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学生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继承人,培养中学生的民族精神,塑造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事关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事业,但是现在中学生呈现出来的一些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礼貌与礼仪;2.缺乏自理自立自控的能力;3.缺乏诚信;4.心理素质薄弱;5.自大与自卑同时并存;6.盲目向往发达国家的生活,追崇别国的文化。
学校的学生表现出如此的面貌和状态,社会上道德沦丧的现象更是屡屡发生,原因何在?诚然政府不断用政令来教导,用刑罚来管束,老百姓虽然会因害怕刑罚而表面服从,但心里仍然会不知羞耻。这句话正应了两千年前的圣人讲的:“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汉字所拥有的无限魅力,在班级建设中我特别注重以说文解字的方式在班级开展德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班级成为班风、学风良好的班级。笔者主要分以下几个层次把“五常”融进班级的德育教育。
一、五常的古代解释
五常是由汉代儒学大家——董仲舒最终确立,后代对于“五常”的解释也很多,笔者选取了其中的几种解释。
何谓仁?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它也指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義,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義。
何谓礼?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对他人敬意,尊重。
何谓智?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何谓信?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寓意待人处世真心诚意。
二、向学生阐述“五常”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解及意义
“仁义礼智信”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
三、在班级德育建设中,如何具体践行“五常”
1.以“五常”为核心的传统道德观,无论哪个朝代都被统治者强调,同时也被广大人民所认可,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明确作为炎黄子孙的一份子,在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熏陶下,我们应该成为一名怎样的现代中国人?笔者从“仁义礼智信”出发,设定了以下德育目标:
(1)从古“仁”字出发,教育学生以爱人去关心他人,热爱集体,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在己先,做一名公而后私的人;让学生时刻怀有同情心,自发的去关心弱者,帮助弱者,成为有恻隐之心的人;教育学生以古仁的理念去处理同学关系,做到团结同学,互帮互助,共同享受生活学习的乐趣,做一个活泼而又乐观的人。
(2)从古“义”出发,做一个重感情而又明辨是非的人,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断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敢于发问,成为敢于质疑和信念坚定的人;树立学生敢于不畏强权,伸正义,不矫造,要同校园里不文明和歪风邪气作斗争,成为一身正气的人。
(3)从“礼”出发,教导学生首先要掌握中华民族的礼仪礼貌,对待长辈、老师要彬彬有礼;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正确对待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不断展开自我批评,为人处事谦虚谨慎,男生应是谦恭礼让,显君子风度;女生应是温和娴静,显淑女气质,成为荣耻观鲜明的人。
(4)从“智”出发,告诫学生要不断的从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知识与经验。才学見识来源于生活学习,要留心留意日常生活的变化,成为善于观察和生活的人;培养学生养成科学学习的习惯,遇到困难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冷静的处理各种意外事件,成为一个处乱不惊,有思想、有谋略的人。
2.一个没有传统文明的民族,是一个不完美的民族;而有了传统文明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悲的民族。怎样达成上述德育目标?笔者对班级进行“五常”教育,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鼓励中学生阅读中文古籍,围绕“五常”去思考人生态度,教师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从而起到垂范的作用,并且开展多方位的教育,把五常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2)开展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例如团活动、讨论会、辩论会等,把五常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
(3)创造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班级开设专栏为弘扬传统美德,特别是“五常”教育,塑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4)班级以“仁义礼智信”为标准,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德育考核标准,纳入学生的学期评价,用制度手段促成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
总而言知,大力发掘,倡导、传播以“五常”为主的传统美德文化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因为这是重塑当代中学生民族教育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敬惜汉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J].山西福田寺、陕西香积寺.
[2]李义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诚实正直教育[D].南京百家湖中学.
【作者简介】梁熹徽,肇庆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