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2018-10-24 11:07梁衡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茶道茶文化茶叶

梁衡

有人说,茶是一首诗,“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钩”。你可闻到那缕缕清香?你可听到那悠悠心语?袅袅轻烟,是最美的思绪。还有人说,茶是有缘人静默的心语,“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缕缕清香浅浅飘散,“山间一壶茶,万缘皆放下”。

【茶之渊源】 古韵今旋风

神农时期,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恰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后的水微黄,入口,生津止渴,提神醒脑,神农根据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于是便揭开了中国饮茶起源的帷幕。

商末周初,巴国用所产之茶作为珍品向周武王纳贡,以维护和平共处的关系。那时,已有人工栽培的茶园。

东周时,茶叶被人们作为菜肴汤料,供人食用。

西汉初期,蒙顶山甘露寺普慧禅师开始人工种植茶树。同时,巴蜀人以茶命人名、以茶命地名,来表达对茶叶的崇拜,巴蜀地区成了人类种植茶、饮茶最早的地方。后来,在四川一带有人开始拿着茶叶到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换。

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食论》中提出了“苦荼久食,益意思”,肯定了茶叶的药理功效。

隋朝时,茶的饮用开始普及。因隋文帝患病,有人告诉他煮茗草服用,立竿见影。于是人们竞相采之,并逐渐由药用演变成社交饮料,但主要还是在社会的上层。

唐代,中国茶文化已基本形成。此时的茶叶生产、加工也有了一定的规模。更重要的是,饮茶在精神领域有了较完美的体现,茶道、茶礼、茶文化已与中国的儒、禅、道哲学思想结合,并有较多的茶诗茶画作品和茶文化著作问世。其中,由唐代陆羽所著、成书于780年的《茶经》,内容十分丰富,是一本茶叶百科全书,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在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僧人最澄大师从中国带茶籽茶树回国,茶叶传入日本。

宋代明初,中国茶文化空前繁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为散茶,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末茶。茶区也大面积地进行了南移,使茶业上市提前了一个月。

元代、明代时期,中国传统的制茶方法已基本具备。1610年荷兰人在澳门贩卖茶叶,并转运入欧。1618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入俄,并向俄皇馈赠茶叶。

清朝,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紧密。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美德。此时,中国茶叶在法、英、印、锡兰等国市场销售。

现在,茶已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等成为我国各民族的一种饮茶之道,一种消遣方式,也是一种养生之道。而与之一同衍生的文化,则跨越国界,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推进了多元文化的国际交流,“茶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茶之意蕴】 茶道轻味雅

茶,博采天地之浩气,汲取日月之云岚,与霜雪相亲,随烟露开展,云飘逸以拥怀,日亲吻而闪光。茶,寓庭院以增色,缀花径而明朗,衬峋石以风景,簇草坪而倜傥。或山野林中,或茅亭野店,或勾栏茶肆,或明轩雅室,或殿堂宫苑。

古人“禅茶一味”。茶道玄如明月,茶品以见人品。茶之苦余味之甘,茶之香上口之芳,茶之涩回味无穷,茶之道沸沸之扬。

泡茶时,“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为中庸之美;待客时“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为明礼之伦;饮茶时,“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为谦和之礼;品茗后,“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为俭德之行。

茶需“静”。茶要静品,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静可体道入微。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

茶寓“怡”,“自恣以适己”。王公贵族重“茶之珍”,夸示富贵,附庸风雅;文人雅士重“茶之韵”,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佛家以“茶之德”参禅悟道,间性成佛;道家重“茶之功”保生尽年,道化成仙;寻常百姓重“茶之味”涤烦解渴,快意人生。

茶可斗。斗茶,又称“茗战”。若言唐人在风炉茶鳆中“煎”出了“茶道大行”的气度,宋人则在汤瓶茶盏里“点”出了雅俗共赏的韵味。宋代斗茶的兴起与盛行,使茶从庙堂书斋逐步走向瓦房茅舍。

斗茶以茶“新”为贵,用水以“活”为上。斗茶一看汤色,二看水痕。茶汤色泽纯白者为佳,茶汤纯白,则采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色偏青,则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则蒸茶火候已过;色泛黄,则采制不及时;色泛红,则烘焙过了火候。

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茶道技艺之斗。宋人杨万里咏茶百戏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在宋代,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山水云雾,花鸟鱼虫,茶百戏能使茶汤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如一幅幅水墨图画,让观者叹为观止。

说到斗茶,不能不说茶盏。宋代盛行斗茶,所用茶具为黑瓷茶具,产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其中最為人乐道的是福建的建窑盏,即著名的“建盏”。因其色黑紫,故又名“乌泥建”“黑建”“紫建”。建盏中以兔毫盏最为人称道。兔毫盏釉色黑青,盏底有放射状条纹,银光闪现,异常美观。以此盏点茶,黑白相映,易于观察茶面白色泡沫汤花,故名重一时。

一盏香茗,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红尘阡陌,不如归去,茶道韵兮轻醍醐。

【与茶结缘】 一杯清茶洗尘心 ◎宋修虹

几年前,在一所师院进修。空暇时,与友结伴在那个城市里闲逛。

腿酸脚软时,在喧嚣浮躁的街道旁边,我们发现了一间茶店。

它只有两层,立在那里,并不惹眼,却气定神闲。店面是落地玻璃门,对面的楼梯拐角处,有几丛翠竹,修长直立,郁郁葱葱。店门两旁有一副对联——“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上面悬挂着竹制的牌匾,刻着“清茶洗尘”四个大字。

想必店主有些文化,不禁暗赞店主的品位高,“清茶洗尘”,这四个字意境甚妙。作为日益忙碌的都市人,能拥有澄澈的心境,像这素朴的小茶店,静立于城市喧嚣之中,不随众,不奢华,不喧哗,坚守宁静与淡泊,是多么难能可贵。

走进去,若有若无的江南丝竹乐,萦绕耳畔。服务员引我们进了二楼的一个房间,掀起竹帘,屋里仅一桌,摆着竹制的茶盘。窗外的院子,也有一片绿意流泻的竹林,很有“闹中取静”之意。最让人心动的是,几株竹子上,竟缀着几朵莹蓝、粉紫的牵牛花……

不一会儿,上了一壶绿茶。茶水,带着热气,徐徐倒进杯里。茶气袅袅上升,茶香随之四溢,这大自然的气息,芬芳,柔软,让人的心也变软了,闲适、舒缓、心神宁静的感觉悠然而生。

人生起起伏伏,长路弯弯曲曲,如果能有这样一方静谧的天地,是值得欣慰的,至少心灵上应该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否则,又该如何去面对浮躁纷扰的生活。从此,便喜欢上了喝茶。

“茶为水骨,水为茶神”,在妙玉看来,好茶重在水品。她给贾母献茶,用的是旧年积存雨水。她请宝黛吃茶,却是五年前收的一花翁梅花雪,埋在地下,夏日才开。雪水里,融了梅花清香,泡出的茶,自是清醇。我属妙玉口中的“大凡俗人”一类,品茶不讲究“茶、水、器、境、艺”,喝的只是心情。

有时,喜欢用玲珑剔透的玻璃杯,看茶叶在沸水中翻滚、舒展,随之茶水温润碧透。杯中茶叶,浮浮沉沉,水的颜色由浅变浓,色泽调和。小呷一口,微苦;含之细品,又略带些柔甜;咽之,再回味,满口香醇,心逐渐沉静,疲惫喧嚣遁去。

猜你喜欢
茶道茶文化茶叶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寻迹万里茶道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茶道六百年》
Cup of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