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彭城镇)笼盔的调查和解析

2018-10-25 09:43孟淑华闫涵杨彩虹马玉洁
安徽建筑 2018年5期
关键词:磁州窑砌筑民居

孟淑华 ,闫涵 ,杨彩虹 ,马玉洁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 邯郸 056004)

彭城镇在古时为磁州窑商贸交易的中心,是磁州窑地区的中心窑场[1],本文以彭城镇为主要研究区域。笼盔在烧制磁器时作为保护匣体被广泛生产使用,其生产和发展也受到该区域的发展演变。笼盔在历史发展中,逐渐从保护匣体,被人遗弃,后来则被用到建筑的建造中去。

1 笼盔概述

1.1 笼盔使用

磁州窑地区以大量生产民间瓷器闻名。在烧制瓷器时,如果把瓷器裸露烧制,烧制出的瓷器极易被碳灰、煤灰污染破坏。

为了保证瓷器不被碳灰、煤灰污染破坏,并在烧制时受热均匀,烧出成品光洁美丽,人们在瓷器的外面罩一个保护瓷器的匣体—笼盔(图1),烧制的瓷器如图叠放在内部。由于烧制瓷器的大小和高度的不同,笼盔作为保护匣体,也呈现多种规格。

1.2 笼盔制作

在磁州窑地区,笼盔就像瓷器一样,有专门的制作作坊和窑场。在制作笼盔时,先用炼制好的泥搓成泥条,用盘筑法制作成型,然后精修成坯,经过窑火的煅烧,才可使用。

图1 笼盔

烧制之后的笼盔一般可以承受1000℃以上的高温,强度也很大,可以使用多年而不被损坏。笼盔作为匣体又经过数次窑火的洗礼,瓷土中金属成分被炼制出来,笼盔质地更加坚硬且耐用,并呈现出金属质感,用手敲击笼盔,其声音铿锵清脆。

1.3 笼盔发展

在民国时期的《大中华直隶省地理志》载“彭城碗窑有235座,缸窑30座,年产碗5万余荮,缸70多万件,壶、盆等100多万件”。从记载中可以看出,磁州窑当时繁荣昌盛,瓷器生产量也很大,烧制瓷器时所需的笼盔也很多。

但是笼盔用久了,还是会有破损、崩裂的。人们便把废弃的笼盔连同炉渣则被扔掉。废弃的笼盔数量庞大,不好处理。

虽然废弃的笼盔已经不能再烧瓷了,但是其强度依然很大,可以用在生活其他方面。当地人就把废弃的笼盔用在窑体和民居建造过程中去了,这样做不仅利用了堆积如山的废弃笼盔,也节省了建造房屋时砖石的花销。

2 笼盔的构造与特性

图2 笼盔口和笼盔头

常见的笼盔外形像一个圆柱体,其高度为30~60cm,直径为20~40cm不等。外貌质地粗糙,是用粗瓷土做成的。笼盔里面是平光的,不会破坏内部叠放的瓷器,而外部则有一圈圈的螺旋纹,可增加硬度,缓冲受热膨胀作用。笼盔敞口的一端,是器物胚体的入口,叫做笼盔口。另一端底部则留出10~15cm的小口,用于传热散热,是窑火的通气口,则叫笼盔头(图2)。笼盔口一端还有一圈空气孔,使得笼盔内外容易传递热量。

笼盔坚固耐用,内部中空,一个笼盔的体积相当于十几块普通砖,相对于同体积砖来说分量又轻,搬运也省力。废弃的笼盔还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作为建筑墙体材料,可以节约成本,减少买砖石的开销,而笼盔又代替一部分砖石,节省建筑材料。

笼盔内部的空气间层可作为良好的保温材料、防潮防腐,也具有隔音性能。笼盔本身的材质也防水耐潮,故可以用在潮湿防水的地方。

笼盔具有金属色彩,其装饰性强,同砖石等其他材质不同。

笼盔外形独具特色,其身部螺纹装饰,其头部有2个圆形,一实一虚相互呼应,本身装饰性强,可作为墙体外立面的装饰材料。笼盔质地粗糙,从表面来看也能看到颗粒,用手指触摸,表面的颗粒物略带岁月流逝的痕迹。

3 笼盔再利用(建筑)

“彭城陶冶之利甲天下,由滏河可达京师。而居人万家,接败瓮为墙壁”[2]中描述了明代彭城人数已达数万人,其民居多是用笼盔垒砌成的(图3)。现今,当地流传有类似“彭城街五里长,犄角旮旯笼盔墙”的民谣,笼盔墙也作为彭城镇建筑特色广为人们熟知。笼盔素有坚固耐用等适于建筑的特性,笼盔不仅被用在墙体上,还被用在建筑的其他地方。

图3 彭城镇老照片

在明清时期出现数十次记载的地震,以清代道光十年的地震最为严重,人员伤亡众多,房屋破损严重[3]。震后又面临重建的问题,而在一旁堆砌的笼盔是则是最快捷省钱的建造材料,故而大量使用笼盔作为建筑材料。

3.1 墙体—填充、承重

笼盔经常用于民居和窑体的墙体上,有立式和卧式2种砌筑形式,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并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3.1.1 馒头窑—卧式

