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群
据史载,夏商周三代,有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九鼎,一直是有国者的荣耀,也是野心家的梦想。春秋时,周定王派王孙满到楚国去慰劳楚王,羽翼渐丰、意欲争雄中原、觊觎周室的楚庄王便“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左传》宣公三年),“问鼎中原”由此成为争霸的代名词。战国时,迅速崛起、已成吞并之势的秦国则直接“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只因周谋臣用计搬来齐国救兵方才作罢(《战国策·东周策》)。从这些记载来看,九鼎的存在应该是不成 问题的。
这经常“惹是生非”的九鼎,还颇有来历,据说乃是夏禹治水划定九州之后所铸,以象征九州归一,中原大地已步入统一的王权时代。王孙满在回答楚庄王“问鼎”时便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左传》宣公三年)。《史记·封禅书》更直称“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享鬺上帝鬼神”。从这些叙述中,还可知这九鼎不但铜铸而成,而且雕刻着“百物”之象,更有着享神避邪的宗教力量。作为相传为夏人所铸的艺术瑰宝,九鼎对于考察夏代审美文化的特点还是极有价值的,而前提则是确定它出现于夏代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夏代,曾经是一个十分扑朔迷离的朝代,与古籍屡屡提到的情况不相应的是,至今尚未见到当时的文字记载,关于它的考古发掘,也是既少又难以确指。自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偃师二里头遗址以来,经过40年的发掘与研究,特别是1983年偃师商城的发现,使很多原来误把二里头遗址当作商汤所居之亳的学者重新确定了亳的位置,近年学术界已普遍将二里头文化作为考察夏文化的首选对象。启动于1996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取得的种种成果,也大多确定了这一 结论。
从二里头文化诸遗址出土的情况看,当时的社会分工已经比较精细,不仅手工业与农业 已经分离,在手工业内部,铸铜、制陶、琢玉、制骨以至木工建筑都已出现专业分工。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青铜容器——铜爵(据测定合金成分为铜92%、锡 7%,属锡铜器),此外还有铃、戈、簇、戚、刀、锥、鱼钩等青铜乐器、兵器、工具等,说明此时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
就纹饰而言,出土的这些青铜器多为小型实用器物,尚未发现上面有雕刻或绘制的图样,但在二里头出土的玉器等礼器和装饰品上,纹样工艺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像其中出土的一件柄形玉器,上面有上、中、下三组兽面纹,其间饰两组花瓣纹,兽面用单线和浮雕相结合的技法雕成,线条已相当流畅。这里还出土有一件兽面铜镶玉牌,表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至于更多作为实用器物的陶器,一般多配以简单的篮纹、绳纹、方格纹、弦纹、附加堆纹和各种印纹,但个别陶器上还是刻有鱼纹、蛇纹、兽面纹等,显示着与众不同的功能。
据考古学家介绍,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清理出数十座墓葬,明显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这是人类已进入贵族等级社会的必然反映。大型墓只发现一座,可惜已被盗掘一空。上述铜器、玉器只是中型墓中的文物,小型墓随葬品则只有少量的陶器。这种情况多少影响了二里头文化作为夏文化生产和艺术水平代表的典型性,也就是说,可能还有更能代表夏文化最高水平的器物尚未发现,或已经不知流入何方。尽管如此,就现有发现的这些器物及其纹饰,也已经显示出生产力的发展和工艺的成就。
有这样一个水平作基础,夏人合九牧之金(铜)以铸九鼎的传说应该不是毫无根据的。不否认传说会有不少附会、夸大的成分,《战国策》称“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即是。但鉴于此前氏族部落时期已大量出现的象征权威和力量的玉琮及其徽识图案,考慮到其后的殷商已有相当高水平的青铜彝器,以夏代建立起一个统领诸方的联盟王朝,倾全力铸造出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铜鼎,通过集中绘饰各方国徽识和诸方异物,以显示一统的王权,当在情理 之中。
因此,九鼎首先便是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层次——联盟国家体制的象征。所谓“远方图物”,很可能就是王朝将所辖九州各方国的兽形图纹或是各氏族集团的图腾摹绘下来,然后把它们分别涂画或铸造在诸多个鼎器上面,这些鼎器的组合,就是一面联盟的大旗。当然,有征服者,就有被征服者。为了显示胜利者的骄傲,在这些图饰当中,极可能还要标识出被征服被消灭部落和氏族的图腾,这便有了所谓“神奸”的区分。在当时人看来,敌对部落的图腾无疑就是奸邪之物。可见这些“百物而为之备”的画面世界,展示的却分明是人间社会集团关系的变迁。
九鼎的宗教功能同样体现着这种交织着神意和王权的文化特征。《左传》称“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史记》称“皆尝享鬺上帝鬼神”,都在强调九鼎不但是王权的象征,还是重要的享祭上帝鬼神的礼器,而这种享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诸方图腾汇集到一个祭坛上,所享祭的就不再是各自的神祇,伴随着地上王权的建立,天神一元——上帝的观念正在形成。
应该说,除了九鼎所显示的神权和王权特征,无论是其绘饰诸方图腾妖邪的纹样,还是作为享祭上帝的礼器,都还明显带有氏族时代器物的文化遗留;不过九鼎“远方图物”,“百物而为之备”,还有个“使民知神奸”的作用,这一说法毕竟透出了新的审美信息。“百物”被分为“神”和“奸”,也即好和坏两大类,各具图像,使民识之,实际上有着展示各地方物、图腾、异兽、奇物的功能,绘画艺术第一次部分地从原始象征、宗教神秘的氛围中剥离出来,萌生了写实、再现、认知的审美因素。而汇聚“百物”,则显示了新兴联盟国家前所未有的包容天下的大千气魄。
(选自《神美隐现》,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