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坤 杨延宇
摘 要:现代口述史是一种自觉形态的口述历史,具有规范性、民主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点。现代口述史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历史学的古老血脉,吸收了传统历史学的治史功能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实现了对传统历史学的突破和发展,现代口述史的产生创造了史学新史料,转变了史学治学理念,开创了史学新形态。从目前形势来看,现代口述史发展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但在开展现代口述史时,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以确保现代口述史的价值的发挥。
关键词:现代口述史 传统历史学 操作规范
一、现代口述史的演变与特点
现代口述史是一种自觉形态的口述历史,是在美国最先兴起并传播的新式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目前公认的现代口述史诞生的标志是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特勒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室的成立。之后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于1952年成立类似的口述历史档案馆即地方口述历史办公室。到了1958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专门设立口述历史项目,此后全美相继成立口述历史学会、协会或研究所。至1967年,全美建立起90多个专门研究口述史的机构。伴随着全球“新史学”的兴盛,现代口述史迎来了自己的机遇期,迅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经过60余年的发展,现代口述史学已逐渐为社会所认知,被广泛运用于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等领域。
综合来看,现代口述史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它的规范性。现代口述史保留了受访人阐述时的录音、影像资料,能够更好还原受访人口述时的状态,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口述史调查方法人工记录的主观性、选择性和随意性。除此外,现代口述史随着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已形成系统、规范、科学的信息采集渠道和流程,逐步建立起自身的学科规范。二是它的民主性。现代口述史将口述调查重点放在普通人民群众,体现出其突出的“人民性”。现代口述史让民众诉说自己的经历和故事,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生命历程。但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口述史的人民性并不排斥大人物,其是广泛意义上的人民性,主张每个人都有被记录、被采访的价值,这是现代口述史的内涵所在。三是它的動态性。现代口述史的获得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的变化、记忆的衰退、社会条件的转变、受访者的状态等,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历史叙述客观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口述调查也会出现差异,这就说明了现代口述史的动态性。
二、现代口述史与传统历史学的关系
现代口述史一方面继承了历史学的传统,遵循历史学研究的观念、方法、规范,在口述对象选择、信息搜集、采访过程、结论书写、学术表达等方面都深受历史学的影响。与此同时,口述史家多将口述历史看成“原始资料的矿藏”,从中挖掘出对历史的解释。
另一方面,现代口述史实现了对历史学的突破。现代口述史使用的录音、影像、网络等技术为历史学的变革提供了可能,丰富了历史学的资料,也便利了历史材料的保存,使历史学表达更加生动。与此同时,现代口述史引发了史学界治学理念的转变。现代口述史的产生和广泛应用,深化了各领域专门史的研究,如经济史、妇女史、思想史、科学史、政治史、劳工史、家族史、灾难史、社会史等。现代口述史通过采访、调查、整理,增加了大量的历史学史料,扩宽了历史学研究的领域,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现代口述史突破了传统历史学的以文字记载为史料主体,以杰出人物为叙述中心,以上层政治为关注重点的路径,关注普通民众,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实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历史叙述的融合。在此基础上,现代口述史实现了历史学与公众的互动。现代口述史采访对象深入大众,大众也更容易接受这种方式,二者“通过晤谈而得到的历史证词是双方合作的学术成果”。
三、现代口述史研究操作规范
现代口述史的开展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现代口述史“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在与被访者的互动过程中掌握人际技巧和社会技巧,同时也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口述史课题需要一系列技巧,这些技巧不是由那些更有经验的人、专家或写作好手独占的,它可以在更加平等的基础上提供合作。口述史课题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智力,而且有时也能够通过走进他人的生活发现深层的、活生生的人类经验”。
在开展现代口述史时,第一需要选择课题和主题,这是开展口述史的前提。第二要进行课题相关资料准备与搜集,在这个过程中资料准备要尽可能全面。第三要选择受访人,进行采访分工,准备详细的采访提纲,灵活运用采访技巧,挖掘受访者内心深处的“记忆”。第四要做好录音录像工作,保存好采访资料。第五在资料整理过程中要保持原始性,对采访记录不能做任何更改和删减。第六,在采访资料基础上进行研究,并形成成果,得出结论,丰富现代口述史研究。
参考文献:
[1] 唐纳德·里奇编.大家来做口述史[M].王芝芝、姚力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23.
[2] 罗蒂.哲学诠释学和经历的交流:口述历史的范型[J].国外社会科学.1981:42.
[3] 保尔·汤普逊.过去的声音:口述史[M].覃方明等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04.
作者简介:余坤,1995.09,男,河南信阳,硕士在读,汉,郑州大学,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xjxm409)、郑州大学学生工作项目(2017-XS-100)、郑州大学2018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及2018年研究生暑期创新实践项目《不忘初心,坚定信仰——红色大别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