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隔墙板用灌浆材料组成设计研究

2018-10-25 02:01:46贾仁甫钱清华严帅帅
江苏水利 2018年10期
关键词:缓凝剂胶砂膨胀剂

贾仁甫,钱清华,严帅帅

(扬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绿色建筑材料研究所,江苏 扬州 225127)

0 引言

水泥基灌浆材料为将水泥、矿物掺合料、细骨料及外加剂在工厂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施工现场加入水及相关外加剂等组分均匀拌合后,用于螺栓锚固、结构加固及预应力孔洞等灌浆的材料[1]。由于灌浆材料具有流动性高、早期强度高、微膨胀、耐久性能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灌浆)、地下工程(挡土墙灌浆)、采用预应力的工程(预应力孔洞灌浆)等多种领域。

对于灌浆材料的力学性能,李世元[2]对装配式建筑钢筋套筒灌浆材料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由于多余的自由水挥发形成毛细孔隙,在一定范围内,水胶比的增大会降低灌浆材料的强度。但过低的水胶比会使水泥无法完全水化,也会影响其强度。对于灌浆材料的工作性能,徐长伟等[3]对装配式建筑用灌浆材料的组成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水灰比的增大会提高流动度。贾雪丽[4]对高性能水泥基灌浆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过高的水胶比会导致灌浆材料离析泌水。对于灌浆材料的膨胀性能,吕代江[5]对装配式建筑钢筋套筒灌浆材料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塑性膨胀剂补偿了早期收缩,AEA膨胀剂补偿了硬化后的收缩。贾雪丽[4]的研究表明,膨胀剂的加入优化了灌浆材料的孔结构,使其抗冻性、耐久性及体积稳定性提高。李宗阳[6]对装配式建筑灌浆材料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细骨料的加入有利于保证灌浆材料的体积稳定性。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缓凝剂、水胶比、胶砂比、掺合料种类和掺量、膨胀剂对灌浆材料的流动度、力学性能、竖向膨胀率的影响,设计内隔墙板用Ⅱ类水泥基灌浆材料,目标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水泥基灌浆材料主要性能指标

1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1.1 原材料

水泥,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表观密度3100 kg/m3,扬州绿扬水泥厂生产。粉煤灰,Ⅰ级粉煤灰,表观密度2200 kg/m3,南京共创防腐保温有限公司生产。矿渣粉,S95级,表观密度2900 kg/m3,泰州生产。膨胀剂,拓达建材生产。砂,中砂,密度2604 kg/m3,扬州近郊生产。缓凝剂,葡萄糖酸钠,工业级,吴江市华誉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含固量30%,西卡集团生产。拌合用水,符合JGJ63-2006[7]的规定。

1.2 试验方法

灌浆材料的制备、成型、截锥流动度试验参考GB/T50448-2015[1];抗折、抗压强度试验参考GB/T17671-1999[8];凝结时间试验参考GB/T1346-2011[9];竖向膨胀率试验参考GB/T50448-2015[1]、GB50119-2003[10]。

2 结果与讨论

2.1 缓凝剂掺量

水胶比0.28、胶砂比1:1、粉煤灰掺量20%、减水剂掺量1.0%、缓凝剂掺量0.5‰~2.5‰设计配比,研究缓凝剂掺量对灌浆材料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1~图3所示。

图1 不同缓凝剂掺量的灌浆材料抗折强度

图2 不同缓凝剂掺量的灌浆材料抗压强度

图3 不同缓凝剂掺量的灌浆材料流动度

由图1、图2可知,缓凝剂掺量对灌浆材料早期的抗折、抗压强度影响较大,在0.5‰~2.5‰范围内,随着缓凝剂掺量的增加,1 d强度明显降低,掺量大于2.0‰时,灌浆材料1 d无法完全硬化,缓凝效果明显。缓凝剂试验掺量范围内,灌浆材料3 d抗压强度略有降低,28 d强度变化规律不明显。由图3可知,在0.5‰~2.5‰范围内,随着缓凝剂掺量的增加,截锥流动度随之增加,且30 min流动度经时损失逐渐减小。

