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到来,当代大学生功利性学习倾向越来越明显。本文针对大学生功利性学习这一现状进行分析调查,根据课堂创新做出相应的教学改课,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摆脱错误的功利性的学习目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功利性学习;创新课堂;主动学习
1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导学的教学程序为主线,充分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通过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的核心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辩证统一体,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过程。教学目的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思”、“乐”、“创”的结合,重点突出“学”, 实现“学”的三个转变,即从让学生“学会”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凸现一个“创”字,把教室变为学生学习创新的场地。
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以后,市场经济所关注的实惠性、功利性、效益性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观。另外一方面由于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体制的加強,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很多大学生为了争取完成学业不得不进行功利性的学习,而不是以获取知识为根本目的的学习。因此大学生功利性学习倾向突显,实用主义在学习动机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功利性倾向充斥着大学的学习氛围。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抵制功利性学习,将学习变成一件创新有趣的事情,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2 功利性学习的表现及影响
2.1 涵义
功利性学习是针对现在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产生的,所谓功利性,是指为了达到某种既定的目标,有目的地实现自身的利益。功利性学习是一种只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的学习模式,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短时间内大量汲取有效知识,帮助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知识储备时缩短了时间和精力成本。功利性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在特定时期内发挥了它的积极有效性,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学习模式对于学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2 功利性学习模式的表现方式
2.2.1 专业选择的功利性倾向加强。
对于当初选择填报大学专业志愿的原因,问及其最终的目的和其出发点时,部分生选择的为了以后方便就业,部分学生选择的是父母的期望与意向,另有更多学生选择的是为了顺利被大学录取。
2.2.2 选课呈现功利性。
在选课时学生更注重的是学科的难易程度和分值大小,其实考虑的是学科实用性和专业性,其中好拿学分、实用性强、易得高分是大学生选课的主要依据。不少同学在选课前都会向师哥师姐打听,哪个老师不爱点名,哪个老师给分高,“我们倾向于选择容易过给分又高的老师”。由此可见大学生在选择课程时的功利性倾向突显。
2.2.3 功利性阅读盛行
读而不思:快餐式阅读渐流行。不少大学生都表示自己“没时间”“没精力”静心读书,阅读信息也仅仅依靠微博、QQ等聊天工具的推送消息一扫而过;“标题党”也代替了深度阅读思考。功利性阅读情况发生最多的大都在考试前,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而做的准备。这种现象也大多出现在考试备考阶段或者作业准备阶段,迫于考核压力,有目的的借阅书籍,短时间强补知识、信息点。往往在考试氛围的烘托下,校园才呈现饱满热情的学习氛围,却处处透露着功利性。
2.3 功利性学习模式的影响
从长期来看,功利性学习模式对于学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的浪费和致使学习秩序混论等。在功利主义学习观念的引导下,大学生的逃课和考试作弊行为经常发生,致使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有些大学生仅仅是为了拿到学分,如果老师没有硬性要求,那么部分学生就会出现逃课的现象。据观察,有些公共选修课缺课学生达半数以上。选修课程依据学分高低、拿分难易程度决定,只是选修的课程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也不愿深入研究,把握知识,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选修的并不一定是自己爱学的,爱学的因为现实的学校考核制度放弃选择,课程资源无法与学生的爱好、特长衔接,造成学习资源极大的浪费。
3 创新教学模式,实现课堂高效,抵制功利性学习
第一,“以问题为中心,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真正发挥“解惑”的作用,只讲授该讲的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进程中来,并承担“主体”角色。教学准备、教学进程、教学评价都围绕“问题”展开,每一堂课争取解决所有学生针对一个主题的所有疑惑,最终使学生有所收获。
第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把课堂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还原课堂教学的真正含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关注的是学生所要探索的问题。这种模式把大部分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由原来的“主演”身份转换为“解惑者”身份,只讲授该讲的部分。这样,既把教师从长篇大论的讲述中解放出来,又完成了知识的有效传授。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把精力放在指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上,使学生学有所得。
第三,加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科学活动的三个阶段,其中发现问题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针对主题提问题,并把提问能力作为过程考核的一项内容,旨在督促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学会提炼。
高校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成绩合格的毕业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各方面素质健全的社会人才。学业的评价和测量只是促进教学的工具,不能把分数是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学业的考察要重视过程,把考察贯彻到教育的全过程,改变教育测评的标准,注重对过程的考察,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价值观,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要坚持应用性知识与人文性知识并重,平衡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优化课程资源设置,构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最终实现课堂高校,抵制功利性学习。
参考文献
[1]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功利主义[M].九洲出版社.2007(4).
[2]邓辉平.大学生学习功利化的心理机制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
[3]黄静萍.独立学院协同创新理念下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3(08)
作者简介
郭晓琴(1987-),女,陕西汉中,讲师,政府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