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双惠
摘 要:20世纪60年代末,罗杰斯将“当事人中心”心理疗法应用于教育实践的经典著作《自由学习》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学习观。自由学习是指个体基于自己内在的需求、愿望、兴趣等自发地、负责地做出选择,并促使自己行为、态度甚至人格发生积极变化的学习。这一学习观具有真实性、自主性、开放性、协作性等特征。时至今日,当代教学改革仍然能从中获得诸多启示:实施自主探究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倡导家、校、社合力办教育,引进校外辅导员,重视学生自我评估。
关键词:自由学习;教学改革;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9-0190-03
卡尔·罗杰斯作为美国历史上卓越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开创了“以人为中心”的心理疗法。在将这一心理疗法应用于教育实践之后,提出了自由学习的思想。当代学校教育问题受到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教育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探讨罗杰斯的自由学习思想对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自由学习观产生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将其“当事人中心”心理疗法的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形成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其中包含了自由学习思想。自由学习思想的产生是受20世纪中期美国社会、教育、心理学等因素的影响。
社会方面。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个体更加关注自身的精神需求。其次,美国国内失业、暴力、道德堕落等社会问题与矛盾加剧。工业化的发展使社会像高速运转的机器,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合作,个体看不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最后,在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反社会主流文化的青年运动中,青年们抵抗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为追求一种精神更加自由的生活而不懈努力。罗杰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看到了学校生活和教育政策的种种弊端,因而开始了他对教学的思考。
教育方面。20世纪30年代,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发展到高潮,但在实践中却造成学生学业水平低下。因此,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和批评。20世纪50年代末期,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震惊了美国,美国则开始了战后的第一次课程改革,并在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此次改革使美国社会和教育界普遍关注中小学的教育水平和质量问题。但由于新课程内容偏深偏难,加上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动荡不安等外在因素,此次改革并未達到预期效果。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60年代末,人们对各种社会问题开始反思,开始指责学校系统压抑个性,是非人道主义的。学术至上的课程受到怀疑和指责[1]。与此同时,人本论者也对教育提出了尖锐批评。因此,罗杰斯大声疾呼必须从根本上对教育进行全面而彻底的改革,真正建立起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新体制。
心理学方面。在20世纪中叶形成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美国传统教育产生了强烈冲击,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在教育中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发性与主动性,促进相互而生的全面发展。罗杰斯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又将它在心理方面的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从而有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
二、自由学习观的含义与特征
(一)自由学习的含义
在罗杰斯看来,“自由学习”包括自由与学习两个方面。在《自由学习》这本著作中,罗杰斯对自由与学习都进行了阐释,从中可以了解自由学习的内涵。
关于自由。罗杰斯认为自由是指人的内在因素,而不是我们常说的“有多少种可以选择的事物或出路”那样的外部因素。这种自由是内在的、主观的、存在的自由。这种自由就是鼓励个体不断走进自己所选择的未知天地去探索;就是发现自身内在的意义;就是用于对选择的自我承担责任;就是个体在生活中不断重新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自由者,不仅其人生大事是自由意志与自主选择的结果,他在自己的整个人生中都自发、自由、负责任的扮演着重要角色[2]。
关于学习。罗杰斯认为学习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另一种是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才是学习的本质。有意义的学习包括四个要素:一是个体参与的质量,即人的整个身心——无论是情感还是认知——都应该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参与的自发性;三是渗透性,即有意义学习可以影响学习者的行为、态度甚至人格;四是有关学习者对事件的评价,评价的核心应集中在学习者身上[2]。
由此看来,罗杰斯所说的自由学习是指个体基于自己内在的需求、愿望、兴趣等自发地、负责地做出选择,并促使自己行为、态度甚至人格发生积极变化的学习。这种学习不是将个体捆绑在教室的凳子上,往他们的脑子里灌输那些很快就会被他们遗忘的东西,而是要让学生在自己好奇心的驱使下自由学习,让他们学会学习。也就是说自由学习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基本权利,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者通过自我求知、主体交往和自由表达等可能的学习途径建立与世界、他人和学习共同体之间有意义的丰富关联性,并在学习过程中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逐渐开放自我,发展自我意识,塑造学习者健全人格[3]。
(二)自由学习观的特征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思想是针对当时教学中的不自由现象而提出的。他的著作清晰地表达了他的自由学习观,即主张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潜能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从而促进个体的完整发展和自我实现[4]。他的自由学习观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学习方式等方面,这些体现了自由学习思想的真实性、自主性、开放性、协作性等特征。
真实性。所谓真实性,即与虚假性相对。一方面,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自由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从真实的问题开始,而不是将学生关在象牙塔里,把他们与现实生活隔离开。要想让学生自由学习,为自己负责,就要让他们学会面对与现实生活休戚相关的、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目的之一本来就是希望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不是整天被困在“美好的象牙塔”里。真正的学习是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有必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自主性。自主性是行为主体按自己意愿行事的动机、能力或特性。在《自由学习》这本著作中,罗杰斯批判了传统教育将个体牢牢地绑在凳子上,往他们脑子里塞满那些没有实际用处、很快就被遗忘的东西。他主张的自由学习是要让学生在自己源源不断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吸收自己听到、看到、读到的有意义的东西,所以他提出可以采用契约。利用契约,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学什么,自己计划怎么学。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与自我规划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个体都是有思想的人,并不是可以任人摆布的玩偶,将学生捆绑在凳子上只会使他们感觉自己在被动地学习,从而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在这种压迫的情境中,行动者被剥夺或部分剥夺了自主的自由,丧失了自主权,现实自主性便无从谈起[5]。
开放性。自由学习观的开放性是相对于封闭性而言的,学生学习应是开放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在课堂或者说在学校。罗杰斯认为校园之外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应该充分利用校园外的资源来促进学生的自由学习,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他们从校外请进来,也就是可以请一些校外从事某行业的专家来做促进者,给师生带来最新的理念。另外,罗杰斯主张利用社区资源,他认为借助于社区中的学习资源就是一个有效促进学生自由学习的途径。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量猛增,在课堂中的知识已远远不够,这时候就需要学校向外开放,使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协作性。同伴教学和合作学习都很好地体现了协作性,同伴教学就是高年级学生或成绩优秀学生辅导低年级或学习困难的学生,合作学习就是几个学习者为了一个目标而共同学习的一种方式。在罗杰斯看来,同伴教学无论是对于辅导者还是被辅导者都非常有利,同伴辅导的使用对辅导者和被辅导者都是巨大的财富。同时他也认为合作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是紧密相连的。学生之间的协作不仅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何乐而不为?
