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峰
[摘要]泵站是一种常见的水工建筑,承担着排涝、调水和灌溉的重要任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泵站的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混凝土开裂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着泵站结构的整体性,降低了泵站的实用性和耐久性。因此,本文将分析泵站施工过程中裂缝的成因,并总结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旨在为相关技术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泵站施工;裂缝;防范对策
文章编号:2095 - 4085( 2018) 03 - 0133 - 02
泵站施工过程中的裂缝始终是困扰工程界的“疑难杂症”,混凝土裂缝不仅仅会降低泵站结构的抗渗性,而且还会加快混凝土碳化的速度,并促使钢筋加速腐蚀,直接降低了泵站结构的安全性。底板、挡水墙、电机大梁和流道等是时常发生裂缝的部位,如何有效预防和消除这些裂缝是泵站施工和管理各方关注的重要技术问题。
1 泵站施工过程中裂缝的成因
1.1 施工因素
施工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施工工艺不合理。在具体施工时,普遍存在着搅拌不均、搅拌时间过长或过短、水量和用水泥量比例不科学、钢筋锚固不良和分布不均、模板漏水、模板拆除过早、硬化前承受载重等因素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现象的产生;其二,温度控制因素。在浇筑之前,技术人员未对原材料实施遮阳和降温的保护措施,忽视了混凝土出机口温度的控制和监管,浇筑后的温度和湿度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养护初期的暴晒和大风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现象的产生;其三,施工工序不科学。混凝土搅拌完成与正式浇筑的时间间隔过长,浇筑次序不符合施工技术要求,接缝处理不合理。此外,混凝土分块分层不科学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现象出现的重要因素。
1.2 原材料与技术因素
水泥存放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过高,导致水泥发生不同程度的凝结现象,水泥中的含碱量与Ca0等游离物质含量较高,促进了混凝土发生膨胀的不良状况,水泥的强度过高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裂缝现象。与此同时,选用的骨料不合理,甚至使用碱性骨料和风化岩石,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与抗裂性。另外,混凝土配比不科学,水量、水泥量、砂率和水胶的配比不科学,同样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抗裂性。
1.3 环境因素
环境同样是导致泵站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一大因素,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浇筑后的混凝土依然需要养护,尽可能地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泵站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注意关注天气变化,避免恶劣天气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效果。
2 防范对策
2.1 优化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是影响泵站产生裂缝的关键因素,技术人员要尽可能地保障混凝土浇筑的连贯性,科学地选择施工工具和浇筑方式,不断优化钢筋配置,并严格监管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过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处理。其次,合理安排施工,努力保证浇筑强度的连续性,避免发生漏振和过振的不良现象,可以采取快插慢拔的模式,要注重檢查已浇筑成型的混凝土,运用抹面技术尽量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纹,要在混凝土完全凝固且符合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再拆除模板。再次,不断创新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努力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尽可能地采购优质混凝土材料,严格监督和控制混凝土的出机和浇筑温度。同时,也可以采取二次投料的方式,充分发挥净桨裹石和砂浆裹石技术优势,有效避免水分凝结在砂浆和石子上,有效提升混凝土过渡层结构的细密粘结力。在混凝土尚未凝固时,利用二次震动的方法增强混凝土的粘结强度与抗拉性能,以此来减少裂纹与气孔。
2.2 合理控制混凝土温度
温度始终是影响混凝土凝固效果的重要因素,技术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控制泵口的混凝土出机温度,如在白天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遮阳棚为沙石的存放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温度较高时要给骨料洒水,尽可能地将水泥温度控制在60℃以下。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混凝土表面的养护与保护,如利用外包编织袋促使混凝土降温,利用竹胶模板覆盖混凝土墙体,适当情况下可以加上防水薄膜,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
2.3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是避免泵站施工出现裂缝的必要条件,技术人员要不定期地检查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工艺,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给予改进,要注重检查混凝土的分缝分块是否合理,浇筑间隔是否符合施工要求与技术标准,为混凝土的热量散出创造良好的条件,全面保障泵站的施工质量。
3 结语
总而言之,泵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技术人员要加强对泵站施工期间裂缝的研究,及时发现导致裂缝产生的因素,并采取有效对策给予解决,以此来提升泵站的施工质量,为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卫星,汤仲仁.南通市九圩港提水泵站工程裂缝处理施工工艺[J].江苏水利,2017,(04):18 - 20.
[2]王喆.泵站工程混凝土裂缝处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0):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