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姜莉 李雯 李荣 吴彪 付百学
摘要: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物流人才供需矛盾仍然存在。本文在分析我国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体系建设实际,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结构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了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物流工程专业体系建设思路。
Abstract: The demand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who closely connects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innovation chain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logistics professionals still exists. 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system that closely connects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innovation chain was discussed, which from th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oal,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eacher team structure system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logistic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China, and combined the logistic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關键词:产业链与创新链;物流工程专业体系;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结构体系
Key words: Industrial chain and innovation chain;logistic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system;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oals; curriculum system;teacher team structure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2-0294-04
0 引言
2016年,中国超过美国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52.8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2.1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物流需求稳中向好、结构改善、社会物流效率进入快速提升期,消费与民生领域高速增长对物流需求的贡献率持续提高。服务专业化、作业智能化、运营一体化、管理信息化、流程透明化、业务数据化等产业升级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与快速发展的物流业相比,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滞后,物流人才尤其是物流工程人才的短缺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仍然存在矛盾,从2002年大连海事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开设物流工程专业起,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国有近100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物流工程专业,仅占全国普通高校数量的6%左右,每年毕业的物流工程专业学生不到5000人,培养的高级物流工程人才在数量上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物流业的物流从业人员缺口将达500万人,各大城市物流人才奇缺[1,2]。因此,如何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物流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物流工程人才就成为了目前我国高校物流工程专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此形式下,开展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物流工程专业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对推动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及物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 我国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016年末,我国物流从业人员数量为5012万人,比上年增长0.6%,占全国就业人员6.5%,其中从事物流活动的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为2794万,占55.75%,物流相关行业从业人员1008万,占20.11%,工业领域物流从业人员为775万,占15.46%,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法人单位的物流从业人员为435万,占8.68%。从2000年开设物流专业以来,目前已形成从中、高、本、硕、博的完善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截止2017年底,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情况如表1所示。
目前,我国高校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②课程体系中课程孤立、未形成课程群,缺乏系统;③物流工程专业教材建设滞后;④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水平不高;⑤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有待加强。因此,高校培养的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其工作中呈现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高,与物流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未和物流产业链和创新链实现有效衔接。据有关院校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表明约有17%的大学生毕业后可独立工作,83%的毕业生还要经过2-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锻炼才能上岗[3,4]。
从市场需求的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企业物流人才、咨询和规划物流人才、外向型国际物流人才和科研教学物流人才;从需求层次来看主要分布在物流实际操作人员、物流管理人员和高层物流管理人才。物流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将更多地依赖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型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5,6]。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技术升级力度,行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人才的专业化趋势加快。同时,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人才推动组织变革和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趋势明显。物流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学科特点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物流工作操作性,与传统专业相比在专业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区别。由于各高校办学历史和办学条件不同,在进行专业建设时必然要考虑自身的办学传统优势、师资力量和实验室条件等因素,物流工程专业必须要不断地改革、调整,与产业链、创新链实现“零距离”对接,才能实现物流工程专业建设的现代化,才能与国家及区域经济建设、物流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相适应[7]。因此,针对特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探索适宜服务地方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需求的物流工程专业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是十分有必要的。
2 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物流人才培养需求,要求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是毕业生就业的专业领域、职业特征、职业定位以及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的总体描述。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特征,突出专业办学特色,要以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为前提,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实施成果导向教学。基于此,黑龙江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为:培养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产业发展需要,具备物流工程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工程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物流工程领域应用型高级技术专门人才[8]。同时,被进一步细分成如下可评价的子目标:①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工程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服务社会的能力和精神。②能够胜任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与物流管理、物流装备运用管理与维护等物流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③具有先进物流管理知识,具有综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生产一线技术工程师和管理工作。④具有一定的合作精神、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物流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⑤具备通过继续教育或终身学习的方式增加知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3 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黑龙江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要充分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主要由本科通识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科基础知识教育与培养、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能力培养、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四个模块构成。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均以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为出发点,以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一致的原则,注重知识应用和素质培养,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物流工程专业依据产业市场人才需求,进一步优化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建设体现岗位技能要求和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其核心课程设置为:运筹学、物流工程、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设施设备运用管理与维护、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自动化系统设计及应用、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等理论课程共计13门,物流仓储与分拣实训、物流行业应用软件实训、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6门[8]。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鱼骨图如图1所示,其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如图2所示。
4 师资队伍结构体系建设
师资队伍的教学及科研水平制约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师资队伍结构体系建设,尤其是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是应用型普通高校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要素之一。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功能提出了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要求。物流工程专业建设要想实现人才培养产业链、创新链的高度对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教学及学术工作结构相匹配的师资队伍结构体系尤为重要。为此,学校要积极拓宽师资引进渠道,弹性制定人才引进标准,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不能一味追求高学历而轻能力;学校要培育良性工程技术能力和工程氛围,深化以政府管理为保障,以产业需求为媒介,以高校主导、企业参与为平台的校企合作平台,多渠道增强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工程教育的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精神[9]。
近年来,黑龙江工程学院实施了“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开通“教师发展在线学习中心”平台,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促使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丰富经历,全面提升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实施了“教学名师工程计划”,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名师群体,引领并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实施了“创新团队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计划”、“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双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计划”等,已形成了一支數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教师队伍。目前,物流工程专业拥有一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结构”师资队伍,教师中经工程引进、实践锻炼、职业培训等获得职业资格的教师达70%以上,获得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60%以上,专业正在积极打造适应高度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培养的教学团队、学术团队和课程团队,未来必将形成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师德高尚的物流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体系。
5 结束语
物流业与国家“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黑龙江省“五大规划”、“十大重点产业”、“龙江丝路带”等发展战略息息相关,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建设要紧密结合物流产业链与创新链对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构建有效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物流工程专业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专业体系必须是一个逻辑化的有机整体,衔接有序、分层递进、切实可行,这样才会真正实现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国家、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发展的零距离“高度对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才会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蓉.基于差异化发展的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J].航海教育研究,2017,34(04):65-68.
[2]郑琰,张骏,赵奉奎.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0):215-216.
[3]赵鲁月.我国物流产业链的整合升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4]李平.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N]. 现代物流报,2016-11-11(A06).
[5]刘艳辉,方亮,林钢.基于CDIO的应用型物流工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市场,2016(23):179-180.
[6]吴金卓,高珊,许恒勤.以工科为特色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森林工程,2014,30(03):190-193.
[7]林兆花,燕珍,蔡晓丽.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物流技术,2013,32(03):285-288.
[8]王强,李雯,李荣,赵雨旸,韩春强.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7,31(02):77-80.
[9]马婷.转型背景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长安大学,2016.