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 PC 构件监管现状及产品认证模式探索

2018-10-25 05:32:44樊俊江於林锋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32
建筑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产品认证装配式工厂

樊俊江,於林锋(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032)

PC(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业化建筑的建设质量与安全。过去对 PC 构件生产厂家通常采取资质资格认定的管理模式,而随着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取消了对PC 构件生产厂家的资质审批,因此目前缺乏对 PC 构件产品质量的有效监管措施,亟需探索新的质量管理模式。

产品认证是通过检验评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进行样品型式试验来确认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是否符合特定要求,是否具备持续稳定生产符合标准要求产品的生产能力。这与检查的方式相比,更能证明产品在特定周期内的连续符合性。此外,PC 构件与其他建筑产品相比具有复合性、功能多样性、体积大等特点,在施工现场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性能检测,而采用第三方产品认证模式则具有更好的操作性。随着有关职能部门对产品认证权力的下放,市场上的认证机构将逐步增加,对装配式 PC 构件进行产品认证将成为一种趋势。

1 PC 构件资质管理

1.1 PC 构件生产企业的资质要求

资质管理主要是对建筑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管理能力的管理。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 [2001]82号)规定,PC 构件专业企业资质分为二级和三级。

1.1.1 二级资质标准

(1) PC 构件产品年实际产量 2 万 m3以上或设备生产能力达 3 万 m3,产品质量合格。

(2) 企业经理拥有 5 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技术负责人拥有 3 年以上从事 PC 构件生产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中级以上会计职称。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 10 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 6 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 2 人。

(3) 企业注册资本金 500 万元以上,企业净资产 600万元以上。

(4) 企业近 3 年最高年工程结算收入在 800 万元以上。

(5) 企业设有混凝土专项试验室。

1.1.2 三级资质标准

(1)PC 构件产品年实际产量 3000 m3以上或设备生产能力达 4500 m3,产品质量合格。

(2)企业经理具有 5 年以上从事构件生产或施工管理工作经历 ;技术负责人具有 2 年以上从事 PC 构件生产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初级以上会计职称。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5 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 3 人;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 1 人。

(3)企业注册资本金 200 万 元以上,企业净资产 240万 元以上。

(4)企业近 3 年最高年工程结算收入 300 万 元以上。(5)企业设有混凝土专项试验室。

1.1.3 承包工程范围

(1)二级企业可生产各类 PC 构件。

(2)三级企业可生产除预应力吊车梁、桥梁、屋面梁、屋架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以外的其他各类 PC 构件。

(3) 2015 年起实行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建市 [2014]159 号)取消了 PC 构件专业承包企业资质。

1.2 取消资质对 PC 构件生产企业的影响

PC 构件企业在项目中通常是以“供货方”的形式存在,且 PC 构件企业生产的“预制构件”属于地地道道的建材产品,不需要“专业承包企业资质”。事实上 PC 构件企业几乎没有担任过建筑施工企业的“专业资质分包商”,因此取消 PC 构件企业的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合情合理。

取消 PC 构件的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后,PC 构件的质量责任划分更加明确。PC 构件由使用产品的施工企业检验把关,并对工程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PC 构件企业应重点加强交货检验环节和现场技术服务两方面的工作,施工企业应确认交付的 PC 构件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装配施工。这样对于确保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和质量责任划分都十分有利。

取消 PC 构件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后,PC 构件生产准入门槛降低,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小型生产企业可以生产更多种类的 PC 构件,但同时也给行业监督管理方面带来更大的难题。相当一部分企业工程技术装备、技术人员能力及数量不足,缺乏专业的实验室,导致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持续保障,亟需采用新的管理模式。

2 上海市装配式 PC 构件监管现状

2.1 建设工程材料通用监管环节

目前上海市建材监管主要有如下几个环节。

(1)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接受建委委托对建材进行备案管理。备案管理是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登记备查。备案管理是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本市原来对原来实施准用管理的建设工程材料现实施备案管理。

(2)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检测单位各司其职,为建材在建设工程上的使用把好设计、采购、进场、施工、验收、检测关。

(3)建材管理部门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建材供应、使用、监理、质量检测等环节实施监督管理,包括施工现场的检查抽查;联合有关管理部门规范整顿建材市场秩序,严肃查处建材的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建设工程材料监管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建设工程材料监管流程

2.2 装配式 PC 构件的特殊管理要求

上海市现行关于装配式 PC 构件管理的相关文件如下。

(1)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发布的《关于印发〈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监管要点(试行)〉的通知》(沪建安质监 [2015]8 号)。该文件从工程现场建设施工的角度出发,规定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预制构件生产单位等参建各方各自的监管职责以及在施工准备、预制构件管理、实体施工、结构施工、工程验收等环节的质量监管要点。文件中提及了生产单位应加强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根据规范加强原材料、混凝土强度、连接件、构件性能等的检验。但受限于安质监总站在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产品的质量监管方面的权限对于如何加强监管,由谁来监管并未给出具体的说明。

(2)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发布的《关于印发上海市〈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建设导则〉的通知》(沪建市管 [2016]51 号)。该导则提供了装配式建筑 PC 构件工厂设计、施工、工程验收、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通用技术要求,用于指导企业正确掌握装配式建筑 PC 构件工厂的建设,但对于如何加强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及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等问题并未涉及。这可能是因为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对建材产品的工厂质量控制与保证没有管辖权。

总体而言,上海市装配式 PC 构配件主要采用备案管理的事前监管方式,以及配合进场验收和现场监管的事后管理方式。对于工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事中监管,自从资质管理取消后,就没有比较好的监管方式。

