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弋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
江户时代末期,时值日本闭关锁国,对外界一无所知,翻译无从谈起。1853年美国黑船打开日本国门。明治维新后,日本结束幕府统治,开始向西方学习,取其精华以图自强。在这一段历史变革之下,学习外国语言的日本人越来越多。这时欧美文化也流入日本,大量书籍被翻译成为日文。被迫打开国门虽是屈辱的历史,但从翻译史的角度看来,却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这其中,坪内逍遥凭借翻译莎翁作品,在日本翻译界声名鹊起。在坪内逍遥70岁的时候,早稻田大学表彰坪内逍遥翻译莎翁全集的翻译成就。笔者发现,国内多数研究坪内逍遥的文章集中于研究坪内逍遥的小说评论文集《小说神髓》,研究坪内逍遥与翻译很少。笔者认为,坪内逍遥的翻译活动兴起于日本重要的历史时期——明治维新之后的翻译高潮,坪内逍遥翻译的莎翁作品带有独特的日本韵味,他的翻译在当时掀起了极大的热潮,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通过简短回顾坪内逍遥的生平、莎翁翻译缘起、坪内逍遥翻译莎翁作品的翻译原则等三部分,进一步为读者解读坪内逍遥翻译莎翁作品的传奇经历。
1859年,坪内逍遥出生于美浓国(现在的日本岐阜县),是家中最小的儿子。父亲为官,故家境尚可。受母亲影响,自幼爱读书。幼时熟读中国经典,对草双纸极感兴趣。(注:草双纸是一种文学作品的题材,类似带图片插画的小说)。后来他对此回忆说,自己极为粗浅的文学素养,就是各种书籍给予的。18岁时入读公立的爱知英语学校,学习英文,为他之后的翻译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外语基础。毕业后进入了帝国大学(注:现在的日本东京大学)求学,就读于政治经济学科。毕业后在东京专门学校(注:现在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担任教师,教授英国历史与宪法。其后致力于小说创作与翻译事业,关心青少年教育,是著名的思想家、小说家、教育家与翻译家。
坪内逍遥在中学时期入读英语学校,外语基础良好。大学期间在同学的影响下,开始接触欧美的文学作品,并且深为着迷。在读期间小试牛刀,翻译了司各特的小说《玛密恩的新娘》,并且将其名称译为《春风情话》;翻译司各特小说《湖上夫人》,意译译名为《春窗绮话》,极具日本独特韵味。毕业后在东京专门学校担任教师期间,翻译了莎翁的《尤利乌斯·凯撒》,将此书的名称译为《自由太刀:余波锐锋》。这是坪内逍遥第一次翻译莎翁的作品,翻译风格极具日本净琉璃风格(注:净琉璃是日本传统戏剧,类似中国的木偶戏)。1891年在东京专门学校创刊《早稻田文学》,内容注重于向日本文坛普及莎翁作品。翻译莎翁作品的步伐从此开始。之后他又积极投身于研究日本舞蹈与戏剧。1911年,将自己翻译的《哈姆雷特》搬上帝国剧场舞台。从早稻田辞职后,晚年全身心投入到翻译莎翁作品的工作中。1928年,出版莎翁全集,翻译完成全部莎翁作品。自此坪内逍遥在日本文坛奠定了翻译大家的地位,无可撼动。1930年后向早稻田捐献所有财产,开始对莎翁翻译作品的第二次修订。至1935年去世之前,完成对莎翁译稿的修订。
如上所述,坪内逍遥大半生都在致力于翻译莎翁的著作。那么,坪内逍遥与莎翁翻译缘起于何处呢?
