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昱麟
摘 要:在中国古代对外经济活动中,来自中亚、西亚等地的异域商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位于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粟特人,他们以商业民族著称,是丝绸之路最为活跃的一支力量。
关键词:粟特 唐朝 商业 交流 意义
粟特,被西方古典史籍称之为“索格底亚那”,属丝绸之路中段,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丝绸之路开通前,对于粟特的记载主要集中于政治军事方面,而对于其商业发展状况鲜有记载。在丝绸之路开通之际,粟特的商业规模仍较小。自公元3世纪以来,粟特商人开始控制丝绸之路贸易。公元5世纪到8世纪,粟特成为东西交通的枢纽及南北往返的中转站。他们连接了东西两个世界,进行着物质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因为他们,丝绸之路变得繁忙而富有生气。粟特人在从事大规模贸易的同时,也传播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他们的“商业发达史也就是文化传播史。”
一、中亚粟特人商业发展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历史上粟特地区的地理范围主要包括今天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撒马尔罕、布哈拉之间及其附近的地区。东部跨葱岭可以进入中原地区,西部曾兴起过阿拉伯帝国,南部与大夏相邻,北部的南俄草原长久以来是匈奴、突厥人金戈铁马的舞台,西南部长期为波斯帝国的势力范围,西北可达东罗马及地中海沿岸。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东亚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必经之地。这一地区也就成为古代东西(中原、地中海沿岸)、南北(印度河流域一黑海沿岸)商业贸易路线的交叉点,同时也是古代亚欧多个文明的交叉点,因此被称为“文明的十字路口”。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使粟特商人事商品转运贸易中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政治原因
粟特人从未建立过统一的集权政权,但粟特人善于周旋于不同的外来势力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他们在成为不同外来势力的缓冲区的同时,也保护了粟特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独立性。在公元四世纪后,粟特地区处于波斯、东罗马、蠕蠕,及稍后兴起的突厥、唐、阿拉伯、回鹃等势力的包围之中,而这往往是几大政治势力的缓冲和过渡地区。在几种政治势力势均力敌时避免发生冲突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中介。在唐王朝兴起后,粟特人曾多次代表回鹃与突厥出使唐朝。粟特人在这些强大政治势力之间作为交流的使者,符合这些强大政治势力的愿望,也达到了自身的商业目的。粟特地区作为几大政治势力之间的地理缓冲与商业中介的特性,是其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经济原因
商业活动首先是商品之间的交流,因而物质生产的互补性是商业活动产生的前提,任何一个地区的物质生产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使得商品交流具有了内在动力。小农经济下的中原社会丝绸生产技术达到极高的水平,而以游牧经济为主体的北方及中亚地区,则畜牧业较为发达,马匹作为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为中原王朝所大量需要,因而在很多情况下,中原王朝依赖于北方地区的马匹供应,而北方及中亚地区又大量购进中原的丝绸。凭借两地物质生产的互补性,粟特商人多从事北方草原地区畜产品与中原丝绸贸易的中介。东西方物质生产的互补性造成了东西方商品交换的客观要求,也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而粟特人正好居于丝绸之路的中枢,成为推动这一过程的重要力量。
(四)农业原因
粟特人的聚居区深处内陆,气候干旱,而且其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绿洲地区。在阿姆河、锡尔河、泽拉夫善河和喀什卡河水的滋养下,灌溉农业使中亚绿洲中的文明古国得以在瀚漠中生存。由于得到的充足灌溉,发达的农业经济为粟特的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与保证。但尽管绿洲地区拥有肥沃土壤,绿洲经济所能承载的人口仍是有限的,因而,绿洲农业难以满足当地人口发展需要的这一客观形势,使得世居此地的粟特人必须通过贸易活动才能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
二、粟特商业活动影响
(一)粟特文化对中原物质文化的影响
在物质文化方面,粟特人积极从事贸易活动,垄断了陆上丝路贸易,把西方的金银、香料、药材、奴裨、器皿、首饰等运到中国,又把中国的丝绸运到西方。粟特人传入中国的的很多物种,逐渐在中原生根开花,丰富了中原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
(二)粟特文化对中原文化艺术的影响
伴随着异域物质文化的传入,大量使人耳目一新的异域精神文化也传入中原。粟特人的商业活动往往与宗教传播联系在一起,祆教是粟特地区最为主要的宗教信仰。在唐代始传入中原的景教和摩尼教,与包括粟特商人在内的异域人的入华有着密切的关系。袄教、景教、摩尼教因此被中原称为“三夷教”。
艺术上,唐代著名音乐家有很多是粟特人的后裔,如曹保、曹善才、曹纲三代,均擅长琵琶。粟特歌者何满子所作《何满子》一曲在唐代广为流传,张枯《宫司二首》:“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其创作水平可见一斑。粟特地区的胡旋舞、胡腾舞和拓枝舞传入中原,舞胡旋一度成为一时风尚,白居易有《胡旋女》诗,对胡旋舞有十分生动的描绘:“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左旋了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舞胡旋成了一时风尚,在长安流行开来。
(三)粟特民族对中原王朝政治局势的影响
中原王朝的統一中央集权的建立是实现粟特民族与中原王朝贸易繁荣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以粟特商人为代表的外域商贾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中原王朝的存在保护他们的商业利益,从而对于李唐王朝政权的稳定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唐王朝在中亚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均驻扎有大量的军队以维护主权和保障商旅的安全,所需费用主要是靠收取商税来解决的。而伴随商业贸易形成的西北丝路沿线市镇的繁荣,本身也是唐王朝西北边防巩固的重要元素。这些举措,客观上促进和巩固了唐王朝在西域的统治。
参考文献:
[1] 陈海涛.唐代入华粟特人商业活动的历史意义[J].敦煌学辑刊,2002(01):118-124.
[2] 陈海涛,刘惠琴.古代中亚的商业民族粟特人[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31-35.
[3] 齐小艳.丝绸之路上粟特商业的发展及其原因探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05):76-81
[4] 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 林梅村.《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