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传承中舞蹈教育的作用研究

2018-10-25 10:33袁松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民族舞蹈舞蹈教育传承

摘 要: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我国的艺术瑰宝。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也日益国际化,但是我国民族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优秀文化正逐步丧失。民族舞蹈是我国艺术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族舞蹈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达幸福的向往和庆祝生活的美好而形成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族舞蹈有着千年的历史传承,舞蹈教育对于民族舞蹈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舞蹈教育对民族舞蹈传承的重要作用,其次就如何在民族舞蹈传承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舞蹈教育提出对策。

关键词:民族舞蹈 传承 舞蹈教育 作用 对策

民族舞蹈是通过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是我国千年文明积攒下来的艺术瑰宝,凝结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着却别与其它民族的文化特征,在舞蹈表现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现今,文化正逐步国际化,在此环境的影响下,很多优秀艺术文化丧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我们要对民族舞蹈进行发扬和继承。舞蹈教育在民族舞蹈传承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民族舞蹈传承中舞蹈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一)民族舞蹈传承中舞蹈教育的社会价值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因为艺术得到升华,两者关系密不可分。民族舞蹈正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衍生出来的,我国早期的一些少数民族为了表达丰收的喜悦,节日的快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创作了民族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舞蹈不断演变,在律动、步伐以及节奏上出现了更多的变化,舞姿更加优美动人,变现形式也更加多样。民族舞蹈传承中舞蹈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为通过舞蹈教育,民族舞蹈动作得以在大众中流传,同时民族舞蹈的内涵文化也得以传播,舞蹈教育使得民族舞蹈被大众所熟知,这种艺术形式得以被社会所认可。同时舞蹈教育让民族舞蹈形式和内容更加多元化,人们从舞蹈教育中了解到民族舞蹈的发展过程,甚至于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

(二)民族舞蹈传承中舞蹈教育的文化价值

民族舞蹈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舞蹈教育的本质目标,让我国民族舞蹈走上国际舞蹈,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我国文化特色鲜明,精神品质极佳向上,这是我国民族舞蹈能够在世界得以传播的关键所在。民族舞蹈教学如果想要将自身最大的优势发挥出来,要深刻理解民族舞蹈中多包涵的各种不同民族的问题,并给与足够的尊重,将其文化价值充分地挖掘出来。如此,才能将民族舞蹈的精髓体现出来,进一步让舞蹈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舞蹈能力的培养是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也要关注舞蹈文化的培养。如此,才能让培养出来的舞蹈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有效地传承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文化国际化背景下不被淘汰。

二、传承民族舞蹈基础上有效开展舞蹈教育对策

舞蹈教育不仅是让学习者掌握舞蹈技能,了解舞蹈内涵,更多的是为了传承民族舞蹈,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一)更深层次的了解民族舞蹈

当前的舞蹈教育过于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舞蹈的技能和动作表演等问题。对于舞蹈文化知识传授的较少,这使得学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舞蹈运动技能,但是对于民族舞蹈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却知之甚少。因为对于舞蹈内涵掌握的较少,学生在表演中无法融入自身的情感,相应的也无法让观众与之产生共鸣。民族舞蹈通过肢体语言将不同民族的文化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很好地了解民族舞蹈的内涵,舞蹈想要表达的情感势必会无法表达出来。舞蹈在人们的表现了而被赋予了灵魂,只有人们在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中,才能呈现出引起观众共鸣的作品。在进行舞蹈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去看到民族舞蹈,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舞蹈运用技能,同时还要让他们从内心去体会民族舞蹈,挖掘民族舞蹈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舞蹈教育

民族舞蹈学习者众多,这些学习人员年龄差距较大,对于民族舞蹈的爱好程度也有所不同。一些年龄较小的学习者在学习民族舞蹈过程中,可能很难理解民族舞蹈的一些动作和内涵。所以在舞蹈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有所差别的因材施教。有研究表明,当前社会的一些民族舞蹈教育机构大多是以盈利为目的,没有考虑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当前一些年轻人都比较喜欢时尚舞蹈,他们认为民族舞蹈已经落伍了,因此对于民族舞蹈的学习兴趣较低,对于民族舞蹈内涵的探究更无从谈起。民族舞蹈种类丰富多样,每一种舞蹈对于舞者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说傣族舞蹈含蓄而且优美,所以这种舞蹈就比较适合体型比较浅细的学生去学习。蒙古舞动作夸张、豪放,比较适合身材魁梧的学习者去学习。所以在舞蹈教育中教育者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其适合学习的民族舞蹈。

(三)创建良好的民族舞蹈学习氛围

民族舞蹈学习氛围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这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民族舞蹈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创意较少,教学方法和态度都比较古板,民族舞蹈要求体现出舞者的个性,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者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民族舞蹈水平,要创建良好的民族舞蹈学习氛围,转变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教学方式,过度的批评往往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造成学生畏学的心理。另外,教师也需要提升学生对于民族舞蹈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展一些能够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实践活动,感悟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和风情。要让学生了解民族舞蹈的背景,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民族舞蹈的内涵,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珊珊.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以侗族舞蹈为例[J].黄河之声,2015(10).

[2] 叶凌飞.对中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艮的现状研究[J].戏剧之家,2014(15).

作者简介:袁松(1994.6.28)女,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学历,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250014。

猜你喜欢
民族舞蹈舞蹈教育传承
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舞蹈活动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民族舞蹈的学习兴趣
舞蹈教育对少儿成长的作用与意义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