笼盔用于窑体的墙体中,主要起保温隔热作用。窑体内部是用于烧制瓷器的,在烧制的过程中,要求内部温度很高并且稳定,墙体必须保温隔热,以减少内部热量的损失和外部温度的干扰。

图4 笼盔在窑体墙壁卧式排列及墙体局部剖面图

图5 半个笼盔砌筑排列

笼盔的空气间层使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在墙体内部为砖砌筑,外部一侧则用完整笼盔头朝外横向排列(即为有孔洞的那一侧,如图4),一排笼盔,一排砖,在墙上形成规律的几何图案,加上笼盔自带金属色彩肌理,在墙面装饰效果好看、有趣味性。但卧式笼盔的圆截面不能承受太大的压力,在砌筑墙体前,先往笼盔内部填一些石块或是碎笼盔片,使卧式笼盔可以承受一些压力,不至于被压坏。

在窑体中笼盔也有以半个圆截面,以两种不同方向的横向排列砌筑(图5)。应用范围较少,主要是起填充作用,充分利用了废弃的笼盔。

3.1.2 民居—立式

正是因为一个笼盔的大小能顶十几块砖,在民居砌筑中使用笼盔,有节省资本、能受力等这些优点,废弃的笼盔被应用在民居墙体上。在当地,使用废弃笼盔的村民(窑工等)多是不太富裕的,在当地富硕人家(窑主)都去购买砖来砌筑。

在民居中笼盔多用在墙体上,在彭城镇比较常见到的是立式笼盔墙。笼盔口一侧向下放置,内部无填充物,并和砖石混合砌筑。笼盔内部空气层同时起到保温隔声防潮的作用。大部分立式笼盔,以砖柱和砖梁为主要承重结构,而笼盔主要充当砖墙的填充结构(如图6)。在砌筑时,墙体多是1~2个笼盔竖向砌筑,再砌几层砖,再接着砌笼盔。从效果上看,由于笼盔外部螺纹本身就有装饰作用,立式笼盔墙显示出分段式的韵律美感。当地还有一些,整面墙都是笼盔砌筑并承重,缝隙则用黏土等抹实抹匀,一般用作棚子和佣人房屋,墙体制作简陋。从效果上看,笼盔时隐时现穿插在墙体上。

图6 笼盔立式砌筑

3.2 屋顶—排水管

在民居中,笼盔还被用作墙头的排水管,用来排出屋顶雨水。雨水管是用少半个笼盔,放置在墙体的排水口处,就算是在雨水较大的时期,笼盔的弧度不会让雨水外溢,雨水也不会顺着墙面流下来,侵蚀墙面。笼盔作为当地排水管,增加了建筑的趣味性,使得建筑整体更加统一(图7)。

图7 笼盔排水管

3.3 墙头—重压、装饰

当地民居家内常常存放制作好的瓷器,为了防止偷盗,民居建筑外墙上设拦马墙[4]。而为了防止拦马墙上的砖块受外力影响,避免砖块掉下屋面砸伤人,居民把笼盔放置在拦马墙的上面,把砖块压稳(图8)。当地说这么做是为了侍奉窑神,希望窑神光顾自己家里,殷切期盼自家窑里多产瓷器、增加收入,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心中质朴的愿望。

图8 笼盔用于外墙顶部

4 笼盔的文化意义及传承

在磁州窑地区,笼盔是烧制瓷器时的保护匣体,如今也是馒头窑和民居墙体的砌筑材料,同时也用到建筑的其他地方。在磁州窑文化下,笼盔既是历史的,更是文化的。既代表着磁州窑文化元素,也是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保护匣体,又是一到靓丽笼盔墙风景线。可以说笼盔是承载磁州窑文化的载体。

对笼盔的重视,有助于树立磁州窑文化的保护意识。现如今,烧制瓷器时,只有极少数使用传统方式时才能用到笼盔——已经逐渐失去传统烧制瓷器的意义。彭城镇并没有对当地特色笼盔墙加大保护,任其长时间被风雨侵蚀,很多房屋、馒头窑长期空置也没人修缮,笼盔墙坍塌破损现象严重。甚至有些村民为满足如今生活需求,私搭乱建现象严重,使得传统笼盔墙的建筑特色日渐褪去。

现在,在保护笼盔时,我们要善于提取磁州窑文化要素,保护笼盔的现存形式,并挖掘文化价值,让笼盔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至于消失在人们面前。我们要对笼盔墙的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历史建筑和新建建筑可以更好地展示磁州窑文化和笼盔的质朴之美。

5 结语

彭城镇作为磁州窑文化的中心区域,笼盔承载着磁州窑的烧瓷文化,对其保护和未来的发展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彭城镇对于笼盔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笼盔在磁州窑烧制瓷器的作用,不利于磁州窑文化的传承。

本文通过分析笼盔作为匣体的概况,并解析其在建筑上的应用,认识到笼盔在磁州窑文化重要性。以至于在现今建筑的保护过程中对笼盔都有保护和更新利用,使得在磁州窑文化下,笼盔得以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磁州窑砌筑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BIM技术在砌筑工程排砖深化设计中的应用
房建工程中墙体砌筑施工技术分析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浅谈砌筑水泥强度检验及其控制
磁州窑元素对现代服饰设计的创新与应用
安际衡:让“磁州窑”技艺代代传承
世赛“砌筑项目”中澳国际交流赛在长沙建筑工程学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