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光
近日,在微博热搜上看到了一个消息:高考状元出身的张晓勇,从清华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辗转回到湖南长沙当起了保安。有网友发出了“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时的同款痛心疾首,说他浪费教育资源;有人谈及自由意志,认为个人选择无可厚非。据媒体报道,张晓勇是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所以放弃高薪工作回乡就业。同为清华生物专业毕业的我,认为生物专业在就业方面确实比较困难。
生物本科生从大一到改行
当年跟我同届报考生物专业的学生,估计都是被“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句话给耽误的。入学之后,我们才发现,21世纪确实是生物的世紀—各行各业都活跃着改行的生物人!
从大一开始,生物学生不但要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理学等一系列相关课程,像物理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甚至生物拉丁文这样的学科也涉猎了。正应了一句俗话:“专业选得好,年年赛高考。”而且这些学科不光耗脑力,还耗体力——配有实验课,耗时特长:从中午一直上到晚上,手脑都不带停歇的。可即便如此,在最难就业专业排行榜上,生物专业还是名列前茅:连续多年红牌警告。即便就读名校,也很难改变生科院的就业前景。
当年,我班上有不少家境殷实又有意深造的学霸,他们天天苦啃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托福准备出国。确实,比起其他专业,生物更容易申请国外的大学,不过我认为,这大概是因为国外的生物专业也不好就业,本国人不想读,于是勤快好学的中国学生大受欢迎。
但也有不少普通家庭的孩子,与“毕业即失业”的惨淡现实短兵相接。更有甚者,从大一开始就做好了改行的打算,把计算机证书、托业、教师资格证等能考的证都考了个遍。为了避免遭遇“非本专业不要”的窘迫,有的学霸还会读个双学位或者跨专业考研。
那些没有换专业的战友,本科出路不外几条:
——考公务员。
但生物专业能报考的岗位不多,像海关这样不限专业的岗位往往也特别难考。
——当老师。
中小学对生物教师的需求远不如英语、数学等主科老师多,学校招聘时一般只有一个生物教师的名额,竞争也很激烈。我的老乡小陈,中山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09届本科生,上学时成绩一般,大四时凭着丰富的家教经验,改行去新东方教英语。如今收费标准500元一节课的他,是一枚名师,新置业的房子可以眺望珠江夜景。
——当销售、房地产中介。
这些行业门槛低,招聘需求大,什么专业都能做。小陈的学霸班长因为家境原因放弃读研,转而在一家生物试剂公司做销售。刚进去时还拿着3000+的工资,几年过去了,他在北京买了房。
生物硕士实验室的24小时廉价劳工?
话说回来,生物专业想保研还是挺容易的。但做本专业研究生,请一定要谨慎。由于生物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这就意味着你要忍受24小时泡在实验室里的生活。就算是毕业季,导师也不会轻易给你放假去实习、求职。大家压力都挺大,被科研指标支配的导师,会催着你出成果。
到了求职市场,也有点高不成、低不就——搞研发比不上博士;从事销售、行政又不如本科生“物美价廉”。很大程度上,我只能在研究机构当个实验助理,权当积累经验。
一把年纪了,一个正式教职都没有
硕士不行,读到博士甚至博士后,应该能处于食物链顶端了吧?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幻想:在实验室煎熬五六年后,凭借生物博士的学历和能力优势,进入生物公司、证券公司或者科研机构,应该都不是问题。
但年龄是个问题。
多数生物博士毕业时已年近30,正处于成家立室、赡养父母的年纪,生活里到处都需要花钱。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博士们都更倾向进公司。因为公司薪水比高校和科研机构更高。
要是研究方向是肿瘤、基因组学等跟医学有关的学科,其实可以考虑去医院做博士后。不少大医院都需要招一些生物博士来搞基础研究,薪资也不错。我有个女同学是清华博士,在中大肿瘤医院做博士后,年薪30万,只是工作压力比较大。
然而,博士后终究与正式医生不同,没有编制,做完3年博士后就得另谋高就,相当于换个地方继续打工。
有一些决心投身科研的生物学霸,博士毕业后仍想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只是现在高校教职竞争激烈,博士刚毕业就想去高校当老师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先去国外做几年博士后,等搞出点像样成果,再回国谋个教职。
我还有一个学霸同学在美国康奈尔读博士,读博期间就在Nature(国际性科技期刊)发了几篇文章,毕业后直接在国外大学任教了。
不过,更多的同学,现在还在苦苦地做着博士后。大学教职僧多粥少,据说很多人只能一个实验室接一个实验室地当“千年博后”,一把年纪了,一个正式教职都没有。
生物学的前路,道阻且长。
即使是爱因斯坦、张益唐这样的大家,也都是毕业即失业,只能去专利局或者餐馆找一份普通工作糊口。当然了,多年以后,他们一个提出了相对论,一个证明了“弱化版”的孪生素数猜想。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像他们这样的,不也只是寥寥几个?
总是有爸爸妈妈带着自家孩子来问我,要不要学生物?他们被我毕业证书上金光闪闪的清华大学字样晃花了眼。我很想告诉他们:“只要有想法、能吃苦,还是能成为人生赢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