三、自由学习观的当代价值
虽然罗杰斯的自由学习思想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但以其自身独特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教育教学依然可以从中获得诸多启发。
(一)实施自主探究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学习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与他人互动交往的过程,学习方式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体现,反映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生存方式[6]。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知识的习得、态度的养成有重要影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有这样一句话:“学习可以理解为获得这种知识的过程。学习既是过程,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努力。”也就是说,学习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行为,还应有集体合作。
自主探究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都有积极的影响。从客观上看,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在强调合作,并且人类今后面临的问题将越来越复杂,要解决问题,靠个人的力量肯定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应重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另外,探究是学生自己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实践证明,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的知识比教师直接教给的知识更加有说服力并且记忆深刻,学生通过和自己的同伴一起探究使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同样也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倡导家、校、社合力办教育
罗杰斯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学校和社区很少联系,孩子与家长有隔阂;很少有成人(包括家长)愿意花时间关心学习的事情,学校也少以积极的方式主动向家长或其他社区成员寻求帮助,或鼓励他们给予学校帮助[2]。当代社会出现了让人很难过的现象: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就觉得教育是学校的责任,与家庭无关;而当教育出现什么问题时,社会也开始对学校教育加以指责,似乎教育与社会无关。这就出现了家长失责、社会卸责、学校全责的局面。殊不知,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学校的职能也是有限的,单靠学校一方,恐怕教育难以健康发展,需要家、校、社合力来促进教育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大事业,需要各方都积极参与其中。近年来,家校合作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关注,同样社会这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家、校、社应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教育事业贡献一分力量。家、校、社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平台和手段,但互动和沟通决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的交流,而是要走向新的阶段——合作,在沟通的基础上寻找有效的合作方式和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7]。
(三)引进校外辅导员
罗杰斯的开放自由学习思想倡导“以人为中心”的学习社区,学校从校外请来促进者,这些促进者通常是从事某一行业的专家,他们的丰富知识与经验能给师生带来新的理念。传统教育将学生的学习限制在了一定的时空范围之内,觉得教学应是教师的责任。当代教育希望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专业人员并不是一个全能的人,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引进校外辅导员也就是让社会上从事某一行业的专业人员来给学生讲学,这样的形式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同时由专门从事这一行业的专家来讲解会更加形象具体。比如说要学习消防知识,就可以请这一片区的消防队的队员来学校给学生讲学,现场演示如何使用灭火器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这些校外的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意义的,要善于利用校外资源。
(四)重视学生自我评估
评估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为了给予学生反馈,以使其能更好地学习。罗杰斯提出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他认为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是使自发学习成为自觉学习的主要途径,是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负责的途径。教育应该给孩子一个开阔的成长空间,为他们创设自由成长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引领自己”,不断走进自己所选择的未知天地去探索;鼓励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重新认识自己,成为独特的自己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8]。
在当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评估者,对学生学习的评估手段主要是考试。这种评价方式当然也有一定的优势,但对学习者的评估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是不够的,学生的学习所得不仅是最后显示在答题卷上的那些知识,还有其他非认知成分,就像一座冰山,水上那部分容易看见,而水下的那部分呢?因此,要重视除考试之外的评估手段,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辅之以其他的评估方式,建构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吴颖民.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8(8):76-80.
[2]罗杰斯(CarlR.Rogers),弗雷伯格(H.JeromeFreiberg).自由学习[M].伍新春,管琳,贾容芳,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岳刚德.论自由学习和学习自由[J].全球教育展望,2011(6):16-22.
[4]傅林,高瑜.静悄悄的革命——卡尔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2):116-121.
[5]熊川武,江玲.论学生自主性[J].教育研究,2013(12):25-31.
[6]范魁元,杨家福.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教育科学研究,2012(2):20-23.
[7]张勇.从沟通走向合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必然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1(3):61-64.
[8]张先彬.自由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素养之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