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趣味性”微课的设计研究

2018-10-25 09:49宋金刚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趣味趣味性微课

宋金刚

【摘 要】目前微课研究对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关注较少。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微课学习的情感体验是保障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趣味性”微课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从认知、情感和表现三个层次进行设计,将教学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恰当运用多媒体元素,激发并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为其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促进其认知的形成。

【关键词】趣味;微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8)010-048-03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国微课大赛活动的开展,微课这种新的教学资源在国内教育领域迅速普及开来。微课就是通过微视频及相关的学习资料帮助学习者独立、完整地学会某一知识片段或方面的学习资源[1]。微课的出现是对教育信息化探索中的一个突破,是教学资源建设的一次变革,是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2]。中小学生处于学习厌倦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设计能够更有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是微课设计的关键,也是影响微课学习效果优劣的主要因素,构建“趣味性”微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趣味性”微课的设计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要体现趣味性,调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动性。根据“趣味性”微课的特点,从认知层次、情感层次和表现层次三个方面进行“趣味性”微课的设计,每一个层次发挥的作用不同,也需要不同的设计风格。认知层次通过学习者分析、学习任务设计、学习内容设计,科学合理促进学习者认知,保证了“趣味性”微课的科学性和有用性;情感层次通过创设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虚拟情境,将微课学习和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表现层次通过恰当运用多媒体元素,增强学习者的感官刺激,提升“趣味性”微课的艺术性要素,进而优化学习体验。下面详细阐述这三个层次的设计理念。

认知层次:科学合理促进学习者认知的设计

无论是用于预习、复习还是深化知识,中小学微课的建设都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微课不是资源的简单堆砌,要从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符合学习者认知,有用、可用,能够真正地促进学习。“趣味性”微课的认知层次就是要保证制作微课的科学性和有用性,其设计可分为学习者分析、学习任务设计和学习内容设计三个方面。

1.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趣味性”微课学习的主体,不同年龄阶段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和学习风格不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不一样,超出学习者现有认知能力的微课会给其学习带来困难,“趣味性”微课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因素。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维持时间短、独立思考能力较弱,“趣味性”微课要形象直观,学习路径尽量以线性为主,人机交互以单项交互为主,尽量减少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差较远的知识内容。中学阶段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学习路径可适当拓宽,可增加一些后延知识,加强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在知识内容的呈现方面可以借助概念图、流程图等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2.学习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是指通过“趣味性”微课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可以是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或是日常教学的预习或复习,也可以是将言语表述不清的知识借助微课形象直观的展示。“趣味性”微课学习任务要简单、清楚,不宜过大,不宜过多,一般设定一到两个知识点即可,学习任务要尽量具体化、可操作、可测量,不要设计抽象模糊、大而空泛的目标。对于信息含量大的教学主题,则可以采用内容分解的方式,化整为零、逐一制作,最后形成系列微课[3]。

3.学习内容设计

“趣味性”微课的学习内容要紧扣学习任务,尽量减少与学习任务关联度低的知识,以免增加学生负担,使其产生厌烦心理。在具体设计时将学习内容按重要程度有机分解,明确各个知识点的关系并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注重承接先前知识,唤醒学习者先前经验,接着解决重难点,最后引出后续知识点。如此将先前知识和后续知识串联,架设起联结学习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4]。此外,由于中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根据前期微课研究的相关经验,建议“趣味性”微课学习的持续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5~8分钟最为适宜[5]。

情感层次:结合实际问题创设虚拟情境的设计

情境學习理论认为知识植根于情境之中,学习应是基于情境的,透过情境中的活动或工具知识才能镶嵌在人体的大脑之中,学习者才能真正掌握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几乎所有教学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发生的情境。根据情境学习理念,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微课的兴趣,要在“趣味性”微课中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同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创设能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虚拟情境。虚拟情境的创设要和学习者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最好是学习者的某一生活经验,这样能使学习者有熟悉感和亲近感。此外,虚拟情境的创设要生动、有趣,能恰到好处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趣味性”微课的设计开发过程中,虚拟情境的创设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思想积极向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传递正确的价值观,避免暴力、血腥等不良画面出现;贴近生活实际,使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参与感,最好是学生熟悉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这样他们就会产生浓厚兴趣,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来面对,而且对于实际问题也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过程完整、连贯,脉络清楚但不宜过于复杂,以免学生产生疑惑。情境的设计要和教学内容有较高的贴合度,不能生搬硬套,教学内容要有机融于情境之中。

表现层次:恰当运用多媒体元素优化学习体验的设计

环境心理学表明,良好的感官刺激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性,形成整体性认知,引发学习者更加积极的认知体验[6]。“趣味性”微课表现层次的设计要遵循环境心理学的规律,不应只满足学习内容的简单呈现,而应运用多媒体元素,增强画面效果,丰富视听感受,唤起学生的感觉体验,创设一个有益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的环境。

“趣味性”微课中文字、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运用要遵循“整体统一、局部对比”的原则,这些元素插入微课的时间和位置要适宜,变化不能过于频繁,元素之间的切换要流畅、自然,尽量采用緩入、缓出的方式,以便给学习者提供舒适的视觉体验。

文字是最基本的信息符号,“趣味性”微课中定义、概念、规则等使用文字元素表征会更清晰和准确,不同的字体、字号、颜色、加粗、标亮等样式能起到强化的作用,但其样式不能过于花哨,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图像和动画形象直观,能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视觉信息,对于抽象的、用言语表达困难的信息可借助图像和动画展示,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思维想象。文本、图像和动画属于视觉表征范畴,过多的视觉表征容易给学生视觉通道带来负担,若同时运用听觉表征(声音),使二者趋于平衡,能大大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趣味性”微课音频元素的运用要丰富,但要注意声音节奏和语气的变化,音量要均衡适中,音质要清晰干净,尽量避免出现噪音,如噪音过大可借助音频编辑软件降低噪音或通过后期配音解决。视频元素能较生动地呈现所创设的虚拟情境,也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视频元素信息量大,通过网络传输容易产生卡顿,需进行多次测试,确保其传输速度。此外视频元素的画面要比例协调、色彩要鲜艳,尽量避免有口误和画面跳跃的情况发生。

“趣味性”微课设计的三个层次功能各不相同,但它们的最终宗旨是一致的,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并维持其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在“趣味性”微课的实际开发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几个关键特征:科学性、有用性、提升学习趣味、注重学习体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技术人员的艺术创意,就能创造出适合中小学生的优秀的“趣味性”微课作品。

参考文献

钟绍春,张琢,唐烨伟. 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85-88.

周贤波. 基于学习者角度的微课建设策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5(4): 81-84,90.

林雯.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6): 26-30.

郑小军,张 霞. 微课的浅阅读趋向及其对策探讨[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2): 67-69.

胡铁生. 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15-18.

Paul A.Bell,Thomas C.Greene,Jeffrey D. Fisher,Andrew Baum. 朱建军等译. 环境心理学(第5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651.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趣味趣味性微课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