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源萍 单珊
【摘要】目的:对系统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1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每组各90例。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411%,有效率为455%,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显效率为244%,有效率为388%,总有效率为533%。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措施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方便在最短时间调整治疗措施,可以有效介绍患者的住院时间,稳定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系统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180-01
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出血量大、病情变化快和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或具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来说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本文选取了1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1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其中男110例,女70例,平均年龄(645±30)岁,病程(67±22)年。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病程、出血原因、出血部位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病情严重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和持续胃肠减压,并且对病情严重患者计24h出入量以及用肉眼估计患者的尿量。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措施,在护理时不管患者的病情轻重,均下胃管并计24h出入量,尿量用量杯进行测量,并进行心电监护加中心静脉压监测。另外,对老年重病患者全部使用静脉汞输液以避免心衰肺水肿的发生。
13效果观察显效:患者在住院3天内停止呕血,黑便消失,血红蛋白逐渐稳定,胃管吸出液中不再有新鲜血液,观察胃镜下出血停止。有效:患者住院4~6天内停止呕血,黑便消失,血红蛋白逐渐稳定,胃管吸出液中不再有新鲜血液,观察胃镜下出血停止。无效:患者住院超过6天仍然有呕血或血量降低的现象发生,生命体征不稳定,6天之间出血严重。另外患者进行外科手术也属于无效。显效和有效的百分率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患者为37人,显效率为411%,有效患者为41人,有效率为455%,总有效率为866%,死亡4人;对照组显效患者为22人,显效率为244%,有效患者为35人,有效率为388%,总有效率为533%,死亡7人。见表1。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其发病快、出血量大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对患者来说非常危险,无形中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对于轻度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来说,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再次出血并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细致的护理就变得尤为重要。
经过本文研究,观察组采用了系统护理的措施,治疗显效率为411%,有效率为455%,总有效率为866%,总治疗有效人数为78人,无效8人,死亡4人;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护理的方法,显效率为244%,有效率为388%,总有效率为533%,总治疗有效人数为48人,死亡7人。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与斯春玲的“系统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对比,其观察组显效率为417%,高于对照组的2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高于对照组的696%,观察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可以看出,利用系统护理措施在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系统护理措施能够及时了解到患者的病情变化,使相关医生迅速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不会出现额外的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參考文献
[1]刘洋,祝雪丹,张天爽.系统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242-243
[2]黄丽鸥.系统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积极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1):79-80
[3]郭娟娟. 中西医结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建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