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峰著《文化产业商业模式》评论

2018-10-24 15:31吕越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6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精英商业模式

读完陈少峰、张立波两位专家所著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这本书后,我找到了此书作为一本文化产业基础教材广泛传播的原因,普适性。正如导言中所说的,“本书适合文化产业领域的经营管理者、政府官员、投资人阅读,也适合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学习参考读本。”两位作者都在文化产业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基于他们专业知识的底蕴和丰富的经验,此书的质量是毋庸置疑的。在对知识的阐述方面,整本书通俗易懂,即使出现专业用词也被作者辅以举例说明,让人可以流畅的阅读下去;在内容方面,作者基本对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做到了全面概述。可以说,这是一本有价值的好书。

作为一本中国文化产业产学研结合的集大成之作,此书涉猎范围之广足以令人称赞。此书是以循序渐进的手法逐步引出本書重点内容的。此书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文化创意经济发展入手,重点讲述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如何交织发展、文化产业形态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作者提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是发展和繁荣文化的两翼。好的精英文化能够不断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提升大众文化的力量,好的大众文化将不断推动精英文化关注普通百姓的文化需求,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文化产业做出文化产品的最终目的就是普遍性。在发展大众文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便是符合社会价值观,保护未成年的积极观念,以精英文化引导大众价值观,是十分有必要的。第二部分主要概述了文化企业管理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适用于企业管理者和想要转型的艺术家,用了大量的举例来说明一个企业家如果想要实现长期发展需要自身如何提升,如何去把握企业微观、宏观的发展。作者认为,一个企业家注重的应是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把办企业当作办项目,换句话说,作为管理者或是决策者,必须具备远瞻性。作者将艺术家的转型作为一个分节点,认为艺术家在企业中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不能本末倒置,强调决策者要有原则,不能盲目听从艺术家的意见。除了企业家自身的要求以外,作者将主营业务、顾客导向、营销广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模仿与创新、企业上市与并购、利益分配与冲突等企业管理学知识以说明解释的方法通俗的概括出来。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作者认为从企业内外部优势和发展要素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其转化为商业模式,并在不断的优化的完善中,可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第三个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概念层和应用层。概念层是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与品牌、内容创意、产品开发的联系,商业模式的基本类型,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最理想状态: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应用层是作者在多年文化产业研究及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做出的梳理。具体讲述了文化旅游产业、演艺产业、体育产业、明星经纪、数字内容产业、动漫产业、全媒体产业的商业模式,根据不同的文化产业提出不同的商业模式。从应用层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各个文化产业领域内,如何运用适合的方式发展企业。

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创意是核心驱动力。在我国,制造业十分发达的年代,创意驱动却比不上制造产品的速度。“内容为王”是个不断提到的思想,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文化创意开发不强、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支持一直束缚着业内企业进一步发展。因此,企业想要进一步发展,就要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即对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进行研究。现如今此类研究还很少,我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此类方向。

在读后思考中,我认为精英文化不仅是大众文化的引导与激励,而是大众文化的核心。日本企业的工匠精神,是从内在的企业文化弘扬出的精神,每个新进入的员工因这种核心企业文化所影响,进而成为一个带着理念去工作的人。很难说这两种文化谁强谁弱,如果企业在生产文化产品时没有核心的精英文化,只有被顾客所倾向的大众文化,那么这种产品,也只是一时的新鲜,不会永葆青春留存下去。所以,根据顾客导向及大众需求所做出的大众文化产品一定要带有自己的“灵魂”,当然,只供消费一时的产品不必有所顾忌。

在商业模式类型中,目前最理想的类型是全产业链类型。在本书中,对全产业链的概念并不全面,在此,补充全产业链的概念: “全产业链”最先是由中粮集团提出的一种商业模式。该模式具有“整合上下游资源”、“多个产品整体运作”、“链条式管理”、“各环节衔接”,“产业链贯通”的特征。 由于它整合上下游资源、多个产品整体运作,所以公司各产品的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且下游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由于它实行链条式管理,各环节衔接,所以关键环节能够有效掌控,且创新与品牌发展贯穿始终。 因此,全产业链模式很强的竞争力。全产业链需要通过企业经营者有着宽广的文化视角和超前的战略思维。想要把企业作为长久的企业,资源整合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对于现在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值得去关注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方面,也是最能体现文化产业独特性的商业模式。

在文化旅游商业模式中,作者提出了很多丰富的建议,比如文化旅游资源的拓展,做体验内容的开发,看山不如在山中做活动,旅游者多数对动态的旅游抱有兴趣。比如本地的节日体验性活动如啤酒节、音乐节往往可以拉动客流量和消费,据我的生活经验来看,这种节日所吸引的消费者往往是年轻人居多,所面对的群众是有限的。在此我觉得可以从年龄对消费群体进行划分,去做情怀旅游,如70后、80后、90后专线活动,去做一些属于他们年代的回忆路线。当然这需要大量的资本和其他资源作为铺垫。

在此书中,我了解到了很多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和作者对各类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中提出的丰富的建议, 这些让我受益匪浅,也对文化产业商业发展轮廓有了大致的认知。在今后的学习中,这本书作为基础读本,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秦其文.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商业开发模式研究 ———以凤凰古城为例[J]. 旅游研究, 2010, 2(1): 41-47.

[2]吴玥. 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13, (2): 153-156.

[3]李阎. 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 河北省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探讨[J]. 文化, 2012, (11): 197-198.

[4]陈少峰、张立波.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作者简介:

吕越,1994.2.8,回,宁夏银川,硕士,研究方向:社区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精英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画布
它们都是“精英”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从星巴克的成功谈商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