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档案自信 扎实做好高校档案编研创新工作

2018-10-24 08:49褚文娜
卷宗 2018年19期

褚文娜

摘 要:本文从档案工作的文化自信为出发点,以档案工作实践为切入点,探讨新时期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科学地编研工作,将档案不能自发实现的潜在价值,变成更加系统完善精炼的档案资料提供给利用者。

关键词:档案自信;高校档案编研;网络技术时代

档案是一个地方文明和文化的重要展示,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是为民服务的重要载体。档案是文化的“母资源”,档案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习总书记在2003年视察浙江省档案局时,前瞻地要求档案工作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把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是习总书记对对文化工作的重托和希望,也为档案工作增添了自信。

1 西部经济落后地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编研工作就是以档案馆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辅以馆外档案的收集,按照一个特定的事件、特殊的时间节点,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筛选和加工,汇编成册,供学校、社会利用。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档案事业发展也远远落后于东南部地区的高校。

1.1 档案编研人员缺乏,业务素质不高。

档案编研工作,历来是一项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编研作为一种复杂的智力性投入,本身带有较强的研究性质。目前许多高校档案部门或没有配备专职编研人员,或没有编研人员,这些都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导致编研工作发展缓慢,编研水平不高。

1.2 档案编研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1)档案馆的档案编研仍停留在组织沿革、大事记和部分数据汇编上,编研的范围狭窄,形式单调,编研成果在数量上未形成一定规模,在质量上也存在许多问题。普遍存在着文件材料多,编研成果少;一般档案材料多,特色的材料少;纸质档材料多,其他门类档案材料少的局面。

2)选题面窄实用性不强等问题,使档案编研工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文件汇编多,专题研究少。课题选择上缺少层次,长课题和短课题分不清等,导致编制的成果,既不具有长课题的深度和精度,又不具备短课题的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3)档案编研人员单打独斗,相关部门工作上必要的配合尚缺乏。档案编研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其编研成果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靠一个人或一个部门难以完成。编委人很多,真正干活的人却没有几人,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尴尬局面。

2 开拓档案编研工作的新思考

档案编研是对档案信息的提炼和深加工,相对原始档案信息而言,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系统性和知识性。所以,当人们面对信息时代成爆炸式增长的海量信息以及各种虚假无用的垃圾信息时,档案编研工作的作用就尤为凸显,如何拓展档案编研工作呢?

2.1 更新档案编研观念

要把高校档案馆藏中保存的档案资源,按照一定的编研方案进行加工,使原来零散、琐碎、刻板的档案文件材料,条理化、系统化、专题化,并通过提升、升华,形成具有文化价值的编研成果,方便公众对档案的利用。只有档案编研观念创新,它所产生的成果如档案汇编、专题综述、组织沿革、大事记、档案研究文章及专著、档案电视片等,才能够满足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需要。如2005年为迎接宁夏大学50周年校庆,学校编写了《宁夏大学五十年》校史、《拼搏、奋进、跨越》画册、《宁夏大学校友名录》(上、下册)。《宁夏大学五十年》校史是宁夏大学建校50年来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学校50年办学经验的集中总结。为迎接宁夏大学校庆60周年,2017年档案馆组织人员编写了《图说宁夏大学》一书,对读者更有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

2.2 开展合作交流,开放式搞编研

任何信息资源都有它的不完整性、不系统性和不准确性。因为档案在收集、整理、鉴定、归档时,无不受到当时当地的历史局限性,总有当时认识不到的、删除不准确的和未收集上来的现象,加上对未来变化和需要预测不足等原因,馆藏现有资源可能难以满足编研课题的需要。因此,内容上,在依托和立足馆藏档案的同时,适度吸纳社会文化资料作为补充。通过座谈和特别约稿以及登门收集照片资料的形式,弥补了专题编研资料不足的缺陷。在形式上,不是编研部门独家,而是与馆内、馆外多家合作,优势互补,实现科学合理的课题组合。

2.3 适应数据时代的发展,创新档案编研形式

网络是传播速度迅速的载体,以编印书本为主要载体的成果形式早已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大数据时代,随着手机、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数字型档案文献编研出版物将成为编研成果发布的主要形式。此外,还有以论坛博、微博、微信以及新兴的视频网站等构成的自媒体,因为其大众化、易操作、交互性强的特点,也是档案编研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对此,我们针对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高校档案馆要与校园网BBS合作设置单独的栏目,展示校史、名人、校友、学校成绩等相关档案编研成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声像档案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发挥了直观优势,"读图时代"的大众传媒的需要使档案编研的新的形式不断出现。比如,利用校庆、国际档案日等为契机,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经费和素材,鼓励拍摄相关的视频,并在校园网和校园电视台播放。

2.4 选题上既坚持有所创意,又注重实用

贴近学校的工作中心,贴近师生,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是档案编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因此,在编研选题上要尽量避免过大、过深的做法,专题编研要体现独特性、新颖性,专题不在大,重在能反映出一所高校的人文特色。如利用学校名人档案,将这些名人的治学精神、奋斗历程、优秀事例和成绩,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可以营造出激励高校师生奋发向上的校园环境,激发师生的自豪感和爱校热情,其感染力和教育功能更甚于简单的说教。也可以校刊上在开设档案专栏,利用照片档案和各个时期学生的相关档案,撰写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文章。

2.5 加强档案编研人才队伍建设

承担档案编研的主体,由于立场、知识结构、经验乃至情绪的差异变化,文字、影像、口述史等不同载体表现形式的选择,都对档案史料挖掘的平衡性充分性造成影响,使历史记忆的复原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历史事实,影响历史文化的传承。把编研课题做深,这就要求檔案编研工作者除了具有档案编研知识外,还要有跨学科、跨专业知识,挖掘和提炼隐性知识、专业知识,使档案包含的隐性知识、专业知识能够延伸、扩展出来,为利用者解决现实问题直接服务。因此,档案编研人员能力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此,学校必须做好档案编研岗位人才配备,将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逐步杜绝档案工作人员一身兼多岗和岗位变动频繁的情况。同时,加大对档案编研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优化档案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培育编研能手。

参考文献

[1]《传承历史记忆 坚定文化自信》.

[2]秦蓉,张药.新形势下的档案文化建设。档案,2012(2)

[3]黄春《试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现状与对策》2006年5月第23卷第2期“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李燕.《创新档案管理理念,服务大学文化建设》【J】.兰台世界.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