在。
表1:具有代表性的大规模储能项目一览
韩国全罗难道风电场储能电站的着火事件,把人们的视线再次聚焦到了安全性,这个全行业一直关注的焦点。电气系统和电池系统的不规范安装和使用,都会造成火灾事故的发生,而现有安全规范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或是存在缺失,亟待落实与明确。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火灾事故的发生而否定储能可以发挥的应用价值,如何把两者统一起来,既能够明确规范又不阻碍产业的发展,值得行业内的思考与探讨。
为顺应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很多传统能源企业纷纷走向转型,关注新能源领域。他们或是开辟新能源业务,或是收购新能源领域,加强自身经验储备,或是与新能源领域的佼佼者展开强强合作,发挥双方优势,实现双赢,传统能源企业原先垂直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将逐步走向终结。此外,还有一部分储能企业,迫于不同的原因,重整自身业务,结合市场需求,以更加经济有效的形式,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例如S&C不再生产PCS,将专注于微网和电网级储能系统集成业务领域;梅赛德斯-奔驰,停止家用储能电池生产,将专注电网级储能应用;Younicos,推出“储能即服务”模式,满足用户的即时储能需求等。
自去年10月份,《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发布之后,围绕《指导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五大重点任务,针对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稳定性、加强技术规范性、拓展动力电池的储能化应用等方面,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包括《毕节市储能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南方区域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运行管理及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华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电力储能用铅炭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标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国内储能市场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