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吴限
唐真亚为渔民配送报纸和日常用品
一个人,一条船,数十年,穿行在洪泽湖上40多里的水上邮路上。“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夕阳西下,完成了一天的投递任务,他哼着歌,摇着小木船的船桨,歌声引着他前行,伴着他在这条水上邮路穿行近20年,他就是唐真亚,一名普通的投递员。
古铜肤色,是他和当地渔民的共同标志。夏天,他顶着骄阳烈日,冬天,他冒着刺骨的寒风。常年水上投递,船上日晒雨淋的生活对唐真亚来说,是最平常的日子。
唐真亚是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邮政局老子山支局的一名普通投递员。忙完了湖区例行的信件派送工作后,唐真亚说,“作为一名普通投递员,及时准确投递每一份报刊信件是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最起码的诚信。”
坐落在淮河与洪泽湖交汇点的老子山镇,全镇约1.8万人口,近一半分散住在50多个大小滩头上,以养殖和捕捞为主。最远的刘嘴村,离镇上来回80多里。从1999年做邮递员开始,唐真亚成了盘旋在洪泽湖上空的,一只“鸿雁”。聊起这近20年穿行在湖面上的时光,他像聊刚吃完的晚饭一样平常。近20年来,每天晚上他都要分拣邮件,第二天早上六七点钟骑着车投递陆地邮件。投递要抓紧时间,所以每次出门,唐真亚都会给自己带上些烙饼等干粮和水。他的午饭和晚饭,经常靠这些解决。之后再赶到码头驾着小船进入湖区,为分散在湖荡里的渔民送报刊信件。如果遇到大风大雨,唐真亚就要住在渔民船上,凌晨4点再往回赶,这样就不会耽误第二天投递的工作。“还有多少人等着及时收到信呢,不能在我手上耽误一分钟。”
早在2003年8月,一封落款为长山村杜中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拿在了唐真亚手里。该村6个组,组与组相隔30多华里。他问了个遍,都说查无此人。后经多方打听得知,考生住在一个叫“剪草沟”的芦苇荡里。背起水和干粮,唐真亚划着船就摸过去了。当天本就有大风,行至中途,风力突然陡增到7级以上。一个大浪打来,小木船翻了,扣在了水面上。一手拿好邮件,一手抓着船边沿,他想着法往岸边漂。后来还是渔民帮忙,把他从水里捞了起来,带到了考生家。看到落汤鸡似的唐真亚和完好的通知书,考生家长十分欣喜,感动极了。
在送信的时候,他总会记录下渔民们的需求,并买来给他们送到家门口。时间久了,不少渔民都把存取钱、交话费的事交给了他。“我也曾是渔民,知道他们上岸的机会少。我去帮渔民买补给,可以节省渔民开机动船自己去做这些事的时间和精力。”唐真亚说,邮政是做普遍服务的,让渔民们生活方便是他的责任。
“大湖鸿雁”是渔民对唐真亚的称呼,“这是百姓对我的服务的一种肯定。”唐真亚说。
自1958年邮政部门在老子山支局开通水上邮路以来,住在50几个滩头的渔民们便通过投递员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1999年12月,唐真亚从民办教师转行,成为老子山镇邮政支局一名普通投递员。
“岸上的路线,从邮局出发……到桃园路、淮东路、水产路、湖滨路……友谊路、军民路、梨园路、青牛巷。在水上的话,我就先到新淮村,再到马兰港海事处……”闭着眼,他背出了邮路途径的所有路名和村名。近20年来,唐真亚投递的报刊、信件、包裹等已经达110万份。“寻亲、寻战友、录取通知书等信件,即使完全符合退信条件,我也会想方设法妥投,能不退信的就不退信。”他说。正是这股轴劲儿,让他保持着投递差错率为零的记录。
当被问及为啥能在这么艰苦的岗位上坚持多年,唐真亚认为,首要原因是他打心里喜欢这件事。“年轻人选择岗位,不能只看收入,还要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如果喜欢的工作没有太高的收入,那就要看它的社会效益。”他说着自己对于择业的看法。
因为服务做得好,唐真亚先后获得“淮安市劳动模范”、江苏邮政“十佳文明服务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交通运输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十佳最美邮递员”等荣誉,但无论是外出开会还是作报告,回来再晚,第一件事是加班加点把书信送完,把渔民嘱咐的事办完。
“荣誉只是对我现在工作的肯定,是一份纪念。现在的荣誉就是我新的起点,要向更高的层次攀登。”唐真亚深情地说,“选择了投递就要干一辈子,这是我对自己立下的承诺和誓言!”
几年前,考虑到他年龄偏大,上级部门配了一条机动船,让他的水上投递轻松很多。“我享受做投递员的过程,会在一线干到退休。”他说着未来的打算。目前,他一手筹划的“邮政水上便民店”正在紧锣密鼓地配备电脑等设备,等着上线。他说,想把这家店放在附近一个做旅游开发的村子里。
大湖无语,一片沉寂的桨声默默兑现的是一只只绿色邮包承载着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