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高校的不稳定因素也在逐渐增加,国内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也相对较高,这给高校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对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校园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使对校园安全的监测、考核、评比更加定量化。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高等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也是千万家庭孩子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期盼地,在现今的中国国情下,高等学校发生的事件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同时,由于高等学校的特殊情况,高校学生人数众多,学生处于性格还不够稳定的时期,因此高校的突发事件不但无法避免,还牵动的社会、政府以及千万家庭的心。因此,提高高校对于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对于维护校园稳定,降低人身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
1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安全制度检查
高校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的许多部门,安全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学生处、校医院、教务处、宣传部、网络中心、校长办公室等职能部门都参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给高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影响。因此,安全制度检查就显得更为重要,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将检测到的安全隐患进行进一步排查和整改,开展专项整治、摸底等活动,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做到一经发现马上控制,努力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把纠纷矛盾尽快化解,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可见,强化高校安全管理,落实安全制度检查,对创造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充分掌握学校情况,设计合理应急预案
考虑到事件的突发性和紧急性,应对机制应当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进行制定。根据对学校情况的掌握,在对本校基本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一套符合校史校情的科学、合理、完备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跟踪考察,根据实战情况不断的修订和完善,让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有根可循,有据可依。同时还要严格按照工作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划分各部门具体职责,充分考虑各方力量,让各部门形成联动机制,通力配合。
3健全组织体系,构建应急互动网络
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各高校都有应急预案以及组织机构,但国内高校极少有应急预案的常设机构,大部分都是应急预案的工作小组,或是突发事件发生后临时成立的应急小组,小组成员也是临时调拨的,这样的成员组成是非正规且不具有专业性的,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常设机构来应对突发事件,这一常设机构负责高校内所有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和恢复,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须,而现在还不具条件的高校,更应完善突发事件小组的组成,同时,高校应当集合多方力量,构建应急互动网络,联合校内外力量,尤其是政府、社会媒体、家长等力量,集聚人力、物力、财力来处理突发事件。
4开展交流培训,加强预案演习
高校以往的安全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针对实际情况,要及时进行学习和培训相关安全教育知识。高校应该开展系统的应急培训,一方面是培训管理者对于应急预案的了解及如何启动如何开展的培训,另一方面是培训师生掌握突发事件的应急知识,这一项要积极同卫生、安防部门的合作,开展具有专业性的培训、学习和交流活动。
高校的突发事件的培训与演练往往是我国高校较为不重视的一点,国外很多高校,尤其是日本的学校,对于实战演习十分重视,虽然学校对学生都会进行突发事件的知识教育,但是真正的操作与演习确相对甚少。安全演习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当危险真正来临时紧急自救、互救技能就可以直接转化为突发事件安全逃生技能。而很多高校的实战演习局限于火灾、地震演习,而突发事件涉及方方面面,演习也应涉及包含广泛,例如开展如学生的自杀、刑事案件、食物中毒、校园交通事故等等实战演习。
5建立信息监测制度,加强隐患信息收集
安全类的突发事件可以通过安全制度检查来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而群体性事件、学生自杀、刑事案件等许多类型的突发事件则需要靠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监测制度,通过多渠道信息的收集,将隐患的火苗扑灭。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机制要结合高校实际,做到安排有序,可建立起自下而上、特事特报的上报制度,建立教师、学生信息员多渠道信息收集制度,建立网络监测、舆情管理等监管制度,相关人员得到信息后要立即上报突发事件处理机构或小组,立即启动预警系统,作好预防和应急准备,做到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6建立良好的机制,加强沟通管理工作
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以使学校领导、应急管理者同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通畅。我国大部分高校在沟通上并没有建立起一套良好的沟通机制,这就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前潜在危险信息不能及时上传到學校领导和应急管理者那里,而突发事件发生时,学校领导和应急管理者又不能第一时间了解事态的发展情况,进而就不能进一步的进行下一步的指挥工作,如果事态不能及时的得到控制和遏制,那么就会造成事态的恶化,损失的加剧,因此,高校应当建立一套横向、纵向的多渠道,通畅的沟通机制,从部门到部门,从学生到老师,从普通员工到学校的管理者,再从管理者到具体的职能部门的沟通机制,使得师生和学校管理者,管理者和职能部门都能顺利沟通,扑灭危机的火苗。
参考文献:
[1]李晓云.感悟和谐文化构建与和谐校园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6):176.
[2]丁烈云,杨新起.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9.
[3]郭正贤.高校危机管理的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65.[7]
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3(7):6-11.
作者简介:
张俊秀(1981.6-),女,汉族,大庆人,助教,主要从事个体防护、公共安全、应急演练及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