综合上述分析,缓凝剂掺量为0.5‰时,灌浆材料的凝结时间、流动度和抗压强度满足要求,因此选择缓凝剂掺量为0.5‰。

2.2 水胶比

水胶比0.24~0.32、胶砂比1:1、粉煤灰掺量20%、减水剂掺量1.0%、缓凝剂掺量0.5‰设计配比,研究水胶比对灌浆材料的影响,测试结果如图4~图6所示。

图4 不同水胶比的灌浆材料抗折强度

图5 不同水胶比的灌浆材料抗压强度

图6 不同水胶比的灌浆材料流动度

由图4、图5可知,水胶比0.24~0.32时,随着水胶比的增大,灌浆材料各龄期抗折、抗压强度降低,1 d强度降低最为显著。由图6可知,随着水胶比增大,流动度显著增加。水胶比为0.28时,灌浆材料的流动度和抗压强度均满足要求,灌浆材料浆体更加均匀,适宜自流平成型,因此选择水胶比为0.28。

2.3 胶砂比

水胶比0.28、胶砂比1:0.5~1:1.5、粉煤灰掺量20%、减水剂掺量1.0%、缓凝剂掺量0.5‰设计配比,研究胶砂比对灌浆材料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7~图9所示。

图7 不同胶砂比的灌浆材料抗折强度

图8 不同胶砂比的灌浆材料抗压强度

图9 不同胶砂比的灌浆材料流动度

由图7、图8可知,胶砂比1:0.5~1:1.5时,随着胶砂比的提高,抗折、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胶砂比1:1时灌浆材料1 d抗压强度最高,胶砂比1:0.75时3 d和28 d强度最高。由图9可知,胶砂比1:0.75时流动度达最大。但由于流动度过大,浆体匀质性差,且由于砂含量低,体积稳定性难以保证。

综上,胶砂比为1:1时,灌浆材料的流动度和抗压强度满足要求,因此选择胶砂比为1:1。

2.4 掺合料种类与掺量

基于上述试验结果,在水胶比0.28、胶砂比1:1、缓凝剂掺量0.5‰的基础上,研究矿渣、粉煤灰及两者复掺使用对灌浆材料的影响。

2.4.1 单掺粉煤灰

水胶比0.28、胶砂比1:1、粉煤灰掺量0%~20%、减水剂掺量1.0%、缓凝剂掺量0.5‰设计配比,研究粉煤灰掺量对灌浆材料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10~图12所示。由图10、图11可知,粉煤灰掺量0%~20%时,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灌浆材料各龄期抗折、抗压强度降低。由图12可知,粉煤灰对灌浆材料的流动度影响较小,初始流动度在350~360 mm之间波动。

图10 单掺粉煤灰的灌浆材料抗折强度

图11 单掺粉煤灰的灌浆材料抗压强度

图12 单掺粉煤灰的灌浆材料流动度

综上,粉煤灰掺量15%时,灌浆材料的流动度和抗压强度满足要求,因此选择粉煤灰掺量15%作为后续试验的掺量。

2.4.2 单掺矿渣

水胶比0.28、胶砂比1:1、矿渣掺量0%~20%、减水剂掺量1.0%、缓凝剂掺量0.5‰设计配比,研究矿渣掺量对灌浆材料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13~图15所示。

图13 单掺矿渣的灌浆材料抗折强度

图14 单掺矿渣的灌浆材料抗压强度

由图13、图14可知,在0%~20%范围内,随着矿渣掺量的增加,灌浆材料1 d抗折、抗压强度降低,但与单掺粉煤灰相比,降幅不明显。且灌浆材料3 d、28 d抗折、抗压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掺量15%时强度最低。由图15可知,随着掺量的增大,初始流动度先增大后减小,掺量10%达到最大。

图15 单掺矿渣的灌浆材料流动度

综上,矿渣掺量为20%时,灌浆材料的流动度和抗压强度满足要求,因此选择矿渣掺量20%作为后续试验掺量。

2.4.3 复掺粉煤灰和矿渣

水胶比0.28、胶砂比1:1、粉煤灰:矿渣=0%:20%~20%:0%(且总掺量20%不变)、减水剂掺量1.0%、缓凝剂掺量0.5‰设计配比,试验结果如图16~图18所示。