坪内逍遥接触莎翁,得益于高中时代求学的爱知英语学校。那时候学校有外籍教师,特别是外教列扎姆,又念台词又表演哈姆雷特动作的演说法,使少年的坪内逍遥印象深刻。坪内逍遥曾回忆道:“他站在那里,反握住小刀,面带表情地朗诵哈姆雷特的台词,那声音言犹在耳。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外国戏剧的台词。”
大学时代,受同学高田早苗的影响,开始了西洋小说的启蒙。当时同学们晚上围坐在宿舍勤杂工房间的火炉旁,围绕西洋小说展开讨论。他们讨论雨果的《悲惨世界》,讨论大仲马和曲亭马琴、司各特和利顿的对比。坪内逍遥总是坐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开启了他对西洋文学的思考。在大学内,有着良好英文基础的坪内逍遥翻译了司各特的小说《玛密恩的新娘》,将其名称译为《春风情话》;翻译司各特小说《湖上夫人》,意译译名为《春窗绮话》,极具日本韵味。这为他今后翻译莎翁作品打下了基础,埋下了翻译的种子。
1909年后,坪内逍遥翻译并且出版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李尔王》等。1912年,为了表彰他翻译莎翁的贡献,当时的文部大臣颁发奖金鼓励。在当时文部大臣署名的表彰极为罕见,这也可看出当时坪内逍遥翻译莎翁作品受到了极大的社会关注。结束了对日本舞蹈的研究后,坪内逍遥全身心投身于对莎翁作品的翻译中。他先后翻译了《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麦克佩斯》等等。1928年译完了最后一部莎翁作品《亨利八世》,至此完成了对莎翁作品所有的翻译。
莎翁作品在坪内逍遥翻译之前,在日本并没有成型的译本。莎翁作品进入日本也是在逍遥翻译不久之前。当时的日本人取荷兰语“莎翁”的发音,翻译成“舌刻斯毕”。但翻译的多数莎翁作品,并非忠实于原文的翻译,也无所谓我们现在提倡的“信达雅”标准,大多都是一些“翻案”(注:翻案在日语中意思是“改写本”的意思),相当于总结一个故事梗概。
坪内逍遥翻译莎翁之作,打破了这一现状。他如实翻译了莎翁作品中的故事,并且将它搬上剧场舞台上演出。只不过,因为当时日本没有像欧美一样成熟的舞台剧表演方式,所流行的戏剧形式是歌舞伎与净琉璃。所以坪内逍遥翻译的莎翁作品带有日本独特的色彩。比如就上文提到的,他将莎翁的《尤利乌斯·凯撒》译为《自由太刀:余波锐锋》,翻译风格极具日本净琉璃风,遣词造句皆为日本净琉璃等古典日语。此后,在1911年,东京建立了帝国剧场,坪内逍遥更是热衷于翻译莎翁的作品,并且致力于将它们搬上舞台。坪内逍遥意识到,本国的传统戏剧形式在西洋作品传入潮流中可以重新焕发生机。在这样的使命感之下,坪内逍遥进行了许多调查,最后表明外国作品改编为舞台剧,与之最能相容的就是日本歌舞伎这一表演形式。于是他开始将莎翁的作品改编为适合歌舞伎表演的作品,出版的莎翁文集也颇具日本古典韵味。可例证的是,在1911年由坪内逍遥改编的《哈姆雷特》搬上了帝国剧场的舞台,忠实再现了哈姆雷特的故事,并且以传统的歌舞伎表演进行演绎。
关于坪内逍遥对翻译莎翁作品的主张与原则。坪内逍遥从事莎翁翻译三十余年,对翻译莎翁作品提出了一些自己的主张。他曾经说道:
シェイクスピア 劇 が日本人にこそ理解し得るものであると述べている。その理由として、西洋人は我々日本人よりは遥かに理智的でもあり、分析的でもあり、現 実的 でもあって、とかく整然と 規 律立って、比例や 釣 合の善く取れているものを好むという 傾 きがあると述べ、これに 対 して、日本人はシェイクスピア 劇 の 「一 気 呵 成の面白さだとか、余 韻 とか、含蓄とかいう」特 徴 を 芸 術 上好むと示唆している。……我が歌舞伎や 浄 瑠璃 が、頗 る 善く沙翁 劇 に似っているのである。①
