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喜忠
摘 要:音乐教育不是机械地教授音乐知识,而应当是一种快乐的音乐实践,音乐教育应当更多地为不会成为音乐家的孩子多考虑,尽可能地尊重孩子自身的音乐兴趣,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让音乐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做到真正地把孩子视为音乐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把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让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实践中去,用身体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切身体验音乐的奇妙。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为孩子提供展示的平台给他们应用的机会,相信长此以往音乐教育就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主体和中心 试听结合 音乐课堂语言 音乐实践 联想与想象 创造潜能 架设平台 兴趣决定进度 代表领学 教学民主
我们追寻的最终目标并不应该是音乐本身,音乐的本质是一种手段和工具,用于表达和探讨人类的精神境界,是人的精神产物,属于人类的精神世界。当人们有感于物,有动于心,便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用叫喊、动作、敲击等一系列行为去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从中求取一种身心皆具的刺激,达到一种内外的平衡。这一切都是源于人类自发的需要,因此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一种行为。那么我们音乐教育就必须唤起这种人人生来具有的音乐本能。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当把音乐作为一种手段,目的是让人真切地感受音乐之美。音乐教育不是专门为了培养音乐家,它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机会实际地参加到音乐活动中去,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从音乐中感受乐趣,体会音乐为生活带来的快乐。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单单只会教音乐知识,更要具备音乐教学的艺术。
一、让孩子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和中心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教学活动中,孩子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教师的心中孩子应该在首位,音乐是其次,孩子应当比音乐更为重要。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亲身去实践,不是强迫性地实践,而是提供机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自身能力去实践。当老师布置一个任务,每个孩子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做一些愿意并且能做到的事。孩子的活动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因而教学的最终结果,也应当从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二、视听结合将音乐体验落到实处
学习音乐的本质是听,听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加强记忆与锻炼思维的过程。而音乐感受是听者从听到的音乐效果(包括音高、音准、节奏、节拍)中体会旋律和情感的过程。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直观性较强,不同的生活、環境、知识、经历等等还会影响甚至限制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对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很难有较为有深刻的理解,这就有可能会产生感知上的误区和理解上的盲点。不理解的东西就难以让人产生共鸣,听多了难免心生厌倦,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自然不能深切地感受音乐中蕴含的美。那么为了照顾孩子的这种自身学情特点,我们就应当适时适当地把画面与音乐结合起来,把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把有形的色彩融入到无形的声音中去,让音乐呈现出色彩鲜艳的画面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形态美。
三、注重音乐课堂的语言艺术
音乐课不是语言文字课,但并不代表语言的作用在音乐课堂中就会有所减弱,相反,在音乐课堂上语言的艺术会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良好的音乐教学语言能帮助孩子正确地理解自己的任务并且准确地落实到音乐实践中去。那么音乐教师的语言就不能是苍白无力的,不仅要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还要具备音乐的美感,这就对我们广大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普通话标准流利,字正腔圆是基础,与此同时我们的教学语言还要如同音乐一样有旋律、有节奏、有力度、有速度,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变化有致、紧松有度;其次,准确精炼地表达作品的创作意境也是尤为重要的,有助于更好地诠释作品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再次,音乐教学语言要生动,把音乐形象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人入胜地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神秘瑰丽世界,感受艺术的熏陶。优美的音乐教学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美的享受和启迪,这种语言是音乐与美的和谐统一,与音乐教学本省相辅相成。
四、拒绝纸上谈兵,重视音乐实践
传统音乐教育过于偏重音乐知识的传授,缺少对音乐灵魂的拷问。其实孩子在进行音乐活动的时候是有潜在的创作潜能的,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就是要尽量地去挖掘他们的这种创作本能。所以我们为什么不把孩子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呢?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加上视觉、触觉的活动去感受、去把握、去创造一些联想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样的教学是能够做到的。比如当我们给学生播放一段轻快而活泼的乐曲,让孩子们自己站起来合着音乐自由地律动,他们听到音乐后,可能会认为是欢快的小鸟、活泼的小兔子、高兴地摇着尾巴的小狗甚至手舞足蹈的小老虎等。我们认定这些想象都是合理的,都是正确的,因为这些动物都可以算是轻快而活泼的,我们尽量地尊重孩子的想象力。接下来,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做喜欢的动作,让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手舞足蹈,去表演各自想象的小动物。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学生进行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也把音乐这一时间艺术造型、表现等与空间艺术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训练,发挥他们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个性特点。
我们教师只不过是学生攀登高峰的垫脚石,学生是教师的“老师”,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眼睛里找到无穷的教学方法。当音乐的知识技能成为自我表现的基础,当学生的思维进入自由发挥的王国,其闪现的正是音乐创造美的光斑。音乐与心灵融为一体,学习与创造融为一体,这会是我们追求的音乐教学的最大成功。
参考文献:
[1] 陆忠波,2010.咏叹之中见“声”“情”.福建师范大学出版社,59.
[2] 姜忠玉,2009.探析声乐的艺术表现.福建师范大学出版社,90.
[3] 姚丹,2005.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90.
[4] 邹微,2011.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虚与实.杭州师范大学出版社,121.
[5] 娄新艺,2013.职业音乐学校的现状与思考.成人教育出版社,65.
[6] 林莉,2010.当代大学音乐教育的价值解析.大舞台出版社,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