图16 复掺粉煤灰和矿渣的灌浆材料抗折强度

图17 复掺粉煤灰和矿渣的灌浆材料抗压强度

由图16、图17可知,在掺合料总掺量保持20%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粉煤灰比例的提高,0%:20%~5%:15%的强度降幅明显。由图18可知,复掺掺合料的改变对流动度影响不明显,初始流动度在370~380 mm波动。

图18 复掺粉煤灰和矿渣的灌浆材料流动度

综上,粉煤灰:矿渣为10%:10%时,灌浆材料的流动度和抗压强度满足要求,因此选择粉煤灰:矿渣为10%:10%作为后续试验的复掺比例。

2.5 膨胀剂

水胶比0.28、胶砂比1:1、粉煤灰:矿渣=10%:10%且总掺量20%、膨胀剂掺量0.0%~8.0%设计配比,研究膨胀剂对灌浆材料的影响。由于膨胀剂的加入,需要增加减水剂与缓凝剂的掺量,提高灌浆材料的工作性能,便于其成型。图19~图21为膨胀剂掺量不同时灌浆材料的测试结果。

图19 不同膨胀剂掺量的灌浆材料抗折强度

由图19、图20可知,膨胀剂0%~8%,随着膨胀剂掺量的增加,灌浆材料1 d、3 d强度显著降低,膨胀剂4%~8%时,早期强度较小,且体积稳定性较差,试件体积增大明显,气孔明显增多,不适宜作为灌浆材料使用。由图21可知,膨胀剂1.5%~8.0%时,随着膨胀剂掺量增加,流动度减小,且缓凝剂掺量相应增加,30 min流动度经时损失减小。膨胀剂掺量为1.5%时,灌浆材料的流动度、抗压强度及竖向膨胀率满足要求,因此选择膨胀剂掺量1.5%对应的QHG7.6配合比为灌浆材料的最优配比,见表2、表3。

图20 不同膨胀剂掺量的灌浆材料抗压强度

图21 不同膨胀剂掺量的灌浆材料流动度

表2 灌浆材料最优配合比

表3 最优配比灌浆材料的性能

3 结论

本实验范围内,灌浆材料试验结果如下:

(1)水胶比0.24~0.32时,随着水胶比的增大,灌浆材料流动度增大,各龄期压强度降低,胶砂比1:0.5~1:1.5时,灌浆材料的流动度和强度随胶砂比提高先增大后减小。

(2)单掺粉煤灰0%~20%时,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灌浆材料各龄期压强度降低;单掺矿渣0%~20%时,随着矿渣掺量的增加,灌浆材料1 d强度降低,但后期强度增加;粉煤灰与矿渣复掺使用时,随着粉煤灰比例的增加,灌浆材料强度降低。

(3)缓凝剂0.5‰~2.5‰时,随着缓凝剂掺量增加,流动度增大,30 min流动度经时损失减小,早期强度降低;膨胀剂掺量1.5%~8.0%时,随着膨胀剂掺量增加,流动度减小,早期强度降低。

(4)最优灌浆材料配合比为水泥:粉煤灰:矿渣:膨胀剂=78.5%:10%:10%:1.5%(占胶材总量的比例)、胶砂比1:1、水胶比0.28,初始和30 min截锥流动度分别为390 mm、350 mm,1 d、3 d、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 28.7 MPa、42.0 MPa、70.5 MPa,3 h和24 h竖向膨胀值分别为2.792 mm、2.362 mm。

猜你喜欢
缓凝剂胶砂膨胀剂
搅拌站废料对胶砂性能的影响
建筑石膏蛋白类缓凝剂性能研究
膨胀剂在低收缩 UHPC 中的研究现状*
商品混凝土(2022年4期)2023-01-13 16:59:34
一维限制条件下MgO膨胀剂膨胀特性温度模型的建立
云南化工(2021年8期)2021-12-21 06:37:28
淡化海砂中贝壳含量及粒径对胶砂性能的影响研究
建筑施工(2021年5期)2021-10-15 10:56:16
磷石膏水泥缓凝剂的试验与应用(一)
不同矿物掺合料对蒸养水泥胶砂力学性能的影响★
山西建筑(2018年11期)2018-05-23 02:56:14
“水泥胶砂强度检测”自主学习任务单
纤维和膨胀剂的混凝土路面开裂及力学性能研究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与缓凝剂的复配研究
河南科技(2014年3期)2014-02-27 14: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