(笔者译:莎翁的作品,我认为只有日本人才能够理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相较于日本人,西方人比较理智,比较有条理,也比较现实。总体来说,西方人喜欢排列整齐的规律,喜欢在事物之间保持较好的平衡感。而相对于此,日本人喜爱莎翁剧中的幽默,余韵与含蓄。……我们国家的歌舞伎和净琉璃,与莎翁的剧非常相似。)
如上章所说,正是由于此主张,坪内逍遥找到了莎翁作品与日本最佳的兼容点——歌舞伎等传统戏剧表演方式,所译的莎翁作品忠实还原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并且带有古日语韵味。可以说,这是坪内逍遥翻译莎翁作品的一大特点。
此外,坪内逍遥也曾经犀利地指出莎翁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作为译者,他没有像其他译者一样,愚昧地、一字不改地忠实再现原作的内容,而是有选择性的翻译。比如,他曾经指出:
シェイクスピアを 時 と 處 を超越した大作家であるというは、主としてその着眼の客 観 的なのと、理想と 実 際、 空 想と写 実 、 自然と技巧の中 間 を 縫 って自在に人情の 機 微を描いたのを指したので、妙は一にその大 處 に在る、小 處 や局部には不都合だらけ、言わば 無 駄沢山 の作家である。……目下 試 演に用いさせておる 訳 本の如きはほぼ三分の二ほどに縮めておいた。それで筋の 運 びの上には何等の不都合もなく、各人物の性格もほぼ 遺 憾 なく現 されていると思う。②
(笔者译:莎翁是一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大作家。他作品的主要着眼点是在理想与现实、空想与写实、自然和技巧之中细致刻画人情的细微。这是他作品绝妙的看点之一。不足的是,有一小部分和局部剧情描写不合理、不合适。可以说他的作品中说了很多没用的话。……(中略),目前我所写的译本省略了原著一部分,只翻译了原著的三分之二。我这样写的话,剧情走向上就没有什么不合理的了,也可毫无遗憾地再现各人物的性格。)
可以看出,坪内逍遥作为翻译家是有自我主张的。做翻译之时,凭借自己的文学素养,他先行判断翻译之作有无不足之处。若有,则有所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坪内逍遥的莎翁译作几乎都是在此翻译准则下完成的。
在当今日本,仍有结合日本传统的歌舞伎或者净琉璃等形式表演莎翁作品,并且得到很多粉丝的支持。由此可看出,在20世纪坪内逍遥对莎翁作品的日本本土化改编是得到支持的,有民众基础的。此种改编既有新鲜感,也有观众缘。江山代有才人出,虽然瓶内逍遥的时代已过去了几十年,但透过坪内逍遥对莎翁作品的翻译,我们仍可得到启示。翻译不仅机械地将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翻译家结合自身文学素养与实际情况,可对翻译有所取舍。此外,坪内逍遥将莎翁的作品与歌舞伎等表演形式相结合,对于我们的启示是,两种语言所反映出的不同文化,要找到它们可以相融的平衡点。找到此平衡点,我们才可以使译作更好地被本国人民所接受,所理解。
本文对日本翻译家坪内逍遥的生平回顾、坪内逍遥与莎翁翻译缘起、坪内逍遥翻译莎翁作品的风格与翻译准则进行了回顾,再现了坪内逍遥翻译莎翁作品的经历。通过本文,读者可更加了解坪内逍遥对于莎翁作品的翻译过程,以及他对于翻译活动所持的翻译原则。通过了解坪内逍遥的翻译莎翁翻译事件,可以使未来从事翻译工作的我们得到启发。但对于坪内逍遥并未如实翻译原著,将莎翁作品用歌舞伎、净琉璃风格表现,以及他对翻译的有所选择性,当下评论对此褒贬不一。这也是坪内逍遥备受争议的一点之一。
注释
① 逍遥选集·第十卷[M].逍遥协会,编.东京:第一书房,1977:751.
② 逍遥选集·第十二卷[M].逍遥协会,编.东京:第一书房,1977: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