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店》到书店

2018-10-24 06:16GULU
新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弗洛伦斯伯里布拉德

GULU

英国作家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书店》,讲述的是寡居的弗洛伦斯·格林在海边小镇哈堡,开了一家书店,这是小镇百年来唯一的一家书店。她的这一举动尽管招致当地保守势力的敌视,却赢得老绅士布朗迪希的支持。

我家附近的万达广场,新开了一家书店。无论在闭塞的小镇,还是在喧闹的大购物中心,想要开书店,都需要足够多的勇气与热爱。

去逛那间新书店,是在读完小说、又看完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之后。于是,很奇妙地,纸页间、影像里和现实中的书店,融为一体了。

远远地看到新书店复古的橱窗,便想到弗洛伦斯的“老屋书店”:櫥窗的颜色都是墨绿色,宛如邮筒,书店不正是一座邮局吗?将知识和思想邮至读者头脑中去。还记得小说中弗洛伦斯和小助手克里斯汀一起布置橱窗的情景——“她们在百叶窗后把《洛丽塔》摆成金字塔形,就像食品杂货店里的罐头”——书籍永远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步入新书店,醒目的书籍分类导航系统、前场区域的新书展台、书架间的过道刚好两人并行的距离……都为书友带去良好的浏览体验。在店里的墙角、棚角、桌角……散落着箴言般的词句,等候细心的顾客去捡拾,我拾起这样一句:“To create is to live twice”,这就是阅读的意义吧。

在书架间逡巡时,又想到独自整理书籍迎接书店开业的弗洛伦斯:“此时图书已经各自就位,妥贴地朝前摆着——她无法忍受它们向后滑落,一副被击败的样子……”哈堡之于她如同战场,她与书一起向狭隘宣战。新书店的书也被摆放得井然有序,但让人略感失望的是:书均裹在薄薄的包装膜里,有一丝拒绝被阅读的意味。

“随意翻阅是书店传统的一部分,”当克里斯汀不满意顾客的只看不买时,弗洛伦斯对她说:“你一定要允许他们站在那里翻翻书。”经常去书店“翻翻书”的人,听到这句话都会心头一暖。

逛书店最大的乐趣,在于随意翻阅。与好书的一见倾心正发生于随意翻阅间,“只因在书海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记你容颜”。然而在大型连锁书店里,与书的自由恋爱越来越趋向“包办婚姻”:只有展台上摆放着书——好像相亲对象——可以翻看。

不过,对于像我这样的书虫来说,哪怕只给一片叶子,依旧会啃得津津有味:拿起亦舒的随笔集《我哥》,“我有四个哥哥一个弟弟。这是与生俱来的不动产”,看不动产兄妹之间的趣事,悄悄乐出声;只翻了翻佐藤大的《用设计解决问题》,便感叹日本人的设计真是精细体贴到极致;《借山而居》作者冬子透露的小秘密,扫一眼便记住了——选择极简、极素、高级灰,谁都能成为设计师……

无数次欣喜一瞥,会换来一场真正的心动:拿起《蒲公英醇夏》,开始时只觉得名字好听,等到发现作者是雷·布拉德伯里,不觉得瞪大了眼睛:

在电影《书店》中,隐居的布朗蒂希先生希望弗洛伦斯多寄些“值得一提”的新书给他,于是通过选书、寄书,他们之间结下一段美好的书缘,成为彼此最深刻的知音。而为这段情缘充当信使的,是美国著名幻想文学大师雷·布拉德伯里最具代表作的三部作品:

弗洛伦斯为布朗蒂希寄去的第一本书是《华氏451》,这部书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压制思想自由的世界里,一如哈堡,因此有评论认为它是“对弗洛伦斯反抗小镇强权的现实投射”,预示着她与布朗蒂希的“同盟建立”;随后寄去的《火星纪事》,揭示出“人类对待‘异族的做派远非高尚,因而一再饱尝孤独和隔绝之苦”(美国亚马逊网站),同为小镇异类般的存在,布朗蒂希与弗洛伦斯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通过《火星纪事》悄悄传递。

影片结尾,布朗蒂希为了弗洛伦斯,去找掌握小镇事务话事权的加玛特夫人理论,在归途中猝然离世。刚刚寄到、还没来得及寄给他的《蒲公英醇夏》,就这样被搁置在弗洛伦斯的书桌上,忧伤成一个恒久的遗憾……

“科幻界爱伦坡”雷·布拉德伯里,被视为是“将现代科幻领入主流文学领域的最重要人物”。不读科幻文学的我,对他一向是敬而远之。然而,能在书店遇上《书店》中出现的书,是缘分,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三本书。

当读到《蒲公英醇夏》引言中的这段话时,我真想穿越时空去推开“老屋书店”的门,把它们读给伤心的弗洛伦斯听:“在书中,我可以再一次和那些深爱却早已逝去的亲人见面,可以坐下来,再次同他们一起共进三餐”——只要书籍在,只要翻开书,所有逝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我们身边。

在阅读雷·布拉德伯里的过程中,深深理解了布朗蒂希对弗洛伦斯的无言感激:感谢《书店》,感谢书店,让我能与这么好的作者、这么好的书相遇。原本蜗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的我,因为与好书邂逅,世界变得越来越广阔。

猜你喜欢
弗洛伦斯伯里布拉德
一瓶老酒
一瓶老酒
巨石阵、埃夫伯里和相关遗迹群
日常的美好——弗洛伦斯·哈钦斯作品欣赏
沙夫茨伯里道德情感主义思想探析
绚烂花车(环球360)
马克·布拉德福特:洛杉矶
花匠弗洛伦斯
花匠弗洛伦斯
花匠弗洛伦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