3 装配式 PC 构件产品认证模式探索

3.1 产品认证通用的认证模式

在认证模式的选择与实施方面,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为了适应产品质量认证的发展,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质量认证活动提供建议和指导,国际标准化组织基于对产品的危险性分析、认证成本投入与认证效果评估等因素的综合权衡,总结了 8 种产品质量认证模式。

(1)型式检验。按照规定的检验方法对产品的样品进行检验,以证明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的全部要求。

(2)型式检验+认证后监督(市场抽样检验)。除型式试验外,认证后对产品实施监督。监督的办法是从市场上购买样品,或从批发商、零售商的仓库中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以证明产品持续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

(3)型式检验+认证后监督(工厂抽样检验)。除型式试验外,认证后对产品实施监督。监督的办法是从生产厂家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以证明产品持续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

(4)型式检验+认证后监督(工厂和市场抽样检验)。除型式试验外,认证后对产品实施监督。监督的办法是既从市场购买,又从生产厂家随机抽取进行检验,以证明产品持续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

(5)型式检验+工厂质量体系评定+认证后监督(质量体系复查+工厂和市场抽样检验)。这种认证制度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对产品生产厂的质量体系的检查、评定,已经在批准认证后的监督中增加了对产品生产厂的质量体系复查。

(6) 工厂质量体系认证。这种认证制度是对生产厂家按特定的技术标准制造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检查和评定。这种认证模式不对产品进行检验,已很少在产品认证中作为独立的认证模式采用,并已发展成为自成体系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7)批检。根据规定的抽样方案,对产品进行批量检验,并据此作出该批产品是否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的判断。

(8)百分之百检验(全数检验)。每一件产品在出厂前,均要依据标准进行检验,主要用于危险性极高的产品。

不同类型的认证模式各有优缺点,提供的信任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第(5)种认证模式由于认证内容最全面,可以作为制定其他认证模式的基础,所以成为 ISO 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典型产品认证模式,我国的产品质量认证也基本上采用了该模式。

3.2 装配式 PC 构件的特殊性

装配式建筑的 PC 构件包括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女儿墙、夹心保温墙等。由于装配式建筑总体上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图集缺失,PC 构件也需根据建筑设计图纸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装配式建筑 PC 构件的尺寸存在较大的变化,无法采用标准的形式进行规定。加上装配式建筑 PC 构件的体积较大,送样检测较为不便,采用型式检验的方式对产品合格性进行验证操作性并不强。从实际调研结果来看,装配式建筑PC 构件基本没有对应的产品标准,在未来几年内无法完成关键性产品标准的编制或形成标准体系。

3.3 装配式 PC 构件认证模式探索

由于目前无法对装配式 PC 构件开展标准化的整体性能检测,即无法开展型式检验,因此通用认证模式中的前 5种模式对其并不适用。第(6)种模式是针对质量体系的认证;第(7)、第(8)种模式需要对构件进行批量检验或全部检验,对于体积较大的预制构件也不适合。装配式 PC 构件需探索新的认证模式,可考虑采用工厂抽样检验+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评定+认证后监督(工厂抽样检验)的新模式。

(1)工厂抽样检验。工厂抽样检验方法可参照 DGJ 08-2069─2016《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与质量检验规程》,对装配式 PC 构件的外观质量缺陷、尺寸偏差、混凝土脱模强度、起吊强度、预应力张拉强度、质量评定强度、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抗拉强度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检测。

(2)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评定。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评定可参照 DG/TJ 08-2034─2008《预拌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质量管理规程》,对装配式 PC 构件生产企业的资源管理(人员、工艺和设备、环境、试验检测)、质量管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职责和权限、文件控制、合同评审、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记录控制、顾客服务、纠正和预防、统计分析和持续改进)、质量控制(原材料、模具和台座、钢筋半成品成品制作、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生产、预应力施工、构件成型、构件养护、产品质量、产品出厂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以衡量装配式 PC 构件生产企业的工厂质量保证能力。

(3)认证后监督。认证后监督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复查,另一方面是定期进行工厂抽样检验。认证后监督中的工厂质量能力复查和工厂抽样检验在检查项目和抽样检验的具体内容方面可比初次执行时适当简化。

工厂抽样检验+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评定+认证后监督(工厂抽样检验)的产品认证模式克服了传统产品认证模式用于装配式 PC 构件时的局限性,为装配式 PC 构件的质量监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4 结 语

(1)PC 构件过去通常依照《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 [2001]82 号)对生产企业进行资质管理,以实现对产品的质量监管;资质等级取消后,装配式 PC 构件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

(2)上海市装配式 PC 构件目前主要采用备案管理的事前监管方式,配合进场验收和现场监管的事后管理方式,但对于工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事中监管缺乏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手段。

(3)装配式 PC 构件与其他建筑产品相比具有复合性、功能多样性、体积大等特点,而且现阶段标准化图集及产品标准缺失,无法开展产品型式检验,传统的产品认证模式对装配式 PC 构件并不适用。

(4)工厂抽样检验+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评定+认证后监督(工厂抽样检验)的产品认证模式克服了传统产品认证模式用于装配式 PC 构件的局限性,为装配式 PC 构件产品质量监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猜你喜欢
产品认证装配式工厂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智能城市(2018年7期)2018-07-10 08:30:00
2016年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名录(三)
2016年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名录(一)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长沙最大装配式保障房更加节能低碳
节能与环保(2015年5期)2015-01-14 08:16:20
我国颁发首批低碳产品认证证书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自动化博览(2014年6期)2014-02-28 22:32:17
2011年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名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