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华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智慧军工将成为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军工企业找准市场定位、挖掘新的增长点、实现战略转型、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军工企业唯有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创造新的技术和手段,积极探索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未来30年,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将成为生产资料,计算将成为生产力,互联网将成为一种生产关系,人类将进入智能化时代。如果我们不数据化,不和互联网相连,那么会比不通电显得更为可怕。
智能化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可以利用智能化机器和数据的相关性来解决问题。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突破人的认知能力极限。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智能化成为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方向。
智慧军工就是以大数据处理技术为基础,利用软件系统把人和设备更好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让人与设备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系统最佳的状态。通过人机结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为人工提供辅助决策,使决策更加合理。以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军工,在效率、成本等方面将具有极大的优势,也将从根本上改变国防科技工业的业务模式。人工智能化水平和大数据将成为军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实现智慧军工,需要具备两个基础:一是业务数据化,且具有数据质量保障。军工企业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实现所有业务操作的线上化,即数据化,且对每个业务操作环节都可以进行实时分析。如果军工企业的业务都是在线下操作,或者系统无法准确及时地收集数据,即使数据量足够大,由于缺乏关键数据或数据不准确,也会给大数据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国防科技工业数据库的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政府部门和各类相关专业机构等发布的各种数据、国防科技工业发布的报告以及从相关网站获取的数据。国防科技工业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密集、数据密集型行业。国防科技工业通过长期经营,已经逐步积累了海量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构成了庞大的结构性数据资源。理想状态的大数据是组织的行为全记录,以及从这些记录中发现规律的过程。
二是大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收集、传输、存储、计算、展示等一系列技术。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应用大数据至少需要考虑两个维度,即实时性维度,大数据分析是秒级的还是离线的;一致性维度,即对一致性到底是什么样的要求,是否要求100%一致。当军工企业在做数据系统或者应用大数据时,要考虑到所用的业务场景到底如何,再加上数据量的维度。这几个维度确定以后,从数据抽取到数据传输,再到数据存储,包括数据计算,技术相对来讲就比较成熟了,从而可以选择合适的技术。军工企业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客户服务的深度、广度和效率。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已成为军工企业找准市场定位、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战略转型、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军工企业的未来发展。智慧军工是以数据作为开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贯穿其中,并且是以数据为终点的一个循环上升过程。国防科技工业可以在可靠的数据源和云计算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逐步构建智能化系统。
这几年,几乎全球都弥漫在一种对新技术时代和技术的担心之中,担心机器会抢走工作机会,担心机器会控制人类,担心人类会毁灭在自己最伟大的发明之中。200年以前,蒸汽机出现的时候,人们担心蒸汽机会取代我们的工作;100多年以前,当电力出现时,人们担心电力会带走很多工作。
其实,新技术的发明不是让人失业,而是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让人不去重复自己,而是去创新、创造,让人的工作能够进一步进化,使人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对军工企业的广大员工来说,与其担心、担忧,不如勇于担当;与其担心技术夺走就业,不如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去解决新时代的新问题。
智能化机器会让军工企业员工的工作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有创造力。过去30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30年,我们将把机器变成人,但是最终应该让机器更像机器、人更像人。人工智能技术的趋势不可阻挡,但是智能化机器没有灵魂和信仰。人有灵魂、有信仰、有价值观,有独特的创造力。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冲击面前,军工企业的员工要有自信,相信我们可以控制智能化机器。人类对自己大脑的认识不到10%,而这10%机器是不可能超越人类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推进和移动终端的创新发展,也许将来军工企业的员工将可以拿着手中轻巧的iPad在现场或远程,快速完成工作,工作也将变得很惬意。
进入智能化时代,军工企业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的机遇,更重要的是,应该担当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巨大责任。时代给了我们以技术能力,我们唯有不断学习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不断创造新的技术和手段,与这个时代相匹配。我们应该靠创新赢得市场,要靠技术赢得利润,要靠担当、共享、普惠精神,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才能领先于时代。
创新是智能化时代军工企业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源,如果军工企业不注重研发新业务、开拓新市场,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能否实现创新,主要取决于军工企业是否设立新的研发部门,新业务研发工作是否富有成效。军工企业的研发工作,要侧重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在装备研制生产中的应用,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业务成本。
为推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军工企业需要引进高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专业人才,迅速搭建起所需的部门。同时,需要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数据信息库和信息管理制度,如项目信息归档、客户信息管理、信息收集渠道等,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及时、完整的信息支持。同时,推进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大数据的开放共享进程,打通信息横向共享渠道,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业务协同,在此基础上形成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大数据仓库。目前军工企业之间的信息网络自成体系、相互割裂,相互之间的数据难以实现互通共享,信息系统出现“系统林立”和分裂状态。为此,需要借助大数据平台,整合强化信息网络体系,实时获取、交换和使用数字化信息,积极推进业务的智能化运作。
国防科技工业要依托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和社会化协作配套,构建人工智能自主创新体系。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国防科研投入体系,逐步扩大风险投资、金融机构的科技贷款和创业投资,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基金以及设立专项资金等途径,引导和鼓励多渠道增加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投入;以型号研制为牵引,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和军品研制生产的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和协调互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概念、新原理、新思路和新方法,依托大型武器型号研制和重点工程项目打造系统集成创新的平台,实现最终产品的自主创新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突破;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孵化器建设,建设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防科研重点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形成体系合理、功能完备、技术先进、军民兼容的人工智能技术基础条件和创新平台,促进军事人工智能科技研发、项目孵化和成果转化。
构建军民融合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可以依托国家最先进的技术力量,降低人工智能投资的风险和获得前沿技术的成本,既能满足军队作战需求,又能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促进军用和民用工业基础一体化的实现。国防科技工业要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共享、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双向转移和军民产业的密切合作;采用新的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利用军工企业的技术、人才与设备优势,联合地方科研机构、企业集团和高等院校等共同组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积极开展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选择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适度、有可能形成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人工智能技术项目,通过各种形式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以项目为纽带组建一大批军民融合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企业。
未来,国家将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的国家大数据战略,国防科技工业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拓展思路,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需要,逐步推进改革转型和智慧军工建设。任何一家军工企业,都不可能解决智能化时代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的所有问题,必须一起打造“共同的命运空间”,共同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共同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和成就,进入到新的共享、普惠、绿色的时代,不应该害怕技术会冲击我们昨天的既得利益和冲击我们习惯性的思考,因为只有这样,国防科技工业才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